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我看环保60年

    时间:2021-01-29 08:02: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事业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由最初的不认识、盲目乐观,到后来的初步认识,再到今日的高度重视,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回顾60年来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欣喜地看到,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地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我国的环保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呈现出日益趋好的可喜局面。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的。首先,物质文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生态文明的状况。党和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短缺、环境恶劣是不可能创造出物质文明的,已经创造出的物质文明也会由于环境的破坏而丧失。古代玛雅和巴比伦都曾产生过的灿烂的物质文明,不就是由于人口增长超出了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而走向消亡的吗?

    事实证明,离开生态文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脆弱的。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那样,文明是一个对抗过程,这个过程使土地贫瘠、森林荒芜、气候恶化、土壤不能生产其最终产品。现代工业生产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可以尽情享受的美味佳肴、舒适漂亮的高楼大厦、华贵艳丽的各种服装,以及方便的交通通信设备,但还是有人渴望“回到自然状态中去”。何故?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就是因为工业文明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能力,影响了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生存。所以,物质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进化规律相适应,必须与生态文明的脚步相协调。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真正实现代际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公平和正义,正在考验着当代国际组织和各国执政者。基于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推动,政治文明被赋予了更大的生态责任。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人们对以追求利益为中心的经济活动表现出极大的担忧,纷纷要求企业对环境问题负责,环境保护主义应运而生。我国政府正确发挥“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和社会的消费行为,并通过推动立法和加强监管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主张运用统筹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就是政治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政治领导中的生态责任。

    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治组织的责任,从本质上,它还是整个社会民众的责任,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只有社会、经济的决策和生产过程实现民主,人们才能确保经济生产基于和服务于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而不只是满足于资本利润的增值。生态与环境危机的社会原因,正是经济利益尤其是资本利益成为一种不受限制力量的结果,而民主绿化即广泛民主是扭转这一状态的基本手段。政治与经济的充分民主既是社会生态化的基石,也是走向绿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集团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强调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全人类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一种平等合作关系,以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出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环境保护的法律。建立健全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随后,又先后于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在不断建立健全环保法律体系的同时,国务院及其环保部门还先后分别出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在200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描绘了我国5到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各项环保法律的制定和相关举措的出台,同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步而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环保机构建设不断加强

    人类必须明确自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环保机构的建设也在逐步得到强化。

    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设立了环境保护工作机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就此被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1 982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立,环保成为该部的重要职能,环境保护局成为该部的内设局。1987年,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的“环境保护局”改为“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撤销,成立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局从中分出,并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9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环境保护局进一步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并将其职能做了新的调整和加强。2008年,环保总局又升格为环保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可以说,环保部门是近年来我们国家机构中升格最快的一个部门,足可说明国家对环保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国家环保投入逐步加大

    在我国环保机构得到逐步加强的同时,国家环保投入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直线攀升。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1%,“十五”期间为1.1%。“十一五”期间上升到1.23%,投资总额约达14000亿元。仅北京市去年的环保投入就占全市GDP的4.7%。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后我国还将继续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

    循环经济成为国家发展大趋势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发觉世界性生态危机的严峻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美国现已有5.6万家企业涉及废弃物回收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的毛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德国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

    回收利用率1997年已达到86%,95%的冶金矿渣、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已得到重新利用,2002年有2000万吨废旧钢铁被重新得到利用;日本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并提出的发展目标是让循环资源回收率达到100%。

    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一条龙服务,从事这项业务的德国Interseroh公司在2007年的营业额增长了41%,增加到25亿欧元。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有意进口处理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堆积如山的垃圾,一年就能赚650亿美元。

    建国60年来,我国在前期所采用的是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总有一天会必然出现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实践告诫人们,必须迅速改变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9年1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施行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就我所知道的,有两家企业就做得非常好。一是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这是我国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其建立的鲁北工业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园区,是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建设的典范。以化工产品为主导工业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厂区没有化肥生产中冒出的滚滚黑烟和磷肥产后堆积如山的矿渣,也闻不到硫酸生产中那刺鼻的味道。这正是那三条紧密联系的生态产业链在起作用。这种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鲁北模式”。二是北京洲际环发再生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组合集成国内外多种先进技术,设计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新鲜混合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置生产线,使垃圾削减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车间周围闻不到恶臭气味,生产的有机质肥料供不应求。

    绿色NGO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民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大批环保组织应运而生。“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地球村”、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大批民间环保组织(绿色NGO)积极开展各项环保活动,包括动员志愿者参与植树、观乌、保护野生动物,在城市和乡村中小学开展参与式环境教育,对乡村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技能培训,面向公众放映环境教育影片等。有些绿色NGO还经常举办“环境记者沙龙”,为记者搭建教育、交流、对话的平台。有的还在北京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正式推出“绿色社区”的概念,还编写出版了《绿色社区指导手册》和适合儿童的环境教育读本,致力于加快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觉醒,有意担当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

    中国的绿色NGO在2003年至2004年前后经历了环境启蒙教育阶段,即针对公众发起环境启蒙运动、开展宣传教育、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发展环保志愿者、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但一般不介入环境问题背后隐含的直接利益冲突。正如付涛先生所评价的,这些环保组织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只是力求做到把实施项目和倡导的理念结合在一起,设法牵动决策和体制的转变。

    绿色NGO还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一系列的倡导活动中,团结了大批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开明政府官员等参与者,使得环境议题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强,更加具有张力和市场价值。当然,这样的关注视角必然触及利益集团,中国的绿色NGO强化了高调的公众倡导角色,介入到更为明显的利益冲突中。绿色NGO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这样可以实现把拥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组织和个人凝聚在一起,分享信息和知识,相互整合资源和技能以及社会影响力,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扩大单个组织的能力边界,增强与利益集团对话的能力。当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绿色NGO,力量还不够强大,有时还不得不为“生存”而分散相当的精力。但是事实上他们已经体现了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强大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发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言,严格查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的行动,吹起一场“环保风暴”。很快,56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致信声援国家环保总局的严格环境执法,并提出民间环保组织愿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介入环评,绿色NGO组织成为政府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更紧密的合作伙伴。

    全民环保意识显著提高

    一个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以及民众对于决策的真实参与。公众参与可以帮助政府实现高效清廉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都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就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政府尤其重视公众参与环保事业。

    几年前,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住户间,当谈论公共环保问题时,几乎无人响应。环保大事仅仅停留在政府管理机构的硬性决策上。如今的百姓,“哪里被污染了?”“哪个项目不环保?”周围民众常常议论纷纷,出谋划策。人民群众敢于站出来为保护公共环境而争辩,并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爱护和引导,这是我国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

    无数可贵的环保志愿者,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着广大群众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四方。不少有志于垃圾处理、污水废气处理的大大小小的环保企业家,花费了大半生的积蓄,研制出许多先进的处理设备。

    好的政治理念必须依靠公众的理解来响应,必须依靠公众的参与来落实,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政治保障。

    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最突出表现是生态危机感的增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开始意识到,日益加剧的人类自身活动污染了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和威胁人类命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这场环境危机,关系到我国长远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存亡,乃至全人类的命运。人类已经处在一种极其危险的历史阶段,这是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在这场环境危机和生态灾难面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它使得人类不得不改变观念,建立起一种更加科学的环境发展观,重新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动,包括生活选址如何避开污染源,食品饮料如何防止污染等等。要呼吁全人类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地控制住环境的恶化。

    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环境中的水、气、土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大量剧毒、有毒物质和各类病原菌、病毒等污染物充填到我们周围的水、气、土等环境中。生物演化的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物进化的速度、遗传的基因特性也随之改变。生物难以快速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那些难降解有毒物,很容易通过这些环境介质直接进入食物链系统,会使大量人群罹患各类病症。必须更新观念,适时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站到全球环境发展的新高度,来审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我们是如何失去了绿色,才会真正找到保护绿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尤其是要动员广大民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国环保发展的机遇,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绿色革命,夺回我们已经失去的每一块绿色。

    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政府的发展规划、工作纲领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在奥运期间,关停了不少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河道,使得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国家在全国大环境的宏观调控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我相信,环保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大好局面,我国环保的春天即将到来。

    (责编:丛 萍)

    相关热词搜索: 我看 环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