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自制赤黄散(酊)外用治疗创伤早期肢体肿胀27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1-05-05 07:52: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肢体肿胀;创伤早期;赤黄散(酊);自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05-01中图分类号:R 274.3文献标识码:B

    创伤早期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破裂,组织间水肿出现肿胀,是骨折的常见伴随症状,处理不当,长时间不消退,可直接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有引发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或缺血性坏死的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又因功能障碍致肢体反复肿胀,而且影响创伤的修复。我们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自制赤黄散(酊)外用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27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男172例,女104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6岁。其中单纯软组织损伤86例,合并桡尺骨骨折者93例,胫腓骨骨折37例,踝部骨折43例,足跖骨骨折17例。均有肢体肿胀、疼痛,皮肤色亮或青紫,肢体活动不利等临床表现。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3天。入选条件:单纯软组织损伤、骨折经闭合整复外固定术后肢体肿胀者。排除皮肤破溃或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未愈者。

    2.治疗方法 ①自制赤黄散:药用赤小豆,酒制川大黄组成,共为研末、过筛,硫酸镁、冰片(晶体)适量加入蜂蜜,文火加热至溶解,入中药粉及少许陈醋调匀备用,均匀摊平于石膏绵纸或棉垫上,衬之单层棉纸敷于患处,单纯软组织损伤者用宽胶布粘贴或绷带包扎固定,隔1~2天更换一次;伴骨折者在整复后外加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并嘱患者肢体早期主动功能锻炼。②酊剂用赤黄散及适量硫酸镁、冰片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去楂后装于瓶中备用,在损伤24 h内棉垫浸湿外敷,之后患处可直接涂抹。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肿胀消失,无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相同,疼痛消失,肢端血液循环恢复良好。有效:肿胀明显减轻,出现皮纹,无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相差较少,疼痛明显减轻,肢端血液循环有很大恢复。无效:肿胀减轻不明显,或出现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有较多相差,疼痛减轻不明显。

    4.治疗结果 本组276例,治疗时间最长14天,最少2天,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218例,占78.99%,有效57例,占20.72%,无效11例,占2.9%。

    讨论

    《普济方·折伤门》中说:“血行脉中,贯于肉里,还周一身,因其机体外固,经髓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淤,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原也”。《正体类要》也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由此可见,肿胀的发生是由于血脉淤滞不行,隧道不通,兼脾之运化受阻,水湿津液留滞不行而外渗,停滞于肌凑中产生。现代病理认为,损伤后由于淤血的存在使血流不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由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淤血性水肿”,同时静脉端的血压因静脉淤血而升高,组织间液回流困难,造成液体在组织间隙潴留而形成水肿,所以在损伤之后局部的淤水互为因果,是患部肿胀的病理基础。因此惟有活血怯瘀与利水渗湿并举,方能收到瘀去肿退,气血津液调和之功[1]。方中大黄,性苦、寒,取其活血祛瘀,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早期,瘀血肿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中含有大黄酚,具有止血作用;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2]。可抑制炎性反应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促进毛细血管开放和重建,加速炎性介质的清除和吸收,减少对末梢神经的刺激,发挥消炎止痛之功用。赤小豆,性甘、酸、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功效。传统用于水肿,脚气。现代临床外敷治疗扭伤及外伤性血肿[3]。硫酸镁、冰片利水渗湿、高渗利水、芳香化湿之功效。诸药合用,瘀水兼顾,共凑怯瘀以行水,利水以活血之功。熊兴玲[4]通过怯瘀渗湿并重者与单纯活血怯淤者的疗效对比,证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此方源于《刘寿山正骨经验》中“外敷活化散”治验。药物组成简单,费用低廉,制作方便。根据笔者几年的临床观察,疗效颇佳,少有皮肤过敏及毒副作用。两种剂型灵活使用,对部分骨折易移位患者,不用解除夹板,可用酊剂直接渗入到患处,亦达治疗目的,使用较方便。因此该方法看似陈旧,但实用,具祖国医学中医治疗特色。可用于社区及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远禄.赤末散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5(5):37.

    [2]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3.

    [3]章国镇.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本)[M].福建科技出版社,2006,130.

    [4]熊兴玲,刘红露.渗湿怯淤并重治疗急性期肿胀8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398.

    (收稿日期:2007-08-08 编辑:梁明佩)

    相关热词搜索: 肿胀 肢体 创伤 自制 临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