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运河的变迁及其对扬州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1-05-05 07:56: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扬州运河的演变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为运河与扬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自吴王夫差挖邗沟、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会,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运河的凿通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扬州加强了自己的转运地位,成为南漕北运的咽喉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集散地。运河的变迁对扬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显了扬州作为东南漕运中心、盐业集散中心与中外友好往来重要港口的枢纽地位,繁荣了扬州运河沿岸的市镇经济,接通了苏南苏北的联系,形成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关键词:运河变迁;社会影响;文化影响;扬州

    Abstract:The changes of the Grand Canal in Yangzhou and its influence to Yangzhou’s urban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key issu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Grand Canal and Yangzhou. Since the King Fuchai of Wu ditched the Hangou canal and the Emperor Yang of Sui excavated the Canal, the Grand Canal joins the Yangtze River in Yangzhou and Yangzhou has become the water transport hub from the north to south.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Yangzhou’s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in the Tang Dynasty. By strengthening its position of transship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Yangzhou became a vital passage of grain transport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a distributing center of salt for the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The changes of the Grand Canal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Yangzh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ulture and life, highlighting Yangzhou as the grain transporting center in the southeast, distributing center of salt and a hub of friendly foreign exchanges, flourishing market-town economy alongside the Grand Canal in Yangzhou, connec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outh Jiangsu and north Jiangsu, and forming the inclusiveness and openness of Yangzhou’s culture.

    Key words: changes of the Grand Canal ; social influence ; cultural influence ; Yangzhou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11-84(7)

    1 问题的提出

    对于运河与运河城市发展的关系,学界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安作璋主编的《中国运河文化史》、①陈璧显编著的《中国大运河史》、②史念海著的《中国的运河》、③傅崇兰著的《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④唐宋运河考察队编的《运河访古》、⑤岳国芳著的《中国大运河》、⑥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的《走近大运河》、⑦江苏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江苏省志·水利志》、⑧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主编的《京杭运河志(苏北段)》⑨等,对不同时期运河城市兴衰变迁均进行了深入探索,而运河对扬州社会与文化特质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上述著作均未关注。故本文着重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以期厘清运河对扬州社会生活与文化特质形成的重要影响,梳理其历史进程与自然脉络,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扬州运河的历史演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开凿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自此扬州成为运河咽喉之地。邗沟初凿,出于军事目的。秦汉以后,其交通货物的功能日趋重要。汉时吴王刘濞对邗沟进行疏通并裁弯取直,自茱萸湾通海陵、如皋、蟠溪,此吴王刘濞所开之河,今运盐道也。[1]除了盐铁运输外,一定规模的漕运开始出现,景观盛极一时,出现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发展高峰。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广陵太守陈登曾发动民工,对邗沟进行裁弯取直,使之由高邮向北径达淮安,史称邗沟西道。这次对运河的修整,大大缩短了行程,扬州逐步成为江淮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扬州的兴盛始于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之一。

    587年,文帝准备征伐江南的陈朝,为舟师进军的方便,接受隋吴州(治所在广陵)总管贺若弼的建议,于邗沟东侧宝应与江都之间开了一条平行河道,名“山阳渎”,文帝“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 [2]

    605年,炀帝征发丁夫开凿通济渠。据《资治通鉴》载:“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在河南洛阳西郊)引榖、洛水达于河(黄河);复自板渚(今河南萦阳东北)引河(黄河)历萦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达于淮。[3]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到淮水。此渠唐代又重加开凿,更名为广济渠,成为江淮至中原的主要通道。605年,炀帝“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今淮安)至扬子(今扬州南郊)入江”。 [3]这次所开的邗沟,撇开迂远的东线,在原邗沟西道的基础上拓宽浚深而成。通济渠、邗沟的开凿,沟通了黄河、汴水、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大运河的主体部分。这里,“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今扬州),置离宫四十余所。”[3]炀帝所开凿的运河使扬州成了水路运输的中心,过江的漕船在扬州出入邗沟北上。

    相关热词搜索: 扬州 运河 其对 变迁 影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