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6 07:57: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文章从紧贴农村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切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合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提出了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应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急需专业人才培养、智力扶贫路径创新等方面来促进自身发展、培养本土化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2-0011-04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农村实用人才的支撑。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是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和学习理念送往基层、农村地区,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在我国也逐步地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公众对其教育质量满意度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毕业生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实施所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发展与变革所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乡村发展振兴提供新动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紧贴农村实际,确定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发展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发展县域经济服务、为“三农”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以农村基层学习者现有的社会经验、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等实情为基础,通过远程教育手段、系统地培训学习,达到帮助农民提升学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科技素养,着力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为此,要科学定位、紧贴农村实际,来确立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其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配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和储备人才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构建新农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是面向农村基层的远程高等教育,其培养对象大都是来自基层的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后备干部及广大基层农村有志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渴望学习的进步人士,他们来自基层和农村,希望学成毕业后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农村的生产实践,服务农村工作,成为合格的村级管理者、农民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领头雁。因而,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是农村乡村本土的、留得住的高级实用人才。

    (三)培养学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要求要适宜农村、适应基层学习者。在专业设置上,要多关注与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和农村工作息息相关的农业种植、养殖类专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涉及农林牧渔的相关专业;在课程要求上,要把握好“实用性、通用性、够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基层学员的文化基础实情和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可根据当地农业规划尤其是当地的乡村振兴规划,针对地方农业产业化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选择设置一些针对性的课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充分满足基层学员对专业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学分制管理,基层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度,保证生产、学习不耽误。只有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农民学员的需求,课程要求和安排上适应了基层学员的学习基础层次,才能保证基层学员有信心、有兴趣完成学业。

    (四)培养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在学员完成必须的理论学习基础上,更要重视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相互兼顾,理论学习是基础,实践教学更关键,不但要突出应用性,更要注重实用性,可将一些技能培训、职业证书引入、融合到学历教育中,实现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农村远程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和地方课程特色。这些特点可以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得到体现,如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拓展课和综合实践环节等。

    二、發挥远程教育优势,制定适切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运用一定方式方法与措施而实施的具体培养路径和策略[2]。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和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结合基层学员文化基础实际状况和他们参加学习的真实目的、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实用人才规格要求来制定,除了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性原则外,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立足基层农村,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办学方针,采用“宽进严出”和“完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其服务对象大都是基层、农村的社区居民,其文化基础、综合素质是有别于中心城市学员的,因而要根据这一群体的特质和特色,以“能学、够用、实用、有用”为指导思想,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以学员为主体和中心,关注学员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让教学到教育的转变真正的体现出来,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二)结合地域经济特点,优化课程体系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涉及农林牧渔类的专科或本科层次的人才,属国民教育系列,学制两年,最短业余学习年限两年半。支撑这些专业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的课程(实践活动)主要包含文化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素质、专业/职业能力等几个大类,每个大类都有不同的层次和具体的要求,每个不同层次要求的实现,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课程给予支撑。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可在一定范围内开设适应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课和地方特色课,凸显课程(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特别是课程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论坛、创业实践等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更应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地域经济发展、满足农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对接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养需求

    实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满足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必然选择。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是要为农村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丰富多彩又要符合教育逻辑性,做到:课程设置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适当;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相结合;课内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相融合;既关注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更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适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培养农民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实施的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是教育机构和有关各方十分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育成果,而评价教育成果的标准尺度是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必须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式、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专业专家的角度对教育各个环节、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以及从社会各界包括农村基层组织( 用人单位) 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等方面入手,针对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农民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构建适合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来监督、评价其教育质量。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要更多关注基层学员学习过程的落实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程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平,考核基层学员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方面的提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技能是否能满足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据此,对农民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可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即过程性考核,重在关注学员的学习过程,考核学员参与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情况和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情况,重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3];终结性考核更注重考核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程度。两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员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引导学员向设定的培养目标发展,培养新农村建设真正需要的实用人才。

    四、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作为农村地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县域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凸显了功能优势, 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能力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时代的到来,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4]。实现自身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是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

    (一)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5]。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的有效方法是教育培训。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作为具有远程教育特色和职业教育属性的高等教育,它既是依托教育信息技术来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又体现了为农村培养高等实用型专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目标,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成功之举。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更应抓住其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比传统教育更具靈活多样性、更能满足农村成人学习者需求的特点和优势,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增设地方特色课程,植入职业技能培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帮助学员树立起主体的观念、开拓创新的观念、法律的观念、诚信的观念,培养学员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提升学员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农村工业化的能力、合作组织的能力、特色农业的能力,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

    (二)聚焦乡村振兴计划,加快急需专业人才培养

    农村远程高等教育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修订种植类、养殖类、工程类、经管类等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资源,强化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实用人才。尤其是要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破解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致力于培养目前农村紧缺的、乡村发展急需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等方面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级实用乡土人才,把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真正打造成为接地气、有特色、有实效的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重要阵地。

    (三)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创新智力扶贫新路径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脱贫群众获得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之一。聚焦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均能得出“越穷越没文化,越没文化越穷” 这个产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要打破这个魔咒,必需发展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本土化实用人才,带来群众脱贫致富。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可以利用其优势,结合地方扶贫教育培训项目,选拔貧困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相应专业的学历在职教育培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为贫困村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留得住的本土化实用人才,从而大幅度地提升贫困村村干部的文化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增强贫困村“两委”干部推进村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结合党建发展村经济的能力以及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夯实贫困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脱贫致富奔小康[6]。

    五、结束语

    农村要富、要强、要美,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新型乡村建设者;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德能兼备的应用型、实用型乡村建设人才,作为农村新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农村远程高等教育,要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三农”技术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发挥好远程高等教育在促进县域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12-28)[2018-2-4]http:///content/18/0204/23/29405657_727765110.shtml.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方志刚.以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载体为农村发展与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7).

    [4]陈英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改革,2018(4).

    [5]崔坤.大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助力北京乡村振兴战略[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4).

    [6]毛汉硕.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智力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5(10).

    [作者简介]毛汉硕(1966-),女,瑶族,广西恭城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吴荣(1964-),女,广西钦州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责任编辑 时锦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