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诊断

    时间:2021-02-09 08:01: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方法

    (一)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表

    1.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表的目的

    (1)有助于校长查找出学校工作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加以强化,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2)有助于校长了解本校制度管理体系的科学水平和制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状况,确定常规管理行为中的问题症结,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2.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具体内容说明

    (1)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表涉及了学校常规管理的几个方面,具体分布如下:学校计划管理行为(1、2、3),学校组织行为(4、5、6),学校检查行为(7、8),学校总结行为(9、10),学校规章制度的科学性(11、12),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效性(13、14),学校常规管理整体水平(15)。

    (2)学校计划管理应保证计划体系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以及计划在实施中的导向推动作用。校长在诊断时主要看办学目标、重点工作或工作突破口的选择是否合理,计划是否付诸实施。此项得分偏低即说明计划环节上存在问题。

    (3)组织环节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校长在诊断中主要应对学校在任务分工、过程指导、协调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该环节存在的问题。

    (4)检查、总结环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具有反馈强化功能。校长在诊断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确定出本校在检查总结工作方面的状态、问题和调控工作的水平。

    (5)规章制度是学校进行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制度管理的状况应由规章制度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和执行中的有效性程度决定。诊断表中13、14项的统计结果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制度管理方面问题。

    (6)常规管理强调规则明确、管理有序,但是不应成为固定化的、僵化的。要注意规章制度、管理程序与学校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因此,需要对常规管理行为进行调整改善。表中15项是反映学校此方面问题的。

    (7)自测表以“是”、“尚可”、“否”三个等级作为测查表程度标准。答案为“是”者获10分。“尚可”为6分,“否”为0分。满分为150分。综合分如果在120分以上,则该校常规管理状态是“佳”;90~120分为“尚可”;90分以下为“不良”。

    (二)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座谈、访谈提纲

    1.学样的办学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2.校长或主任对您的工作给予了哪些指导?

    3.工作中出现了矛盾怎么解决?

    4.您接受过哪些工作检查?

    5.您对学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

    6.学校常规管理方面哪些环节弱些,形成原因是什么?

    (三)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自我诊断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1)使用自测表对学校教职工全员或2/3以上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量化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据此可对学校常规管理行为整体情况做出客观反映。(2)使用座谈提纲,对学校干部、教师、学生、职员分类别进行座谈调查,验证和充实问卷调查内容。(3)组织个别访谈,分类各抽出3~4人做个别谈话,访谈总人数控制在10一15人左右。进一步验证、充实问卷调查内容。最后,将各种调查结果综合统计分析,做出该校常规管理行为的自我诊断。

    学校常规管理行为诊断的内容与常见问题分析

    从总体上说,学校常规管理包括学校工作过程管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和学校管理人员管理几个方面。

    (一)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过程的诊断

    1.常规管理过程诊断的内容

    管理过程的诊断是学校常规管理诊断的基本内容。

    (1)在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环节是否健全,是否形成了闭合回路,有无缺口。

    (2)管理过程诸环节在管理中功能发挥得如何。

    (3)各部门、各专项工作与学校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性如何。

    (4)日常管理工作的导向性、教育性如何。

    2.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按照管理过程问题诊断的思路,分析目前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过程。常会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1)管理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是影响学校常规工作质量的主要问题

    在学校管理日趋规范的情况下,管理环节缺失现象极少,而某些环节薄弱却是共性问题。如有计划有常规而忽视检查,使管理活动控制不力,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有的有计划布置无总结提炼,也使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学校常规工作质量不理想大多数是因为管理活动中存在薄弱环节。诊断的任务就是要查找薄弱点在哪些环节,现状是怎样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改进措施是什么。如果问题出在下属职能部门或教师身上,应据理说服,提出改进意见;如果问题出在校长自身,应尽力弥补、纠正。

    (2)管理过程中诸环节本身的基本职能作用不到位

    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在学校各项常规活动运转中都有着特定的任务和作用,但往往因某个环节的职能没有到位而影响学校工作的成效。例如,没有一个好的计划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学校专项计划常常成为一般工作布置,缺乏高度和指导性,由此导致整体管理活动在低水平运行,难于创新提高。或者是没有把计划作为实际工作的指南,内化为教职工的认识和行动,使计划的导向、规范、激励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诊断过程中要逐一考察各环节在整体运行中的作用,确定问题。建议改进。

    (3)专项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运转不协调,影响了学校整体功能发挥

    专项常规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有其特殊性和特定功能。作为专项工作管理者往往易站在局部思考问题,注重自身工作运转,而忽视与整体工作的同向、同步。这也是常规工作诊断中应注意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专项工作目标与整体目标是否加以整合。良好的部门目标应与整体目标是同向的,从整体目标分化出的目标,才能保证专项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协调运转。不过,也要注意避免“同向”的机械性。有一种误区。认为部门目标就应是整体目标,从而失去部门目标的独立存在性,这是影响专项工作绩效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专项工作运转与整体工作运转的同步程度,也是诊断应予以注意的问题。部门工作管理者都应力争高速高效。往往会出现与学校整体工作不协调的情况。虽然各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是优秀的,但与整体目标相比,缺乏统一性。或者短期目标是清晰的、合理的,而与整体目标相比是不协调,或是模糊的。校长应注意该类问题,整体加以调控。

    (4)管理的导向作用有误

    不同的管理模式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如有的重情感。有的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的重过程,有的重结果;有的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特别是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更要把眼前利

    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切不可只重使用,忽视培养。要把学校的整体利益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校长和管理者在主观上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良好的愿望,但行为上的惯性、眼前利益和固有的传统观念,常常会淹没这些良好的愿望而上升为主导思想。因此,校长要养成对日常管理行为进行反思的习惯。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诊断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为了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要求教职工共同遵守的规则规定,它包括工作规程和行为规范等。它是常规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的保证。

    1.学校管理制度诊断的内容

    (1)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是否符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度的科学性还体现为是否有利于常规管理中各成员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是否有利于对新思想、新观念地吸纳。

    (2)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调查分析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教职工认同,是否起到了规范常规工作和干部、教职工行为的作用。

    2.学校管理制度常见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见的情况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封闭,有缺口。有些工作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处理因素大,造成工作失误。有的属于制度本身不封闭,从内容上有要求,有规定,但缺乏监督,使制度管理缺乏力度。

    (2)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目前学校比较注意制度体系的建立,但普遍存在执行制度不力问题。制度停留在本本上,在规范人们行为上还缺乏效度。造成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管理制度自身有矛盾。学校管理者以左手之矛攻右手之盾的行为是屡见不鲜的,这是学校制度管理不力的主要原因。其二是制度管理因人而异。这也是学校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使制度失去了权威性。其三是制度与人的行为脱节。制度在宣传上力度不够,没有被师生认可和内化,在执行上还没有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自觉行动或因人而异。

    (3)管理者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践踏者。学校管理者往往注重规章制度对被管理者的引导、约束,却忽视对自身的约束功能。特别是目前在对学校法人代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校长自觉不自觉地会越过学校规章发布指令,做出与制度相悖的决定,从而使学校管理者的威信和制度的权威性大大降低。

    (4)制度异化。有的学校规章制度过于繁琐,甚至由几百条构成。这样,当感知客体超过人的感知量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想去感知和运用了。当制度对人的管理越来越细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禁锢,制度的局限性的弱点就会越加突出。这时的制度除了它只具有制度的特征或只是一本细则以外,其他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时,由于各项制度的禁锢,有可能使学校管理出现机械划一的倾向。学校成了一架冰冷的机器,师生只不过是这架机器上的部件,学生的主体性不见了,教师的创造性消失了。新的见解、先进理论既不能容纳之中,也会失去要求容纳的欲望。这样,学校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失去了发展。由于制度的过繁过细,开放的学习性组织便不可能出现。在学校中,能否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自我管理,留有自我发挥、自我调控的空间,是学校管理是否真正成熟的表现。

    (三)学校管理人员状况的诊断

    1.学校管理人员状况诊断的内容

    学校管理人员状况诊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学校管理者基本情况。需要了解分析管理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履职、学历、职称等方面内容。(2)管理人员态度、能力状况。(3)了解分析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特点等,从而确定管理者的优势与弱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三方面的诊断内容,一般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得到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与干部、教师、学生座谈、个别谈话,得到感性材料,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都可以得到满意结果。

    2.学校管理人员状况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在学校管理人员情况的诊断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态度方面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人员身上是工作态度、责任心、事业心问题,这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往往一个部门工作质量不理想与主管干部的态度有关。

    (2)能力方面的问题。管理人员在能力上存在缺陷,或者目前工作没有用其能力之长,影响了成功水平。校长感到某项工作不得力时,往往是主管干部或教师能力不胜任,或基本技能没掌握之故。

    (3)心理沟通方面的问题。学校人员状况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干部、教师、学生之间心理沟通存在问题。笔者调查显示干群沟通问题相当严重,这直接影响队伍的凝聚力,师生心理沟通问题也较大。建议校长应加强此方面工作,寻求有效的改进方式,使学校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群体处于良好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常规管理行为中的深层问题的分析

    1.惯性导致行为与主观愿望的背离——“惯性病”

    学校常规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规范的管理行为模式。它保证了学校的有序、稳定运转,并已形成一种很强的惯性,推动着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即使在管理人员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这种惯性作用仍能保持较长时间,使学校在原有轨道上运行。但是对于要求变革的学校管理者来说,这种惯性又往往成为束缚改革的羁绊,导致管理行为与主观愿望的背离。例如:校长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惯性作用,素质教育难于进课堂。校长进行常规管理行为方面的自我诊断,就是要突破传统经验和旧有行为模式的束缚,实现对传统管理经验模式的超越,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过分强调稳定导致管理行为的保守僵化,缺乏变革精神

    常规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稳定运转的必要手段,因此,学校常规管理的内容、方法也往往保持着较好的稳定性,甚至出现几十年一贯制。在这种稳定性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就容易形成保守、僵化的负面影响,出现常规管理行为与新形势要求的不适应。熟悉、习惯于常规管理的干部,求稳怕乱的维持性学校干部,在这种思维方式支配下往往缺乏变革精神,使学校缺少生气和活力。这是寻求学校再发展的校长要突破的一种弊病。

    3.过分强调量化管理导致教师工作的机械操作,束缚人的创造潜能

    稳定的秩序,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定量评价,确实可以使学校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可以使校长避免很多的麻烦。然而,在校长欣赏学校的严明纪律、整洁的宿舍、半军事化管理的同时,量化管理把活生生的、极富创造性的学校教育工作变成简单机械化的操作。它忽视了教师、学生作为人的本质特点,制约了师生潜能的发挥。但目前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却把它作为学校管理的全部加以强化,其局限性及弊端应在校长自我诊断中引起注意。校长对于制度管理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要有客观的评价,自觉对旧有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加以反思,在学校管理中更应重视管理创新。

    相关热词搜索: 常规 诊断 学校 管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