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1-04-18 07:59: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历史学科不仅面向学生讲授过去,同时也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人文素养为目标,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囊括了人类社会科技、思想进步的方方面面,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而历史学科教学的特性又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知识,以主题化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主题化 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且繁杂,数量庞大的知识点和复杂的事件起因、经过、影响交织在一起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混乱、枯燥,将这些历史知识系统化、主题化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全面理解史实,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历史课堂教学“主题化”的必要性

    1.课程结构需要

    高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贯穿古今,囊括中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虽然在课本编写时就已考虑到每本课本的侧重方向不同而将内容做了大致的模块化的整合,但由于历史与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不可抗力因素的复杂交织,对于初涉历史的学习者而言,知识面仍有过于宽广和复杂的特点。作为将知识传播的载体,教师承担着以高效、全面的知识教授学生的使命,有义务就如何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其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而不懈地钻研,“主题化”作为特征鲜明、便于理解的教学模式正符合教师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课程设计不足这一主观能动作用的需要。

    2.学科特性要求

    我国素有“以史为鉴”的传统智慧,人是历史大发展中群体性的个体,与历史有着主动和被动的联系,既参与其中对历史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受到历史发展潮流的制约,即是说,历史作为综合反映前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镜子与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无论是对于人类人文素养的继承,还是出于反思与进步的目的,都有着莫大的意义。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明天,综合素质的教育不应落下。透过历史,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

    3.课堂教学的选择

    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上一阶段有着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判断分析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会更快速、准确,但在对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大版块、大主题的宏观推进的能力尚显稚嫩,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板块性梳理、整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对历史主体、细节的把握能力,而这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同时,在现阶段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夸夸其谈、囫囵吞枣式的教学现象,要么一味填塞课本外的历史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忽略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实际,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臃肿;要么把历史空泛化,仅仅就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概括,学生了解了面子却不知晓里子,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中容易犯的毛病。课堂教学中的乱象同学生思维能力的特性一起,对历史教学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找准教学重点,以“主题”为突破点整合教学内容,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更好的教育方式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历史教学“主题化”实施策略

    1.确定主题

    课堂教学的实践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学主题的确定也绝不能脱离课标对历史学习的要求和价值导向,教师在结合教学实际的过程中一定要牢扣课标的基本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主题化梳理。如必修三的课程基调是文化与科技,要求学生熟知古今中外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现象及人物,理解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思想的变化,探讨思想对人类社会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主题化教学上,以“毛泽东思想”为例,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并认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之实际,得出课标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论,因此就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出“毛泽东思想的变迁”、“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世界的影响”等侧重点不同却又紧扣教学主题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主题更明确、目标更清晰,更方便学生系统、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2.探究主题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这一过程中,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堆砌知识点,而要注重知识的延展性,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知识接受,以更好地达到深入教学之目的。例如对上文所举“毛泽东思想”知识点的延伸,可从史料的扩充、不同思想的对比等角度进行延伸,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料搜集、对比观察的过程中,以开放、多元的方式塑造“毛泽东思想”这一主题下不同理解之间的碰撞,形成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3.升华主题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以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理解重大史实为目标,还应贯彻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我人格的良好发展。如在思想史涉及哲学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哲学思想晦涩难明的特性和学生在高中阶段中思维逻辑能力尚不能够全面、深入把握这些涉及人类最宏大课题的思想本质之事实,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关键。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在介绍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对他们思想的产生原因、演变发展、异同所在进行系统地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何存在”这一哲学本质问题,然后引入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哲学大师思想的崇高,既达到课标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又在授课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对他们三观的形成做出了健康、积极的导向。

    4.创新主题

    历史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相似的事件,教师如果停留在向学生介绍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的层面上,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由于本身挖掘信息的能力不足和人生閱历的欠缺等因素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历史是相似的、千篇一律的这一思维定式而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事件形成原因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影响辐射范围大小等细节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主题进行革新而不能一味地沿用旧有的主题教学。如同是发生在19世纪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为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而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又如日本以几十年时间的明治维新成为世界强国,我国改革开放也以相近的时间重新成为世界大国,这两种改革间有何异同?以上二例皆是在“改革”这一知识点上升华出新的主题教学,能够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富于思考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继平.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2.

    [2]牛余宁.论历史学科的“主题化”课堂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主题 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