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工作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

    时间:2021-03-05 08:01: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于2009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正式提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观点从新课程观的视角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构建了以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化体系。从提升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对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10-0047-03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提出

    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所在的学校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高校辅导员八项工作职责为框架,开始进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探索,借鉴国内高校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些成功经验,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叶玉清教授最初提出了辅导员工作“教分化”,即以高校辅导员八项工作职责为框架,把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具体化,细分为6类36项,每一项规定了具体的教分,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与辅导员的工作酬金相挂钩。随着认识的深入,再加上基层院系在量化教分时出现的新问题和与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的矛盾,比“教分”概念更宏观的“课程”概念被引入,经过校内很多学生工作专家、学者和基层院系的讨论,一致认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概念更科学,更准确。它既适应我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的需要,又符合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也与国内其他高校提出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相区别。2009年12月,作为我校学生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成果,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正式提出。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内涵及其依据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用教学的理念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用课程的形式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用教学的标准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行为,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促进辅导员履行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把辅导员视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具体化、工作标准明确化、工作考核精细化。其显著特征在于:在目标指向上,追求工作实效;在入手环节上,着力基础工作;在方法内容上,注重分层推进;在操作过程上,强调学生参与;在载体运用上,依托社会资源;在评价体系上,突出目标实现。这是实现我校“德才兼备,文理相通,身心和谐,品行高雅”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1]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基本依据

    1. 政策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号令)以及辽宁省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2. 理论依据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依据,特别是教育学中的课程观理论。依据现代课程观,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2]也就是说,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课程。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主要是以这一现代课程观为指导而展开的。

    三、课程化模式下辅导员的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等有关文件规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课程化模式下辅导员的课程体系设计为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大模块。基础指导课分为六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党团建设单元、行为引导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单元、就业指导单元和资助与服务单元。专项指导课分为九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学生党建指导课、共青团工作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资助与服务指导课、公寓生活指导课、学风与行为指导课、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

    (一)基础指导课

    所谓基础指导课是指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提出的高校辅导员八项工作职责为框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梳理所形成的所有一线专职辅导员必须完成的课程。具体课程构成如下:

    1. 思想政治教育单元

    思想政治教育单元主要子课程有:“三观”教育;“主旋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政治稳定工作;专题教育:新生入学系列思想教育、“太阳石精神”教育、每班宣讲一名校友、考研与就业及感悟大学畅想未来的人生选择教育、毕业生系列思想教育等。

    2. 党团建设单元

    党团建设单元主要子课程有: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指导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开展工作;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专题工作: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等。

    3. 行为引导单元

    行为引导单元主要子课程有:优良学风建设;学生文明行为督导;学生住宿秩序及生活空间自我管理督导;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与违纪处分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学生各类突发事件;专题工作:好习惯工程、考风考纪教育、合作教育学生管理、文明离校等。

    4. 心理健康教育单元

    心理健康教育单元主要子课程有: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测评及访谈,了解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其他心理健康选修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教育:以团队精神、学习潜能开发、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挫折教育、应用创新能力、职业适应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5. 就业指导单元

    就业指导单元主要子课程有:指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服务;专题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洽谈会等。

    6. 资助与服务单元

    资助与服务单元主要子课程有:家庭经济暂时困难学生界定;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指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学生各类档案管理及其他资助、服务工作;专题工作:办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学生缴费督导等。

    (二)专项指导课

    所谓专项指导课是指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提出的高校辅导员八项工作职责为框架,高校专职辅导员根据工作岗位分工所必须完成的课程。具体课程构成如下:

    1.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院系学生工作部主任负责

    2. 学生党建指导课——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负责

    3. 共青团工作指导课——院系团委书记负责

    4. 就业指导课——院系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负责

    5.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院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负责

    6. 资助与服务指导课——院系负责资助与服务的辅导员负责

    7. 公寓生活指导课——院系入住公寓辅导员负责

    8. 学风与行为指导——院系学生工作部主任负责

    9. 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院系团委书记负责

    四、课程化工作模式对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影响

    (一)提升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

    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3]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角色不清、定位不准,地位边缘化、发展离散化等问题困扰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以来,辅导员工作职责更加具体化、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化、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化,一支工作热情高,素质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的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切入点,使广大辅导员明确了自身的工作性质本质上就是教学,从而提升了辅导员的教师角色意识,坚定了辅导员做好学生人生导师的信念。我校辅导员孙宝成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清晰明确,工作效果和成就感更加明显。”代表了全校100多名辅导员的共同心声。

    (二)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1. 辅导员的职业化素质明显提升。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以来,我校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四百工程”目标,即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辅导员队伍中,努力培养出100名学习指导师、100名职业指导师、100名心理咨询师、100名行为训练师,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建设专家型辅导员工作队伍。自2011年以来,全校共有52名辅导员获得了国家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共有26名辅导员获得了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职业资格,共有15名辅导员获得了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学习指导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也已经着手启动。

    2. 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明显提升。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以来,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三年来,辅导员共立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部级课题30余项、校级课题70余项,出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著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20余篇。

    3. 辅导员受到上级表彰的人次明显增多。三年来,先后涌现出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省级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省级先进个人50余人次。

    (三)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1. 辅导员工作的计划性明显增强。随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不断推进,广大辅导员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进度表的方式,克服了以往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随意性、随机性较大,受个人经验和热情制约,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辅导员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显著提升。

    2. 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明显增强。在课程化模式的指引下,广大辅导员依据工作职责,面向学生进行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的教学,并认真撰写和整理相应的教案,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实效性显著提升。

    3. 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提高了辅导员对日常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了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与个体督导的“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实现了辅导员成功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和迅速传播。

    4. 辅导员工作的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受到了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广泛好评,据初步统计,学生对学生工作及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辅导员的活力现状及提升研究”;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2-3);201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课程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的活力问题研究”(Lslktsz2012-039);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的活力问题研究”(L13DZZ07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GZXS13010);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工作课程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2014lslktzimks-11)。

    参考文献:

    [1]陈永华,肖文学. 高等学校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社科纵横,2012(12):270-271.

    [2]百度百科.课程[DB/OL].(2011-3-19). http://baike.baidu.com/view/

    183341.htm.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 辅导员 实效性 提升 课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