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许慎与《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时间:2021-05-05 07:53: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出现过许多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因此,在东汉时期,河南漯河出现了许慎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化伟人。

    许慎字叔重,东汉豫州汝南郡召陵县万岁里(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人。约生于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卒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据《说文解字·后叙》云:“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大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作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神农的后裔缙云辅助黄帝,共工与高辛都为诸侯。大岳辅佐夏禹,吕叔作为武王的屏藩,被封为许侯,世代沿袭相承。自许迁往召陵,居住在汝水之滨。许慎历数了他的远古祖先和许姓的由来,后由缙云、共工、大岳,传至周武王的吕叔,被周武王封于许,后以封地为姓。自许迁往汝水之滨后便定居下来。许慎祖辈聚居在召陵万岁里,后改名许庄。今天许庄以许姓居多,世代相传为许慎后裔。

    许慎自幼性格质朴敦厚,聪颖好学。他初入小学,师学六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融会贯通。

    据《太平御览》引《汝南先贤传》云:许慎成年后,“为郡功曹,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这充分说明,许慎在参与政务、协助郡守处理日常工作时,工作认真,对上级负责,对同僚礼让,对下级谦逊。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于职守。

    东汉时,实行从郡县官吏中举荐“孝廉”之士补充官员的制度。许慎以品德高尚、才学出众当选。他被授为沛国县长。

    许慎所处的时代,正是“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相互斗争的时期。许慎为了弄清两派经学的不同,便弃长之职而到京师应四科之辟。由于许慎德行高妙,上下称赞,于是补为“太尉南阁祭酒”。“南阁”为太尉、司徒、司空办公之地,因其位尊,所以又称“黄阁”。“祭酒”原为老师宿儒之称,当时的职责是在大宴会和大祭享时,负责举酒祭祀土神,这是当时知识分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礼遇。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在北宫白虎观和南宫云台讲授五经,并奉诏遴选高材生,许慎中选。从此,许慎师从贾逵学习古文经学。

    “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学派的主要区别是:今文经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所写;古文经是用战国时东方六国文字所写,即从孔壁中发掘出来和北平侯张苍等所献的文字书。二者之间本来只是记录文字的不同,后来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自西汉以来,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用隶书书写并按照“春秋公羊学”观点解释的“今文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用六国文字书写、按照字义解释的“古文经”却处于被排挤的地位。受汉代迷信谶纬思想影响,今文经学派多“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两个学派由于各有其社会背景,对经义的解释自然就具有明显的思想倾向,这样便使单纯的学术研究掺进了复杂的政治因素。许慎认为,今文经学派只凭隶书笔画,臆测文字的起源和结构,牵强附会,是荒诞不经的“巧说邪辞”,没有可信度,误人子弟,贻害后人。为了驳斥今文经学派,许慎根据先秦经传,默默无闻地长时间搜集籀文、六国古文、小篆等当时所能见到的文字资料。他分门别类,引经据典,根据字形分析解释每一个字的形体结构、读音以及字的本意。经过近20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编撰出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大字典《说文解字》。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这部巨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训诂之大成,对不懂文字形义、依据隶书穿凿附会的今文经学来说,是一个严厉的驳斥。《说文解字》的编写,正显示古文经学有坚实的基础,有力量驳斥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写成后,正赶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的儒学低潮时期,当时不便公之于世。至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太后诏马融、刘珍、刘 校书东观。许慎也于此时拜为校书郎中,校定东观皇家图书秘籍: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等。

    汉代,五经之中只要有一经考试过关,即可授“经学博士”。许慎自幼就“博学经籍”,五经造诣颇深,加之当时他年岁又长,为人忠厚,所以“马融常推敬之”,被时人称之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可见他当时在经学研究领域独步群雄,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时期,许慎除了校书之外,还经常给中宫近臣如小黄门的宦官孟生、李喜等开课讲授经书。由于许慎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书籍资料,这对他不断修改完善《说文解字》一书起到了很大作用。后因他年老体弱,引病回归故乡万岁里。许慎反复修改《说文解字》达22年,可以说倾注了毕生心血,最后因年老病重,无力继续修改,终于在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遣子许冲将《说文解字》晋献给皇帝。

    许慎一生著述丰富,除《说文解字》外,还著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淮南鸿烈闲诂》、《五经通义》、《汉书许义》等,可惜早已散佚。

    许慎晚年居家授经,又教授郡君珍等。约于汉桓帝建和元年卒于家,葬于村东。许慎卒时,朝廷无闻,故《后汉书·儒林传》对其生平多有漏略,《汝南先贤传》也语焉不详,仅知其死后“入乡贤祠”。

    许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功绩主要体现在《说文解字》一书的传世。《说文解字》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正如洪诚先生在《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序言中云:“《说文》是文字学巨著,是上通古文字,下理今文字的桥梁;它也是语言学的巨著,是词汇史的要典。”它上溯造字之源,下辨篆、隶、行、草递变之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影响深远。许慎也因此被后人誉为“文宗字祖”、“字圣”、“文化宗师”等。

    《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部高水平的规范词典,给后人以至现在编纂词典工作以众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对文化发展和民族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众所周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书同文”,在促成和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和融合的过程中,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这是依靠行政手段来达到目的的。秦代统一文字有历史记载,其字书即《仓颉篇》。在此之前的周代统一文字,有无记载,已不可考,有可能当时的《史籀篇》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汉代以后,《凡将篇》等逐渐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时,许慎适应时代和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著了《说文解字》,他用科学的方法统一规范了文字的形、音、义,纠正了讹谬。汉末至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国家处于动乱之中。入唐,用于统一文字的仍以《说文》为首。自宋以降,它又长期被视为文字之圭臬,直至当今社会,仍在继续发挥作用。国学大师陆宗达先生所撰《重修许慎墓碑记》云:“汉字由是而得再度规范,后人因得识古字古书,然则其于文化发展、民族统一之功巨矣。宜乎学林崇为字书不祧之祖、训诂之渊薮,六艺之管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第一次把“六书”理论和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归纳总结了汉字结构的科学体系。“六书”这个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汉代班固把“六书”称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把“六书”称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郑众都只列出细目,没有提出具体义界,更没有举出字例。许慎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把“六书”理论做了详尽的说解:“六书”者,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类托事,令长是也。“六书”说的文字学理论,是汉字造字的法则。《说文解字》是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专著,每个字下面都用简明的词语说明造字的方法。在汉文字发展史上,许慎第一个回答了汉字关于形音义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正如钱大昕在《说文解字·跋》中云:“所赖以考见六书之源流者,独有许叔重《说文解字》一书。”

    许慎按字形分部建首,开创了部首分类编纂字书的先河。《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另收异文1163个,计10516字,共说解133441字。许慎按照“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原则,把汉字正篆形体相同的形旁定为部首,归纳为540部。又以“据形系联”、“义近者相从”的方法,使所搜集到的“文”、“字”隶属于各部之中。《说文解字》以540个部首统摄所有的汉字,从而实践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和“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的原则和方法。由于按部首编纂字书的方法是由许慎发明的,故清代乾嘉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叙注》中称道:“此千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乱杂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许慎的部首分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重要字书也都继承此特点,沿用至今。如晋吕枕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清张玉书等编撰的《康熙字典》等,都属于《说文解字》系统。清代著名学者、“说文”研究四大家之一的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说文》体例“独立千古,后世所宗”。

    许慎在编著《说文解字》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每一个字的形体结构,以探求字的本义。许慎通过深入研究,已深刻认识到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古人造字,有义因为有音,有音因为有形。凡学者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于是,他从分析字形入手,探求造字的本义。而对每个字义的说解,采用的是引经据典的方法。其引用的经文就有1083条,有《毛诗》、《老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楚辞》等。他“博采通人”,努力做到“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对于方言、刻石、俗语也尽量采用,既“博采”又“博问”,力求准确无误地找出每个字的本义。由于许慎从分析字形入手说解文字的本义,所以,许慎与《说文解字》对后世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汇史的研究也就影响深远。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指出:“《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的宝藏,直到今天还没有降低它的价值。在体例上,我们今天的词典自然比它更完善了,而在古代词义的保存上,它是卓越千古的。”所以说,许慎也是伟大的词汇学家,其《说文解字》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由于许慎在撰著《说文解字》一书过程中,对形、音、义三位一体都很重视,所以,保存下来的古音资料就比较丰富。许慎在对字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形声系统,使得汉字的意义与读音和形体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文解字》9353个字中,形声字占7679个,并以80%以上的形声和义符字(部首)为经纬编织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另外还有不到20%的非形声字,大多数是形声字的声符。这为我们认识古音找到了一把钥匙。《说文解字》在字义解释上还贯彻“声义相依”的原则以及“读若”法来提示字音。《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其所从声标注的音一定是古代的音读,可以说至少是先秦以前的语言系统,因此,这为后人研究古音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正如清代学者姚文田在《说文声系·叙》中云:“古音至江左尽变,所赖以不亡者,惟《说文解字》一书,其于谐声之文,枝分派别,条理秧如。”清代学者对《说文解字》保留的古音高度重视,他们还撰写了研究古音的专著,如姚文田的《说文声系》、严可均的《说文声类》、张成孙的《说文谐声谱》、陈立的《说文谐声孳生述》等,为研究汉字的古音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所采用的文字是秦代流行的小篆,而不是他所处时代通行的汉隶。小篆虽然在周代逐渐进行省改在秦代得到规范,但还基本保留着中国早期汉字的演变规律。许慎在对每一个字训诂说解过程中,不仅引经据典,更重要的是重视古代社会的生活实践,力求找出字的本意。由于每个字的造型不同,其所代表的含义自然就有区别。所以说,许慎编著《说文解字》的过程,也是研究先秦历史以及汉字演变规律的过程。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云:“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解字》记载着古代社会从天文历法到地理人事,从方言俚语到风俗习惯,从医学到动物、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因此,《说文解字》又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清代学者孙星衍在《说文解字·叙》中评价说:“其功不在禹下。”

    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规范大字典。西方第一部类似的单语详解词典直到17世纪才出现,《说文解字》一书比西方同类字典早了1500多年。许慎也是第一个从理论上阐明文字重大意义的人。他说:“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之所以垂后,后人之所以识古。”这是对文字本质和社会作用的科学论断,从而也使中国的文字学、字典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孙星衍说:“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清代学者王鸣盛更是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不读,不可谓非通儒也。”由此可见,《说文解字》自问世以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与发展,就起到了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的重大作用。直至今天,《说文解字》还以汉字和汉语言为纽带,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凝聚和团结,乃至中国的统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史上 中国文化 说文 地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