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汉代有铭铜镜的演变(下)

    时间:2021-02-08 07:51: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淮南位于安徽省中北部,从建国后发掘的墓葬考古资料来看,市域西部是汉代墓葬的集中分布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铜镜。这些铜镜大小不一,纹饰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涵盖汉镜的常见种类。本文择选了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性的有铭铜镜,以此为例,对市面上常见的汉代有铭铜镜的图文结合、书体演变以及铭文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文物爱好者的鉴赏有所裨益。

    三、新莽至东汉早期

    此期,以“TLV”格式的博局纹镜最多。此期铜镜外形尺寸再次增大,都在11厘米以上,铭文带往往布局在靠近缘边的外区,反映出它在镜饰中的重要性日渐消退。缘部很宽,上多饰以三角锯齿纹、云气纹或勾连云纹等,使整个镜背看上去更加繁缛华丽。主题纹饰上除前期连弧铭文镜仍流行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博局纹的大量涌现。这一纹饰以双线勾勒的“TLV”形符号为标志,与圆形的镜面构成“天圆地方”天地共处的装饰图案,配以细腻工整的奇禽异兽、羽人四灵等,创造出了一个纷繁复杂、极富浪漫色彩的神灵世界,表现了当时阴阳五行、得道升仙的谶纬迷信思想的广泛流行。

    铭文书体上,一方面继续发展西汉中晚期的隶化篆体,但简省偏旁和笔画的字体渐多,如镜作“竟”,铜作“同”,仙作“山”,新作“亲”等;另一方面,篆体字和若干古字又被重新启用,并多见纤细婉转的鸟虫体篆书。这是因为王莽建立新朝后,推行托古改制,推崇古文经运动,使当时社会出现复古之风而导致的。

    从铭文内容上来看,一类仍是赞颂铜镜材质好,如“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意即采用丹阳郡的优质铜,配以银和锡料制成的铜镜清亮。丹阳镜凭其优秀的铜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名冠天下。工匠们在这里标明铜镜产地,是以质地和工艺见长,肯定铜镜选材精品质好。二是祈求官运亨通、子孙兴旺,如“宜官秩,保子孙”、“长宜子孙”。三是神仙道家思想中顺阴阳辟不祥,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等方面的内容。如仙人铭铜镜,“上大山兮,见仙人,食玉英,饮澧泉,驾交龙兮,乘浮云”,描写的就是凡人求仙、成仙和仙游的场景。此期尤以此类内容最为常见,如“左龙右虎主四彭”,十二辰铭等,几乎已经成为此期镜铭缺之不可的主题内容。(见图8-图9)

    四、东汉中晚期

    东汉中期以来,铜镜工艺不断革新和提高。早期线条式的平面装饰工艺改为立体浅浮雕,开创了新的装饰技巧。纹饰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流行神仙、人物和龙虎神兽等装饰图案,其风格显然受同期的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纹饰布局上,同心圆的装饰手法有所突破,出现自上而下分段式布局纹饰。铭文带再次向外发散,移至镜缘。(见图10-图12)

    东汉是书体隶变的关键时期,由原先的篆体或隶中带篆,至东汉中期慢慢演变为成熟的隶书。此期每面铜镜几乎都有铭文,字数较多,基本都在30字以上。淮南馆藏一件龙虎镜,铭“赤诵马”、“王桥马”是较为独特的一例。

    此期铭文内容一方面延续前期铜镜的主题,如赞美铜镜的质量,“吾作明镜,幽湅三商”;或表达铜镜趋吉避凶的辟邪功能,“黄帝除凶”。另一方面,镜铭开始有意识地记录铸镜纪年、铸造地点、铸造人等纪实铭文,如“张氏作镜”、“建安廿年”、“四月□”等。此期镜铭的主要内容还是对神仙的崇拜,如“五帝□曰天皇,伯乐弹琴,黄帝除凶,未昌玄武,白帝青龙”,其他几面镜铭主要叙述的也是此内容,将所知神仙堆砌于上,行文犹如祝祷,有点类似于造像的发愿文。而“王桥马”、“赤诵马”意即王子乔的马、赤松子的马,所指都是神仙的宝骑。(王子乔、赤松子为秦汉时神仙说中传诵颇广的仙人)。此外,东汉晚期社会动荡,铭文内容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渴望。如“四夷服,多贺君众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等内容。

    从以上分析可知,汉代有铭铜镜在装饰图案、铭文书体及铭文内容上大致经历了以下的演变过程:与铭文相结合的图案,题材上从早期想象中的蟠螭纹,发展成为象征太阳光芒的连弧纹,再到祈求羽化升仙和驱邪避凶的神兽、博局,最后发展成为对神仙形象的膜拜。纹饰的表现技巧上,前期为平面的线条,但是汉初铜镜的线条犹如焊接在镜背,底部较窄,而到了武帝以后,线条底部变宽,纹饰看起来较为疏朗;大约在东汉中晚期,平面式的装饰手法改为浅浮雕式,使图案更加立体生动。铭文带在镜背的布局安排上,是从钮座外一层层地向外发展的,经历了从钮座外、中区、外区,到了末期则布局在缘部。这反映了铭文带在汉代铜镜装饰中的重要性在不同时代有所起伏。缘部的变化也很明显,早期为薄薄的卷缘,然后是宽素缘,最后定格为宽缘,上面装饰有纹饰或铭文。

    铭文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与汉字的演化一体的。汉代大致是从篆书发展成为隶书,但是新莽一朝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打断了文字演变的进程,甚至还出现了反复,使篆书、古文字在镜背上屡有发现。进入东汉后,文字的演变过程又步入正轨。大约在东汉中期时,在铜镜上几乎就看不见篆书了,这标志着汉字隶化的基本完成。

    从铭文内容上观察到的结论也是有趣的:早期的多为单纯的祈求富贵,表达相思之情;发展到后来铜镜制作者商品意识普遍觉醒,对铜镜品质自我夸耀,这表明铜镜制作官方垄断格局的瓦解;进入东汉以后,铜镜被赋予趋吉避凶的功能,在铭文中大量保留有对持镜者的吉祥祝福语。同时,随着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的渗透,神仙思想深入人心,前期还渴望羽化升仙,在愿望无法实现后,后期就完全寄托希望在神仙的庇佑上了。

    相关热词搜索: 铜镜 汉代 演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