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析民俗艺术作品

    时间:2020-10-05 07:50: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民俗艺术”是指依存于民俗生活的各种艺术的形态,它作为是一种人类历史上可传承性的艺术现象,不仅是指民间艺术中可以传承的部分,同时也是指艺术中作为独特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因此,民俗艺术作品也就是契合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创作的技巧和载体,来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民俗艺术作品是一种民间习俗的象征性的具体符号,经过时间的推移,有着相同或不同的风格面貌。

    关键词:民俗艺术;作品;语言

    “民俗艺术作品”的产生

    “民俗艺术”通常是具有传承性的民间艺术,它的产生与民族的岁时节令、人文习俗、世人对鬼怪神力的未知信仰,对丰收、生存、消遣娱乐以及不同地域的特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民俗艺术”的主要特征便是“传承性”、“传统性”、“风俗性”以及“群体性”,这使得民俗艺术具有深厚渊源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社会为基础。

    民俗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基于对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理解上,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思想、民俗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是其社会“集体性”的特征。

    由于民俗艺术作品深深的根植于民众生活之中,题材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表现形式的是其主要特征。

    民俗艺术作品所涉及的是一个广泛的范围,它所代表是一个时代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气质的体现,民俗艺术作品之所以拥有鲜明发风格,不仅仅在其表现其内容的独特性,更多的是其作品形式的“本土性”和“亲民性”,关于民俗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建立在对民族文化深度理解上,与对民族文化不同的礼节的认知,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啊,对文化、内容、情节的准确性再现,进而使之达到观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同一般概念上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是,民俗艺术作品不是某个人个人的独创,它所标榜的也不是个性风格,而是提倡社会整体风俗和集体创作。民俗艺术作品的创作虽然不排除个人在作品上的改进与创新,但是其作品却也是基于所传承下来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因此,民俗艺术作品始终应该顺应社会风俗的整体氛围,即“社会性”强于“个性”。民俗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质区别于具有观赏性的艺术作品,它不具备有艺术作品的精致清雅,它所具有的是民间生活气息的特征,具有雅俗共享的特性。

    “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民俗艺术作品大致分为了两个部分,一种是作为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的民俗艺术作品,但由于时间的流逝、风土人情的变迁,在现今社会已经不再实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尽管它在现在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入了文物的行列上,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一类的作品也依然是属于“民俗艺术作品”的范畴内。

    就如温州地区的民俗艺术文物—“戏文”提盒,这在温州地区又被称之为“挈连”,它在古时候的温州地区是婚嫁习俗上不可缺少的存在,是重要从出嫁用品之一,其造型多为圆形,其寓意着婚姻“家庭婚姻的幸福美满”。这一类的民俗艺术作品虽然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并不多见,但是它的性质还是依然没有改变的。

    另一种民俗艺术作品则是在当下依然流行的,在现今人们的生活中也仍然存活,在岁时节令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在旧时,人们对于生存、鬼怪神力存在着莫名的信仰,所以,在民间有着很多生活习俗与其相关,在少数民族的祭祀行为中便可以体现这一点,出于對神明赐予生存食物的感恩、远离灾难病痛;祈求神明对自身或者区域人民的庇护。在不同的时令节气上,所产生的也是不尽相同的。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有着张贴年画、春联的习俗,年画的张贴在古时候就有记载,最早便是在河南南阳出土的石刻年画《神荼郁垒》像,当时的人物造型是趋向与简单的人物线条形象,神像的动作表情僵硬而富有力量感,人物的色彩也是简单的黑白色调。著名的河南朱仙镇木刻年画也是由宋代开始享有盛名,朱仙镇的木板年画《神荼郁垒》又区别于南北朝时期,人物的线条更加粗犷,强调化的粗线条与细节性的细线条相互交杂,这样的人物形象使得画面构图左右对称,人物的形象也因此更加饱满,不仅人物形象的有着明显的变化,在色彩上也有着独特的变化,色彩的丰富性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有的特点,以艳丽的色彩形成的强烈的对比,是作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

    中国民俗艺术作品处于大华夏文明的阴翳之下,有着各自的面貌和特色,但从整体上

    比较分析,会发现隐藏在形态各异的民俗艺术作品中的共性。

    民俗艺术作品的材料体现出极强本土性,以民俗造物艺术作品来说,各个地区的民俗建筑雕饰、民俗工艺、民俗绘画、节令食品艺术都是直接采用当地常见和易获得的材料来制作的。节令食品艺术制作,江浙地区盛行“米塑”这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双绝,这便取决于南、北方不同的作物种植传统的不同。

    通过对各地的民俗艺术作品的创作动机、思想观念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背后隐藏着一种意识共通性。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民俗艺术作品的创作初衷,都是基于一种实用目的,祈禳文化是民俗艺术的根基,它“是人类祈盼幸福、退避灾祸的信仰行为,它萌发于早期智人阶段,是受原始思维诱发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它以有灵观和有神观为产生的前提,并以声音、图像、动作、自然物和人工物作为心理表达的工具和手段,在其承传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功利性。

    结论

    民俗艺术作品所折射出的是大众的集体意识或无意识,源头可以上溯到初民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神秘性的认知或崇拜,尽管这种认知和崇拜属于人类思维的初级阶段,但却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不断承传演化。民俗艺术作品就是人们运用最本土、最直接的表现材料和形式语言对不同风俗背景下相通的意识、传承的题材的艺术化,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显现,同时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显现,民俗艺术研究的价值即在于此。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民俗 艺术作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