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抓住契机,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时间:2021-03-05 08:03: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江南大学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一、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培养造就一批杰出科学家和科技人才,大幅度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国家有关部门在某些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不足。一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脱节。二是一些高校的教材和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及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三是不少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效果与预想相差甚远。四是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及措施

    针对目前形势,高等学校应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本科教学计划入手,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是本科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从本科教学计划入手,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的原则,打破课程设置界限,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高等学校应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不断追踪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并及时反映到实践教学中来。

    四是要改革考核机制,鼓励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它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践教学与人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是唯一直接以学生为对象的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兴趣驱动,即参与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有浓厚的兴趣;二是自主实验,即参与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三是重在过程,即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以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构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江南大学于2008年7月成为全国第二批获准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三年来,学校共获准立项110项,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共有300余位本科生、150余位教师积极参与了项目。它已成为学校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之一。

    我们高度重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已实施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共投入专项资金近千万元,覆盖在校本科生近一半以上,以项目形式管理,注重项目执行过程,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实践氛围。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从各方面入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遵循“尊重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设计原则,紧紧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科学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四大环节。突出科研实践,除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外,在全学程中安排1~2次学年论文或综合设计类科研环节,并将前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开设并重点建设一批由教授主讲的新生研讨课和研究性教学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等措施,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

    我们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目前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大范围与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基础性、理论性和创新性,重点强调文理学科的衔接、交叉和融合。同时又注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差异性,低年级开设认知课程,如《创新概论》《文献检索》等;中年级开设强化动手、动脑的实践训练课程,如《社会调查》等;高年级开设课题研究和科研开发的课程,如《设计与研究》《科技论文写作》等,从不同层次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精简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目前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课程的比例达80%左右,使实践育人过程从简单的现象观察向探索对象本质的研究转变。改革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加强互动,激发探究欲望和质疑精神,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奠定基础。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度,增加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拟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科和长江三角洲地域优势,不断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357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海尔、康师傅、青岛啤酒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搭建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搭建各种创新实践平台,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引导,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在大一阶段强化创新教育,通过科技节和学术讲座等活动,尽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引导学生进入科研的大门,使学生初步掌握项目的选题、文献资料的查询和技术路线的确定等;大三、大四阶段让学生自己选择并结合导师的课题进入重点实验室,集中进行科研创新训练。2008年、2009年我校以项目成果为作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获国家、省级奖有300余项。

    (四)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深化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建立健全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同时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选题与实践课题的结合率,做到选题结合工程实际、科研课题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一大批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如《风能转换系统双频环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研究》、《轻质高强中空结构纺织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开发研究》等脱颖而出,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近三年来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2篇,江苏省优秀设计团队6个,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五)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目前学校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示范辐射、网络化管理还得进一步加强。学校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四、结束语

    教育部目前提出了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我们应乘此东风,以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上注重创新过程的培养,有意识、循序渐进地从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实验室开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方面将创新实践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从而为民族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卫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对策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2009,21(2):95-97.

    [2]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3-75.

    [3]罗志勇,张胜涛,周晓梅,邓银.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28-30.

    [4]韦健涛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福建论坛,2009,(6):163-164.

    作者简介:卫建金,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科员;梁明霞,女,江苏江阴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科长。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能力 契机 鲜明 抓住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