•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歌德学院对中国德语学习者的教育影响

    时间:2021-01-10 07:59: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项目旨在研究歌德学院在网站上的内容,其中包括  1为中国德语学习者提供的资料。2在文化上对科技、女权的传播。3研究歌德学院举办的文化活动。从而分析,这些网站的内容对德语学习者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且对中国德语学习者在该网站上获取德语信息提供建议。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准确地把握歌德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活动时具体的手段和策略是什么。从而为我国德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借鉴:当毕业生毕业之后走进世界舞台,若从事文化产业,推广中国文化活动,是否可以借鉴歌德学院这种文化宣传模式。德语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通过此项目,德语学习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该项目可以提醒本科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吸收其优秀文化,摒弃其糟粕思想。

    关键词:互联网;歌德学院;中国德语学习者;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歌德学院在哪些方面提供的学习资源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得知:互联网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路径。

    为宣传各国本土文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文化机构。其中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其实,早在17世纪前期,就出现了普及德语的组织“效益社”。它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在慕尼黑大学的德国学院。1932年,为了纪念歌德去世100周年,改名为歌德学院。由于二战,被迫关闭。1951年重建。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国际文化合作。学院总部设在慕尼黑,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50多年以来,它一直在全球从事着以对外文化及教育交流为中心的工作,并且长期的推广德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宣扬德国文化,提供学习资料的层面上,歌德学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开设了德语A1-C2课程、德语能力水平考试。学者在网上便可以学习,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其二,大力弘扬科技和女权的思想。在科技方面,其不仅宣传科学技术,还宣扬科幻思想。自从20世纪40年代其“身份”问题在科学界被首次提出以来,相关的激烈讨论从未停息。尽管如此,未来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歌德学院除此还宣扬女权主义,它不仅代表着女性的利益与地位,也体现着整个社会对女性权利的思维和看法。在德国电影行业关键的创造性职位上工作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得多,导致女导演的机会大大减少,行业里固有的性别角色认为女性不具备男性的领导能力。《性别与电影——德国关键职位电影工作者的工作框架条件和性别分配的原因》这项研究由德国电影促进署委托进行,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惊讶。支持权利平等的“提倡比例导演协会”和电影政策信息服务组织“黑盒”多年来一直在批评德国女性电影工作者工作机会少,以及制作费用分配不均的问题。

    早在1979年,女性电影工作者协会等团体就提出,要求将电影项目资助的50%分配给女性。而事实说明什么呢?从研究报告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必须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电影行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职业和角色定型”。资助评委会的决策者们应该在判断项目和人选时仔细询问自己的感知标准。所以,弘扬女权势在必行。

    其三,歌德学院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例如:1、翻译比赛。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有幸于2019年重拾传统,举办第十届中德文学翻译比赛。翻译能加深对一个国家文化的理解,架起不同语言间跨文化理解的桥梁,加深对两国间另一文化的理解。2、摄影展:“苹果出售”是对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印尼女佣的平行生活的探索。在纯粹女性的环境中,他们都会很容易地进入了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在这里,各人可以不分国界地表现自己的个性。3、展览“还要什么自行车”:它旨在细致体察我们所处的技术现实内部存在的种种偶发与差异。这一技术现实常常被假定为是天衣无缝,且目的明确地运转和进展的,而当下它正无处不在地介入与监视我们的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歌德学院的这些文化举措和文化活动,在积极层面上,使得德语学习者学习途径更加便利,宣扬了科学进步思想,也体现出女权的影响力,女性在后女权运动的旗帜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例如,在文化层面上,过度宣揚德国文化,而忽视本国文化。渐渐地发现,人们在所谓的“洋节”--“圣诞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而像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中元节”被大众所关注的程度却不是很高。这难道不是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吗?此外,大量宣扬科学技术,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人类环境岌岌可危,继续污染下去可会危害人们生活安全。而在当今政坛,女性居要职者很少,大多数女性认为这是男女权力待遇不平等的一个表现,是对女性能力的不认可,对女性从政的一种歧视,但也应就事论事。在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女性在论坛上的选择,而非只关注女权,忽视客观因素,这也是尊重国家的一种体现。

    二、歌德学院背后的文化传播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与此同时歌德学院作为一个传播德国本文化的机构,它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歌德学院究竟向我国输出什么呢?它背后实则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呢?在全球日趋激烈的软实力竞争中,歌德学院俨然是成功的标本。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近些年,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世界不少地方落户开花,其功能与歌德学院大同小异即都是要在海外推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各国对文化传播越来越重视,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少国家甚至把它列入了国家战略,变成了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歌德学院做的是文化交流还是渗透? 跨国文化工作难免和政治连到一起。这在国际间也引起误解,一度被当成“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矛头。

    歌德学院的总部负责调控监督和决策,其他分院在传播德国文化、普及德语的方面差别也是很大。总的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歌德学院也并非的单纯推广德语。它也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推广德语。随着国家在外交、对外方面上的变化,歌德学院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歌德学院作为德国的文化机构,是以传播文化组织的形式而存在的。但它对外宣传其本国文化时,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德国对外文化的重要执行者。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在宣扬文化时必定少不了资金,资金必定来源于德国外交部,德国外交部通过这种经济手段,牢牢地控制着歌德学院的文化执行政策和忠实程度。在经济把控的基础上,所传播的文化政策也必要源自于德国的最高政府。这也正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不可分家。所以,它与对外经济、对外政治贸易共同构成德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歌德学院以民间性的机构所存在,但在具体的决策执行过程中,无不彰显着政府的意志,这也恰恰避免了以国际身份出现的印象,这种以民间性的身份出现,实则为国家操控的文化机构,是大众很难发现的。

    歌德學院在随着外交方面而进行决策的改变方面上,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德国与1979年在罗马尼亚建立歌德分院,是因为罗马尼亚与苏联关系恶化的缘故。阿富汗战争之后,在阿富汗建立分院,2004年,在朝鲜建立分院。伊朗分院时而开时而关闭,是随着国家的政策所调整的。此外,由于歌德学院的资金不足,再加上东德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歌德学院便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模式,在各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院以赚取资金,在没有建立歌德学院的小型地区,提供网络的信息服务。学院费用的支撑,不仅在于外交部的拨款,其他一部分资金也来自学院提供的语言班课程、考试以及远程教育服务获得的。

    三、歌德学院对其他文化机构产生哪些的影响

    此外,歌德学院作为文化传播的机构,也是为了宣扬德国的文化形象。在二战中,德国曾作为捕杀犹太人的希特勒式纳粹国家,也在国际上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树立丰富多彩的德国形象势在必行。歌德学院的存在,也是为了让大众和国际德国是一个多彩的国家,是一个贝多芬、歌德、康德式的国家。并且在东欧剧变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东欧和欧盟的官方联系的语言——英语和法语,或多或少会对德语造成伤害。德国也力图让德语成为欧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第二大语言。

    四、研究歌德学院对中国德语学习者的指导意义

    在16年的时间里,歌德学院所在背景北京的分院成为中国唯一的“西方文化机构”,它已在世界70多个国家开设了150所分院。并且在2006年,受歌德学院影响,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也开始在中国推广西班牙文化和拉丁语。“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在世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欧洲人需要了解这些。”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科里对本刊记者说,“ 而让艺术家们在全球范畴内进行跨文化的对话,确实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肯定会有文化上的冲突。”这些交流将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不仅如此,歌德学院在柏林发布报告,世界上有11万所学校开设固定的德语课程,1280万中小学生定期学习德语。报告显示,为了更好的职业前景,或因对文学影视的兴趣,或者仅是出于对外语的喜爱,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和成年人在积极学习德语。德语在以土耳其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加速传播的情况尤为突出,该地区对德语师资的需求持续增大。在最近的报告中,歌德学院表示:全球大约有10万所学校开设有关于德语的课程。其中有1000万小学生,每天学习德语的时长是固定的。这就为当前的中国德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他们既可以教授德语,也可以将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五、结语

    所以,不论是在文化传播还是在文化渗透方面,作为学习者我们都应该结合自身,进行判断,采用最合适的策略,学习他国文化,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吉颖新.歌德学院向中国输出什么?[J]中国企业家.2009(8)

    [2]王薇.歌德学院的发展及启示[J]公共外交季刊.2014(3)

    [3]刘青文.歌德学院发展势头强劲 全球学习德语的人数稳步增长 [J]世界教育信息.2017(4)

    基金项目:

    本文是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厅局级)“互联网背景下歌德学院对中国德语学习者的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厅局级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9243,指导教师:张畅。

    作者简介:潘洪悦(1998—),女,吉林通化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德语。

    相关热词搜索: 歌德 德语 互联网 学习者 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