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浅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时间:2021-02-13 07:53: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系统工程,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吸收中国和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自觉转型为价值和文化意义上的强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54-02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中国学者对的“软实力”的解释,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的观点,他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 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中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看法,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行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的时候,身体力行地传播“和谐世界”理念中蕴涵的中华文化思想,充分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心愿。特别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表达了各国人民共同心愿。中国加入重要国际组织后,签署了多个公民权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为推动“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解决非洲国家债务问题、促进伊朗核危机和平解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作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不仅涉及国家行为,也涉及公民的个人行为。中国的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形象大使。中国游客、留学生、商人等在其他国家的言行举止同样也会被看作是中国人的文明水平的代表。中国军人牢记使命、忠诚于党,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文明之师、正义之师形象耸立在世人面前。

    二是弘扬传统智慧和现代文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不仅要发挥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作用,而且要发挥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的作用;不仅要发挥文化单位和外宣部门的作用,而且要发挥旅游、商贸、会展、教育、科研、体育、侨务等各个部门的作用。在对外文化宣传中,应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选择最为适合的传播形式,使中华文化为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理解和认同。

    三是推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家凌解放(二月河)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央的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把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把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浮夸的项目,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要不得。不能牺牲文化价值而仅仅追求利润。低级趣味、崇洋媚外的文化产品,即使在文化国际贸易中市场份额再大,经济效益再好,也是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对国家形象的损害。以粗制滥造、无聊戏说甚至肆意亵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代价来换取市场成功,更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破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长远之计,是不断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活力和生机的新作品、新成果。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现代产业,文化产业的拓展和提升则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感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5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应对从文化冷战到文化热战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文化战略的研究。美国试图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征服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借鉴西方的模式,如制作模式、宣传模式、广告模式、营销模式、收回成本模式等。2009年12月,奥地利公开发行一枚孔子学院特种邮票,图案为维也纳大学校园内的奥地利孔子学院教学楼,邮票下方分别用德文和中文写着“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最近几年,中国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在为世界所认知的同时,也赢得了部分海外市场。但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论实力,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我们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策与途径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战略上谋划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对策。

    一是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也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内涵和方式起着主导作用。特别要看到,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灵魂工程,以其科学理论指导力、崇高理想凝聚力、高尚道德教化力、强大舆论导向力、精湛艺术熏陶力,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软实力。

    二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系统工程,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文化领域的创新,首要条件是形成一个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其次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和文化生产的方式创新,提高和扩大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依靠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内容、形式、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再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以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教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要高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要做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工作,以此带动社会道德规范、法制规范和行为规范建设,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四是进一步吸收中国和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自觉转型为价值和文化意义上的强国。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应创造性地吸收、消化传统文化的营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摒除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通过“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能力,使中国在经济总量列为世界强国以后,进一步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乔东.军事文化软实力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丽敏]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实力 提高 国家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