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综合集成系统研究

    时间:2021-03-05 08:04: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总结多年教育改革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素出发,运用系统学观点提出了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思想,初步阐述了人才培养系统的内涵与意义。简要分析了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并着重阐述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系统协调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系统论方法;综合集成方法

    [作者简介]顾志良,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研究员,北京 1001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11-0197-04

    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是高校生存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其构成及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从系统论的角度,结合运用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要素及所发挥的作用,以期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面向21世纪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很多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反响巨大,成效明显。一些地方高校也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出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主要任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上述探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于教育的滞后性,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近些年开始显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比,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多层次和多类型的人才需要,相当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反思几年来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地方高校的应用型高校教育的改革历程,笔者认为,缺乏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审视和研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缺乏相关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和综合集成以及从系统研究到系统实践的转化脱节是重要原因。

    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为我们拓展研究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深化对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指导。

    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内涵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但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却不多见。肖瑛等人在分析借鉴“高校教学工作体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2003年提出了人才培养系统的思想,认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工作体系和考试制度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并在其后的若干论文中对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均有所阐述。同时,熊才平也在有关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论文中提出了人才培养系统的概念,认为在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到创新人才指标的确立、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师生与IT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二者思想的共同点在于都试图站在系统的角度审视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教学工作的纵向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系统的概念,力求从总体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向。其区别在于站在不同的系统环境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的分析有所区别,但对深化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由于人才培养本身的复杂性,深入研究又需要多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首先需要合理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然后从实现系统功能的角度加以研究和控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并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结合教育的自身规律,我们认为: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是指由众多相关组成部分以学校教育为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化人才,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各个方面或环节构成系统结构,人才培养系统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并与之相互作用,人才培养系统运行状态及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系统结构以及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结构分析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因此人才培养系统是高等学校的主系统。构成人才培养系统的要素结构比较复杂,根据目前的研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

    1 教育思想观念系统。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受到教育思想观念体系的引导和制约,包括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教学原则等各个方面,具体体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定位、教学工作思路等。

    2 专业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人才培养系统中占有统领的地位,包括若干分支和层级,如教学目标体系、课外科技文化目标体系、社会实践目标体系等。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例,从顶层设计到每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又可分为若干层级,即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体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等若干层级。

    3 教学工作系统。这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体系,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教学途径的拓展与利用、教学组织等。

    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这是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体系,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导、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

    5 人才培养保障系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师资队伍是保障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是办学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主系统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文体活动场所、后勤服务等。

    6 教育评价系统。这是整个教育过程及其效果的标准体系,是人才评价标准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细化,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包括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标准、毕业论文标准、教学质量测评、考试制度等。

    7 学校运行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容易受到忽视。人才培养的类型决定了教育者应该采用的教育类型,教育类型决定了学校运行管理模式、机制与风格特征。学校运行管理的模式与机制是构成不同类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8 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系统。这一系统全方

    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国内外经济、政治与文化,社会和民众对教育的认识、需求与导向,国家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社会环境系统左右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

    以上简要分析说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分系统构成的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具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分系统不是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联系起来的有机结构,它具有系统的定义所规定的特性。

    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一般系统共有的基本特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整体性的外在表现就是系统功能。为了使系统具有我们所需要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系统组成部分或组成部分之间、层次结构之间以及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与协同,从而使系统在整体上涌现出我们满意的功能,这就是系统控制或管理的意义。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和运行,也应该运用系统控制的思想。

    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特征

    我们认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构成具有如下结构特征:

    1 教育观念体系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教育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为导向、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它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向,也是决定学校文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与管理、校企合作、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 专业的设置与培养目标应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面向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与管理岗位,专业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建立在行业与技术领域职业分析和所需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基本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强调专业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探索应用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与教学策略。

    4 培养途径要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要坚持校企合作,坚持学校教育与企业、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开展面向工作岗位、项目驱动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5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学科标准与专业实践能力要求并举的原则。做到思想观念上认同应用性、教学科研过程中贯彻应用性、教学科研成果中体现应用性。开展应用性的学科建设,凝练服务地方经济、面向中微观层面、解决基层和一线实际问题的研究特色,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应用特色提供学科保障。

    6 学生培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素养。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职业心理为主线,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坚持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7 应用型高校人才的质量评价标准力求职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的统一。应用型高校的学科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所以人才培养必须兼顾教育标准和职业要求,既是其特色所在,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8 建立与应用型高校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是人才培养的组织和机制保障体系。人才培养的类型不同决定了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途径,整合学校和社会的相关资源,这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每一部分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人才培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对系统功能的影响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与实践

    研究和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可以采用综合集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综合运用与人才培养系统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科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形成关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总体认识、理论体系和运行架构,然后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强化从理论体系向实践体系转化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系统推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

    根据这一思想,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 研究和构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构成。包括系统的整体功能、组成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相互关系等。在形成关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认识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策划和推进打下理论基础。

    系统整体性与功能是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综合集成的结果。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局部研究并不等于我们就认识了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性质与规律;只对学校教育环节进行研究而忽视对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的研究同样也不能科学认识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性质与规律。因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关系极大,不受社会影响的教育和脱离社会需要的教育都是不存在的。站在系统科学的角度审视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不适应状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当前尤其应该从系统环境及其与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出发,整合前期与人才培养系统结构有关的众多相对独立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用多学科综合集成的方法形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深化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

    2 强化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思想向系统实践的转化研究。需要从系统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环境与功能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设计和总体协调,这是综合集成的过程。还应该认识到,从系统思想到系统实践的转化过程中,系统的方法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系统的功能高度凝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它是根据一所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布局以及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所决定的,也是高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限定下的价值选择的结果。一所高校不可能满足社会各个类型或层次人才的全部需要,所以才需要高校科学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确定的系统总体目标,在此前提下规划各子系统结构的设计。要在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在办学理念、办学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教师队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等方

    面协调配套地推进改革实践,致力于系统整体功能的涌现和创新。

    3 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组成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重视对系统环境的研究。系统论方法指出.为了使系统在整体上涌现出我们期望的最好功能,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系统结构或系统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实现,使他们相互协调与协同。但系统环境是客观的,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所以研究系统环境的目的是主动地去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系统结构的改变与调整和对系统环境的主动适应。

    4 树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系统思想。其实践意义在于:在学校具体办学的工作中要树立全员参与、全员配合、全程研究、全程实践的意识。高校人才培养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各方面的工作体系又是系统运行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系统都要研究自己的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对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影响。十多年来,高等学校在教学领域的改革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在有些配套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例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办学特色、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创新等。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从人才培养系统总体功能的高度规划和设计分系统的工作,表面化和“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难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结语

    应用型高等院校应注意运用系统论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从多学科的角度长期不懈地坚持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系统规划和推进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深化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关要素与基本特征的研究;以职业为导向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多级课程目标体系,探索行业或企业的用人标准与教育标准相结合;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探索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主线的教育环节系统化,整合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各方面教育教学资源,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要求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促进学风建设;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探索应用型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根据学科专业的体系和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构建多功能、综合性、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环境等。

    总之,从系统角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综合集成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树立了人才培养系统的思想,在具体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就能够注重系统思考、全局把握,善于运筹协调各方面改革的关系,不但深化和完善了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也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梅云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集成 高校 研究 综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