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无痕化”理念下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0-04-21 07: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现在,青少年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少年儿童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因此,笔者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无痕化”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使之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无痕化 生命教育 理论 实践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12岁的小学生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而上吊、喝药自杀,一个15岁的少女因为和父母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就跳楼,马加爵为琐事争执竟连杀4个同学,无知女生怀孕生产后将婴儿杀死,中学生将乞丐殴打致死……当这些充满血腥色彩的事件在青少年中越来越多的发生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面对“生命”这一如此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竟如此漠视?生的尊严,死的悲伤,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对他人生命的敬畏,人与人之间本应存在的人文关怀,这些东西都到哪儿去了?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善待生命,让人生更有价值,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对于现代社会的初中生来说,这个话题显得有些遥远而沉重,但却又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青少年,生命对他们而言就像花朵一样,既娇艳又脆弱,突遇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以终结生命作为解决方式,除了他们心理的脆弱外,也与家庭、社会、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长期缺失有关。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多少年来,生命教育在学校里一直是空白。而感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激励我们的生命传奇,人生的美好与生存的价值——在懵懂的少年时代认识这些,其意义显得尤其重要。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生命教育已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校和人士的重视。

    二、概念的界定

    1.“无痕化”的界定。“无痕”,即不露痕迹,“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们力图通过师生关系的伙伴化、教育目的的隐蔽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过程的情境化来实现“无痕化教育教学”。

    “无痕”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较高境界,施教者不留痕迹地引导,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达到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推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2.生命教育的界定。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达到提升生命质量,培养生命意识的目的,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1.了解生命。所谓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体验教学就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形,并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为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由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中学一个学生自拍自编的DV短片———《懂你,母亲》,该短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的全过程。据悉,这个片子是该校的一位初中男孩在假期中利用家长工作的便利,在征得产妇同意的情况下,用摄像机在手术现场进行的实录操作。

    笔者将片子在班上播放以后,带给了同学们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灵震撼。他们通过血淋淋的电视画面,了解了母亲生育的艰难,懂得了家长的不易。然后,笔者还要求学生采访自己的母亲,听妈妈讲“十月怀胎”的感受,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景,询问自己生下来的体重,以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了解生命也要加强死亡教育,对死亡的认识与感受是生命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死虽然是对生的否定,但它却又是生命的必然组成部分。谁理解了死亡的深刻含义,谁就能够解除对心灵的束缚,在死亡面前就不会缩手缩脚,而放心大胆地去生活、去享受、去创造。例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贱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等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正确认识死亡,建立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从而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并学会理性地分析死亡。通过对死亡话题的探讨,体验生命的短暂性,学生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2.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也是一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现在,笔者反其意而咏之曰:“生命最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不抛。”正因为生命有价值、最可贵,所以就应当尊重它。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乃至一切动植物的生命。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养花护草,到动物园观察动物,以体验生命的精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等。我国古代即有尊生、重己的传统,如《吕氏春秋》就有《贵生》和《重生》两个专篇,专门讨论对生命的态度问题:前者说要以生命为贵,尊重生命;后者讲生命最为可贵,要重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当继承这一传统,把尊重生命列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3.珍惜生命。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才懂得热爱他人的生命;也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价值就体现于相互热爱之中: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的人,就一定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同时,在爱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也就获得了真正的提升。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爱生命的传统,从孔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唐代韩愈的“博爱之谓仁”,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爱满天下”,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也要继承这一传统,加强热爱生命的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命教育在生活中发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生命的重要性,更要以行动去真正履行,热爱生命。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的专题教育,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组织学生参观禁毒、防艾滋病知识图片展,进戒毒所实地考察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和呵护健康的意识。

    4.提升生命。所谓提升生命,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生命强者的面前,人生挫折可以丰富生命的经历,磨练意志,从而使生命之光更加璀璨夺目。而在生命弱者的面前,挫折是越不过的天堑,是压折翅膀的狂风,从而弱化了生命,甚至丧失了意志,走向人生的反面。“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人的生命历程才有价值。而某些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对生命了无兴趣,甚至走上伤人毁己的绝境,这是值得反思的。

    许多人对马加爵的事件还记忆犹新,甚至心有余悸。22岁的马加爵,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四年级学生,为琐事争执,竟残忍地杀害了4名同学,最后锒铛入狱。马加爵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学生,自己竟然如此漠视生命,这的确令人深思。据报道,马加爵在逃亡海南的日子里,曾经自录过两盘磁带,对家人诉说心史,他整天都觉得人来到世上,早一天死晚一天死都一样,他最大的疑惑是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可以说,马加爵的悲剧就是缘于对生命的疑惑和淡漠。正是这种对人生价值的迷失,使他对人生产生了莫名的迷惘,从而漠视生命,最终导致了锤杀四名同窗的人间惨剧。

    而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在命运面前,她们似乎是不幸的弱者。然而,她们在人生路上不甘心失败,坚强的信念、强大的内驱力,使她们的生命力比健全的人还要强劲有力,还要美丽动人。正如臧克家在诗中所说:“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并通过提高生命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提升生命的质量。

    生命教育像一阵春雷拉开了序幕,让我们以一颗真挚的心,走进学生生命的世界,做到以诚感人,让学生的生命绽放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郭之纯.“每天消失一个班”警示我们[N].南京日报,2004-10-28.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相关热词搜索: 无痕 理念 实践 理论 生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