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1-03-07 07:57: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由于存在事业名称混乱、多中心并存、工作无法可依、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等诸多问题和原因导致其举步维艰、难以生存。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继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巩固 “制高点”和“脱破口”的地位 ,科学定位职能,建立高效集约的管理机构,恢复全国教育技术工作的行政机构,制定出台政令法规,开展教育技术评估工作,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为脱破口,创新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7)09—0050—05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在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宏观上看教育技术处于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但在盛况来临、繁荣背后我们也清心地看到,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由于管理机制、体制、政令法规、定位方向、发展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等院校其发展情况极不平衡。如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就十分典型,不仅教育技术工作举步维艰,而且面临着难以生存的危机和考验。本文就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这类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为对象,依据文献资料显示和同行交流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切身感受,在介绍西部欠发达地区及教育概况的前提下,分析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思考和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及教育发展概况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辽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7%左右,约540万平方公里,且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分布着中国陆地大部分边界线;自然条件纷繁复杂,“三原四盆”是其基本地势特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占据西部的大部分,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位居其中;“一高一干一季”构成了西部的三类自然区,即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局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区,在不同季节呈现出各自的自然特点;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约3亿多;全国5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就集中了53个,占整个少数民族83%以上人口;水电资源、油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由于这里山区多、少数民族地区多、边疆边界地区多、贫困地区面积大,经济发展落后,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该地区,因此导致了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均处在欠发达状态。

    处在欠发达状态的西部地区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虽经普九和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推动和促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基础差、水平低、投入不足,教学环境条件恶劣、高素质师资短缺、专业教师稀少,重考试、重成绩、轻实践、轻能力、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其高等教育在数量、规模、办学效益、人才培养能力、科研水平、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发展极不平衡。一是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高校数量很少;二是高校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西安、成都、重庆等地;三是中央部委属院校综合实力较强,省管地方重点院校综合实力次之,省管地方非重点院校综合实力薄弱;四是教育技术发展、普及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是指座落在西部欠发达的省地市行政区域,以省市管理为主,一般规模较小,底子较薄,师资力量较弱,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较低,以区域性师范教育为主兼向农科、林业、医药、工科、政法、体育、艺术等综合发展的专、本科院校。其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大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电教是一家”的红红火火时期起步,发展虽然普遍由于当时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费紧缺而条件艰苦,可机构建全、思路明析、内容充实,走出了一条集教学、研究、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之路。进入新世纪前后,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极度扩张和校园网的开通,教育技术工作的矛盾凸显,局面难控,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主要是:

    1、教育技术事业名称混乱

    曾几何时,我们的电教创始人之一南国农先生明确指出电化教育是一项事业、一个学科、一项产业,简单明了地表达了其内在系统化的结构特征,同时也表明了电化教育有别于其它学科而肩负的特殊使命。教育技术的引入本不应是坏事,但业内无休止的争论使本属于系统内部专业层面上研究讨论的问题上升泛化到事业层面,以至于动摇了电化教育的根基,其事业名称出现了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名称的混乱局面。

    2、教育技术机构山头林立、多中心并存

    由于事业名称的混乱导致了认识的混乱,因而将本属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演变成了新机构、新中心,出现了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多中心并存的现象。各中心争投入、争资源、争权利。因此不仅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而且增加了不少内耗。出现了投入与产出倒挂、丰产不丰收、叫好不叫座等迹象。

    3、教育技术机构属性不明、定位不准、管理体制混乱

    南国农先生曾经明确告知大家,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原国家教委在“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中也明确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规定为教学单位,但随着多名称、多中心的出现,很多高校将这些中心一刀切为教辅单位,有的甚至定为行政单位,更有甚者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肢解并入“宣传部”、“教务处”、“设备处”、“实训处”或相关院系,在这样的院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已不复存在。

    4、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规化和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家、省市、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视频流媒体实录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以及引进工作的任务加重,本是教育技术工作发展的一项新内容、新任务、新使命。然而当前的情况是教务处、院系分头负责,分别管理,制作时“抓壮丁”、搞拼凑,其技术规范、标准确定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规化、协调。从而出现了或低水平重复,或数据标准、软件不统一,其共享性、互操作性难以实现,形成信息孤岛,发挥不了作用。

    5、教育技术机构不同中心的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派系和对立面

    在上述大背景下,各中心资源垄断、应用封闭、技术保密、甚至故设禁区,因而相关中心的工作人员难以获得应用实践不同资源的机会,无法相互交流勾通,于是相互对抗,逐渐形成派系,各方优势不能在新技术平台上发挥、组合,扬长避短,从而使整体工作处于消极、扯皮状态。

    6、教育技术专业建设思路不清、东拼西凑、东挂西靠

    随着高校的扩招升本,不少学校申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但在专业的建设发展问题上思路不清,教学计划东拼西凑先天不足,师资短缺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实践动手训练处于空白,管理机制东挂西靠,有的在教育系、有的在计算机系、有的在物理系不等,由此导致有的学生已渐毕业还不知自己所学的专业所云,就业方向在哪里等。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育部教育技术(电化教育)职能机构的撤消使之处于自主、自为状态

    正当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应用日益广泛并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写进有关纲领、报告等重要文件的时候,教育部撤消了电教(委)办,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及管理机能分解渗透到不同的司局,从而使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失去了权威机构的直接领导、指挥,各司局多方重视、多头管理最后变成了本位需要、政出多门的交叉干扰,强调自主发展变成了自发、自为、因人而易的现状。

    2、缺失可操作的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政令法规 “红头”文件,使之无法可依

    教育技术“制高点”、“脱破口”的大讨论虽然在教育界形成了共识,典定了多数人的思想基础,但时至今日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颁布可操作的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政令法规 “红头”文件,更谈不上依法支持保障。原国家教委八十年代颁布的“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地方性高校领导已觉过时自主废除,中央电教馆起草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虽几经讨论也终未正式下发,由此使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无法可依,失去指导、管理和具体的目标。

    3、部分高校领导对教育技术工作的认识有限,定位模糊

    许多教育技术同行在文章中指出: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包括发展方向、机构、职能、定位、级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校(院)长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可见,我们将称之为“制高点”、“脱破口”的这么一项事关教育改革成败、事关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事业寄托在某一任或几任主管校(院)长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态度上,而主管校(院)长又不是教育技术专家,国家又缺少对高校领导教育技术的培训机制和措施,加之他们百事缠身,所以要他们作到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就比较困难,由此产生的种种乱象也就不觉为奇了。

    4、教育技术系统内部无休止的讨论扰乱了视听、削弱了权威

    由于教育技术系统内部无休止、长时间的讨论且无结果,这样不仅扰乱了视听、消弱了权威,而且导致了业外人士产生了怀疑、动摇、采测,甚至产生了否定教育技术功能和作用的想法和看法,因而在研究、解决教育技术的有关问题时阻力重重,意见分歧,难以决策,甚或摆不到议事日程。

    5、教育技术工作综合性、实践强,技术含量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教育技术工作是教育系统中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领域,需要具备多学科、多技能知识背景的“专才”加“通才”型的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而现实中则有不少“关系人才”、“安排人才”挤占了不少岗位,他们缺乏进取精神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教育技术工作的与时俱进,影响了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而延误了教育技术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形象塑造。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思路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1、继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巩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制高点”和“脱破口”的地位

    观念问题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人”的要素是教育技术发展的灵魂。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爆炸、信息激增,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然而,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学习能力有限,教育的机制、体制也不适应今天巨大的教育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现实。可欠发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的一些领导现代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技术素质不高,对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制高点”和“脱破口”认识不到位,给这里的教育技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继续转变观念、全面提高认识,巩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制高点”和“脱破口”的地位,以用现代教育技术带动教育跨跃式地实现现代化。

    2、科学定位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的职能,建立高效集约的管理机构

    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是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所以,它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具有多方面的职能。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教学资源规化、开发、建设职能;二是先进技术的支持、实践职能;三是 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培训职能;四是教育技术追踪研究、引进、示范职能;五是行政管理职能。所以,建立高效集约的管理机构是有效履行这些职能的关键。在具体设立过程中,机构的名称不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按照教育技术系统运行的规律办事,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赋于责、权、利相统一的职能。

    3、建议并请有关专家呼吁教育部应恢复领导、指挥、协调全国教育技术工作的行政机构

    教育技术既然已是事关教育改革成败、事关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大事,教育部就应该倾听呼声、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技术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同时也请有关专家站在历史责任感的高度,以主人翁的精神、忧患的意识尽释前嫌,呼吁教育部恢复设立教育技术行政机构,以领导、指挥、协调全国的教育技术工作。

    4、建议教育部制定出台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政令法规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教育技术评估工作

    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工作在当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建议教育部在原“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和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出台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政令法规,以一方面规范不同类型高校的教育技术行为,另一方面让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目标明确、有法可依,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教育技术评估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使全国教育技术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5、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为脱破口,创新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是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在信息化条件下新增长出来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经历了困难和挑战后重树形象、重振旗鼓的脱破口。因此,每一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苦练内功、百倍努力,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来,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努力创新教育技术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首先要对全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转换,对原来视听资料要抢救性保护,统筹规化、研究制定统一可行的、便于共享共用的技术标准,建设基本门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精品课程库、校园视频资料库、讲授型网络课程库、专业课程资源库、教师教学网站群等,将现有的资源对号分别录入相应的库中。引进和新开发资源时要依据标准、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其次,资源建设要走“三深入”的路子,即深入课堂、深入专业、深入学科。第三,建设校内精品课程专用网站,引进、整合国内兄弟院校及本校开发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让其上网、在线、发挥作用。第四,建设配置档次较高、功能完整、设备齐全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并派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专门负责帮助专业教师开发制作自己的课件和多媒体课程,以解决他们在教学资源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第五,探索与全国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部分学校合作的新途经。如对教学计划、学时相同或相近,教材要求一致的部分公共课或专业课开展远程教学、学分互认等。

    参考文献:

    [1]吴永志等.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工作新模式的理性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柯和平等.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3]王达光.试论高校教育技术管理体制的科学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6,(9)

    [4]张小红.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4,(5)

    [5]南国农,杨改学.新世纪信息化教育[M].兰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