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王元化与卢梭《社会契约论》在当代中国的回响

    时间:2021-04-18 07:58: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斯密有两部著作,是他写得最好的两本书。首先是《国富论》,是经济学名著。还有一部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诸多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亚当·斯密的第二部著作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一点儿都不亚于《国富论》。这就是说,经济学的跨学科其实从亚当·斯密就开始了。于是也可说,北大的国家发展研究院要开跨学科的课程,不仅有道理,而且也很经典。作为经济学家的亚当·斯密写伦理学的书,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两点:一、人要生存总得有钱,钱多日子可以过得滋润,可以满足人身滋长的欲念(当然希望是正常欲念而不是超常或反常);二、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滋长的欲念,假如没有一个超欲念的精神维度,没有一个超官能满足的价值维度,人钱再多可能也没有大意义,因为若干有钱人已在说“我穷得只剩下钱了”。所以没钱是不行的,只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怎样使一个人既有钱,又有精神生活?亚当·斯密给了启示:国民既要有财富,也要有道德情操,二者缺一不可。缺一不可就意味着人应该跨学科,人应具有这样一个视野:看到在这世界上钱是重要的,但还有比钱更值钱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到这儿来讲思想史是恰当的。

    去年4月3日,清明前夜,我在这儿讲了“百年中国人文学统三个人物——从王国维、王瑶到王元化”。今天我再讲王元化,为什么?这不仅因为我把王元化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也不仅因为在王元化生命的最后四年(2004—2008)我成了他的忘年交。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让同学明白王元化是90年代以来能感动中国的思想家,就像李泽厚是80年代感动了中国的思想家一样。一个民族假如不懂得尊敬为这民族创造了思想丰碑的公共人物,这民族在精神上是没长大。孩子长大的标志是什么?是懂事。什么叫懂事?是学会尊重值得尊重的对象,明白什么叫天高,什么叫地厚。可以说那些当代思想家,已经以他的人格和学问,为中华民族演绎了一个人的生命境界可以像蓝天一样高远,一个人的学思可以像大地一样雄厚。当我们领略那些思想家怎么活着,怎么思考,将有助于我们领悟人的精神是可以活在市场的外面,可以活在权力意志的外面,让自己找到另种诗意栖居的活法。

    说王元化是90年代以来能感动中国的思想家,需回答什么叫思想?什么叫思想家?思想是什么?是一个智者对有重大意义的公共命题给出创意性的独立之声。一个有责任感的言论家未必是思想家。思想必须是原创或再创的,你打动了人家,人家把你的声音放大,这个人家就是言论家。但这个声音的始作俑者是思想家。明白了什么是思想,什么叫思想家也就清楚了。一个能持续对有重大意义的公共命题发出创意性的独立之声的人叫思想家。什么叫重大意义?重大意义是指他所回应的命题有涉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为什么又说是公共的?因为这些命题不具私人性,但又和在座的几乎所有人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有关系。所以若有人能对如此重大意义的公共命题持续地给出自己的声音,他就是值得敬重的。王元化就是这么一个人。

    说王元化90年代以来感动中国,说他回答了有重大意义的公共问题,什么问题呢?至少有两个,这是中国百年思想史研究绕不过去的两大公共命题:第一,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激进主义思潮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第二,已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激进主义所内化的政伦人格特征是什么?王元化所以精彩,是因为他在七十岁后漂亮地、睿智地回答了这对问题。他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对卢梭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的重读或反思。他把卢梭《社会契约论》看成是在中国造成了极大负效应的激进主义思潮的世界思想史的源头。他回答第二个问题即剖析激进主义所塑造的政伦人格特征,其实质是反思五四。反思五四并不是否定五四新文化给中国带来的普世价值,但他确实看到了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五四新文化先驱在其人格层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弱点。他把这些弱点看成是激进主义在人格内化层面的政治伦理聚焦。今天,我只讲第一个问题。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出生在日内瓦,这是一个小国。所以强调他出生在一个小国是和解读《社会契约论》有关。《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生前用力最大,身后争议最多,同时被公认为是世界性民主思想的一个源头。那是一部奠基性著作。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到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7年俄苏大革命(列宁),一直到1976年前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沿着近两百年的世界思想史脉络下来,卢梭的口碑似乎始终很好,基本是被肯定的。但7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卢梭这本书也有反思。至少有三个人提出了反思。一是顾准。顾准70年代初在和弟弟的通信中开始反思《社会契约论》,后来这反思被整合成一本书,书名是《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最早出香港版,后来贵州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二是1992年还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现在是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的一本书《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他认为1793年大革命所以演化成血腥事件的重要原因,就是罗伯斯庇尔用流血手段演绎了《社会契约论》所提出的道德乌托邦,从政治上把一种道德理想绝对化,完全可能演变成一场暴政,一场多数人的暴政。三是王元化的反思,从1992年到1998年,主要是对《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概念“公意说”提出系统质疑。从1972年以来,经过1992年,再到1998年,当代中国有这么三个人,像思想接力似的,对一部有世界声誉的经典政治学著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说王元化反思《社会契约论》抓住了“公意”这一要害,何谓“公意”?这要分几点来讲:

    按卢梭的意思,人有两重性。首先,人应该生而自由。其次,当每一孤独个体在面对自然与社会难以逾越的障碍的时候,他又是脆弱的。人必须能结聚成一个群落、团体,团结产生力量,“公意”就产生了。假如每个人都把自身的权利全部转让给集体,那么,这个权威的、不容置疑地制约着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准则的公共意志,就叫“公意”。这是卢梭对“公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也是《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概念。

    “公意”有什么用?首先“公意”能滋生一种社会平等的心理效应。当一个集体的所有成员把全部私产贡献给集体的时候,所有成员会觉得自己和其他成员是平等的。你全交出去,我也全交出去,你不比我多,我也不比你少,不就平等了吗?古代先贤早就说过国人“不患贫而患不均”,我穷一点没关系,但我受不了邻居比我富裕。还有人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漂亮,心理不平衡。假如我不漂亮,你跟我差不多,于是心理就很平衡,彼此关系就容易处理。卢梭发现若把所有人的财富、权利全交出去,人际、人间就平等了。卢梭就这么建立了“公意”的权威性。

    相关热词搜索: 卢梭 回响 契约 化与 当代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