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著名的蒙古族诗人,杰出的蒙古学学者

    时间:2021-02-21 07:52: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蒙古族诗人,杰出的蒙古学学者、厅局级待遇离休干部巴·布林贝赫同志,于2009年10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巴·布林贝赫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诗人和兄长。他的诗歌饮誉中外,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我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听到他的名字,喜欢他的诗歌,做梦都想见到他。1961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我的梦想实现了。在蒙文系迎接新生的会议上我就见到了布林贝赫这位著名诗人老师。认识他已经有40多年,大学毕业分配留校,我就和他在一个系里工作。后来,我们俩又在内蒙古文联一起兼职多年。1965年1月他参加第四届全国青联会议,我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学联会议,两会同时在北京召开,我们一起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01年我们俩一起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一起见到了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大会期间,我们俩住在一个房间。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作为他的学生,写篇纪念文章,表达我对可敬可爱的老师兄长的怀念之情。

    布林贝赫于1928年2月出生在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白音塔拉爱里贫苦牧民巴达玛宁布家里。他的家原为巴林右旗东协理台吉的家奴,家境贫寒。但是,他在父母亲的竭力支持下,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书。1946年他在巴林右旗实业学校念书,在昭乌达盟制革厂当学徒。

    布林贝赫在组诗《故乡的怀念》中写那条小路,充满了困苦的童年渴望求知的那种急迫与疼痛。他的母亲聪慧能干,她用自己的奶汁、泪水和歌声哺育了他。他在《小路》中写道:“在那弯曲、细小的路上奔跑时/并不是想要在文章上出名/而是为了报答我母亲的辛劳/十指流下的汗水。哺育我的恩情。”

    他的父亲在下雨刮风的天气里也送他去私塾老师家读书。他在《小路》中又写道:“在那迷茫、荒凉的小路上奔跑时/并没有想到事业上的成功/而是为了遵从我父亲的训教/贫穷加瞎子,更难活命。”他的这首诗记载了自己父母的恩情,他那赤脚跑过的小路,在他的心坎里永远记得那么清楚。

    布林贝赫在自己诗选的《自序》中写下了如下的文字:“我的诗,像一棵牧草,是粗朴的,土生土长的。我本人,一个牧民的儿子,是单纯的,土生土长的。头顶蓝天,脚踏青草,眼望稀疏的羊群,放牧于水光山色之间——这就是我的童年”。是的,他的家乡是一个水草肥美的草原。这里有粗犷的山丘,清洌的河水和茂盛的牧草。蒙古谚语有这样一句:“生我的土地是黄金,饮我的泉水是甘霖。”他的家乡,在他的心目中,正是这样的美好。

    对温暖的渴望使布林贝赫扑向新生活的怀抱。1948年春天,当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招生时,他怀着求知的欲望和喜悦的心情报名来到“鲁艺”学习。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鲁艺”校址就在热河省的一个偏僻的乡村里。那个村庄叫那拉不流,就在宁城一带。这里有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就是他们的教室、礼堂兼食堂。教师和学生都在老乡的厢房或破旧的农具房里住宿,既没有炕,更没有床,搭地铺睡觉。

    由于受战争环境的限制,当时的“鲁艺”还不算作正式的高等院校。该院主要是为适应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的需要,为了及时培养大批文艺生力军而创办的。那时,承德、义州、锦西等地仍在国民党手里。国民党飞机不时飞来骚扰,向教堂扫射。所以他们常常在树林里或防空壕旁上课。因纸张奇缺,他们就用毛头纸或过时的线装账本背面作记录或写作业。由于农村刚刚解放,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再加上大荒年,每人每天吃粮标准是九两(带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每天节约三两粮食救济灾民。所以,常常喝小米野菜稀粥。他们还帮助老乡抗旱抢种,帮助无耕牛无劳力的农民拉犁、锄地、收割。有一次几个同学抬东西时不慎踩了老乡的庄稼,学院领导得知后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又给了处分。

    那时,“鲁艺”分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专业。布林贝赫原本爱好文学,但是由于汉文水平低,只好到美术系学习。美术专业的师生,教学上的困难更大。没有人体模特儿,同学们轮流当模特儿;没有石膏几何形体,就用茶壶、茶杯或砖块来代替;没有木刻刀,用废钢条来作。布林贝赫先生对我深有感触地说:“日伪时期的学校里,上级生欺负下级生。老师打骂学生是常有的现象。可是我们‘鲁艺’的师生亲如兄弟,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同周围老百姓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受到他们的欢迎。院方特别关心、照顾和尊重少数民族学员,对少数民族学员加强了个别的具体的辅导,老师手把手的教,对汉语文差的同学通过翻译来增强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精神。”

    在布林贝赫的心目中,“鲁艺”像梦境般的美好和新奇。于是他恍然领悟到:“鲁艺”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鲁艺”学习的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精神生活上最富有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从一个贫苦的牧童转变为革命的文化战士的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学习,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艺作品,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和文化水平,为后来的工作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他所学的美术对他后来成为诗人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鲁艺”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起步点。

    布林贝赫从“鲁艺”结业后,于1949年初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部队。当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军区机关从事文化教育、翻译和编辑工作。曾担任助理员、干事、编辑等职务。授军衔时,他是大尉,营级干部。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得到了更大的锻炼。他在部队期间,还参加过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文件的翻译工作。他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蒙古文诗歌。解放后,蒙古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亮了金色的草原,也照亮了诗人布林贝赫的心扉。他拨动诗的琴弦,热情地歌颂伟大的党和毛主席,赞美祖国大家庭,赞美草原巨变的新生活。他自己认为《心与乳》是他真正诗歌创作的“处女作”。他发表《心与乳》之前,还为军区文工团写了不少演唱材料。写了一些歌词,与敖德斯尔合写过话剧《酒》。自己还发表过短诗《羊》,散文《鬼》,小说《想念母亲就要保卫祖国》等作品。他的这些前期作品在艺术上不太成熟,比较幼稚,那是不言而喻的。

    布林贝赫的诗,来自迷茫的沙漠和广袤的草原的深处。来自童年的天真记忆和成年的深沉感受。他在很小的时候,每过大年初一,他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弄点鲜奶。给孩子们尝一口,以祝愿他们心灵的纯洁和生活的明亮。这件事,好像一颗珍贵的种籽,深深埋藏在他的幼小的心田里。后来,

    相关热词搜索: 蒙古族 蒙古 杰出 诗人 学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