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情

    时间:2021-02-21 07:58: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山水画与中国诗歌有许多共通之处。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诗情。山水画追求意境高远,这与诗歌追求风骨神韵的品格是一致的,山水画精妙的空层次布局,与诗歌尤其是山水景物诗中所刻画的具有层次感的画面是一致的;山水画追求朦胧清旷的美感,与诗歌追求含蓄中和之美是一致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正是中华文化沉淀滋养的见证。本文从山水画的追求意境、空间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思辨,对不同要素在山水画中的朦胧之美和内涵价值提升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去挖掘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情之美和诗情内涵。

    关键词:山水画 诗歌 意境 朦胧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最深刻的积淀,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的技巧与风格日趋成熟。除了大众熟悉的水墨山水画之外,山水画还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等诸多分类。作为文化精粹的诗歌,产生年代更为久远,从早期的《诗经》、《楚辞》,到唐宋日臻成熟的唐诗宋词,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亦是令人惊叹。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山水画与诗歌在技术层面、追求层面有其独特的相通之处。山水画中,处处透露出诗歌的情调。中国画中的诗情之美寄托于作品对于山水人物的描述,更寄托于在创作作品时流露于每一个细节中的感情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对中国画中的诗情意境进行浅析和论述,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发展和创新,更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一种思辨。

    一、追求意境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以意境高远闻名。山为德、水为性的文化素养,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文化底蕴,让山水画处处透露出意境、格調与气韵。山水画中展现超凡意境之作比比皆是,或意境高远,或情思空旷,与诗歌中追求风骨神韵的艺术追求一致。对中国山水画的追求意境进行思辨,不仅要从画的自身特色进行思辨,更要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和大环境进行阐述,以求能够个更好的对山水画的追求意境做出分析。

    荆浩的《匡庐图》是中国著名的水墨山水画,这一幅画的上半部分是群峰重盡的景象,下一部分是瀑布溪流。以诗歌来概括,上半部分可以称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下半部分又有“飞潢瀑流争渲虺”之态。高耸入云的群峰之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间小路蜿蜒,最后水流沿着道路注入山脚下的湖水之中。山下的水面上,有一位渔夫撑船独行,旁边的小路上,一人赶着毛驴前行,整幅画将大与小融为一体,气势磅碡与微观细品巧妙结合,浑然一体,在诗歌中亦不乏意境清远之作,尚意境甚至是诗歌一个重要因素,是诗之所以为诗的一大品格。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高旷远;又比如王维“山胳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淡雅;再如“山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飘渺悠远。除了这些意境高旷的,山水画中的气势磅之处,亦体现了诗歌的品格,比如“水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论潇洒悠远,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诗歌与山水画在意境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意境高远的诗情。

    山水画追求意境,甚至山水画本身就不注重事物描,而是求意之作。相对于描态,更偏向于写意。山水画追求意境的精神体现了诗歌中所体现的品格与追求,体现了山水诗中的诗情。山水画在意境以及内涵的描写中,更加注重内在精神的诉求和刻画,尤其是在以画抒情,以诗刻画的整个过程中,山水画自始至终都在追求一种意境之美,无论是在人物内心的刻画或是事物特色的表达之上,山水画的情感抒发在很大程度上也处于一种独特的意境和层次。

    二、空间意识

    山水画中处处透出对空间的重视,三尺画卷,能展现多少天地,在每个画家手下都是不同的。《易经》有云:“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山水画中对空间的安排,营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感受,而在诗歌之中,利用文字对空司的把握,同样使相同事物在不同作家手里有了不同的想象画卷。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主要以人物或者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二维要素中的发展为主线,对于作品自身的时空意境和时空内涵进行论述。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广受赞蓍。其以长卷形式,以起伏层叠的山峦,烟波浩浩的水面,亭台楼阁,渔夫唱晚,将偌大的江南山水资聚在一片小小的画布之上。这幅画作在空间分布上匠心独运,画作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上,群峰突起,灵秀非常,横跨江面的大桥隐约层叠之间,可见一处小小的宅第,有隐士吟诗作赋,游赏其间。第二段美景是一座横跨江面的大桥,桥身弧度优美,宛如一座彩虹横跨天间,把山峦和渔村连接起来,与九曲回肠的江流相映成趣。崇山峻岭与小小村落在空司上的对比,使村落显得更加宁静安详,富有安全感。舟行水面,更添静谧。第三段上,渔舟点点,渔村的宁静安详令人动容。整幅画结构精巧,在空间安排上匠心独运,将大与小,静与动,紧张与宁静安排的错落有致。诗歌亦十分重视空间布局。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是空间安排的佳作。此外,柳宗元的《渔翁》中“烟消日出不见人,歎乃一声山水绿,”同样是在空间上做文章,营造出一种从无到有的升级活泼之感。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则是利用空间上的障眼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趣味,乐府歌谣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通过大小对比,营造了一种空间上的开阔之感。山水画尺寸有限,从空间上把握好方向,可以在小画卷上做大文章,也能够在小画卷上做精雕细琢。山水画利用空日感受来拉大或缩小距离,储藏更丰富的景物内容,诗歇则利用空间技巧给人想象力上的冲击,形成一种独特的层次感.山水画中体现的空间意识,与诗歌中的空间层次感一以贯之,都体现出了作者独特的操作技巧与构思智慧。

    三、含蓄矇胧

    山水画有含蓄矇胧之美,这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提倡中庸与平和,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山水画中,就表现为山水画朦飘秒的风格不少山水作品,尤其是水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空蒙山光水色,令人宛如置身仙境,诗歌艺术同样追求含蓄优美,中国的诗歌流派甚至可以总体划分为“家放派”和“婉约派”,占有重要地位的婉约派,其作品中便往往体现出含蓄蓄滕胱之美,与山水画相类似,南宋著名画家夏圭的《演山清远图》是山水画的佳作,这幅作品所描绘的主要内容是南方湖光水色,清秀激滟的美景。在这幅作品中,山峰与石头丛林桥梁树林茅屋等种种丰富的元素相结合,水墨渲染之下,坚挺俊秀,画面从雾景而始,本身便带来一种烟雾胧之感,一片松树林之后是浩浩荡荡的江水,江上水汽弥漫,更添若隐若现的清幽。山坡之上有竹亭,其中文人往来,十分悠闲。山坡之后,水天一色,飘测出静,在往前看去,可见隐隐的农家院落与集市,由于前方雾气与水汽气的遮掩,集市更显静谧,村庄更显安宁,整幅画卷透出一种模糊朦胧,飄秒悠远的美感,令人感觉空灵疏秀,在诗歌中,以神仙境著称的并不少,比如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为读者营造出了飘渺仙境之感。杜牧《汨秦淮》中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也有朦的湖水与轻柔月色作遮掩;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是利用影影绰绰的影子作为模糊事物的来源,让整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一下显得朦胧安静,充满静谧之美。此外,诸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诗句中所体现的若隐若现的美感,无不是体现出朦胧飘渺的意境。

    山水画注重意境,因而往往体现出含蓄朦胧之感,尽意而不一定尽物,这种风格使山水画更为清旷高远,如神来之笔。诗歌从《楚辞》与《诗经》开始,就已经在关注含蓄朦胧这与我国的文化与具体关系。比如《楚辞》中传情的“善有木兮木有枝,心乐君兮君不知”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用比兴的手法来传情,诗经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赋比兴中比兴的应用,就是基于对含蓄中和之美的推崇。因而,在追求朦胧美之上,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含蓄的诗情。

    苏东坡评价王唯的诗画作品时感叹:“观摩请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与诗歌本就是两门相通的艺术,观古代大家,精通诗又精通画的比比皆是。山水画是与诗歌,尤其是山水诗联系最紧密的画作,其中所体现出的意境高远,追求的空间意识以及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含蓄朦胧美,体现了与诗歌的共通性。“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碳兮万物为铜。”世旧造化灵秀,大自然鬼斧神工,山水画的功力还需继续雕琢,从不同艺术门类中吸取精粹,才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结语

    本文立足于中国画,对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所映射出的诗情进行思辨,对中国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意境之美、空间意识之美和含蓄矇胧之美进行分析,力求能够深入和全面的对中国画中的诗情特色进行全面剖析。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画作品在其诗情意境的表达过程中,空间意见和时间诉求的主观性非常强,这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另外一方面,研究中国画中的诗情元素对于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涵也有极大的幫助。

    参考文献:

    [1]丁婷婷.论中国园林山水画之意境表现[D].重庆大学,2016.

    [2]马丽.简论山水画家创作构思的要素[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张明.从魏晋到宋元:孔子比德审美观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J].国画家,2017(5).

    [4]王芳.浅析传统山水画时空观念表达途径对当下创作的启示[J].北方文学,2017(4).

    [5]姚文辉.浅论宋代山水画的特点及意境美[J].甘肃高诗学报,2017(7).

    [6]雨霁.对中国画笔墨问题的认识[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1).

    [7]张桐瑀.传写岱宗 流连神秀——评刘罡的山水画[J].美术观察,2016(8).

    [8]杨峰.论蒙古族赛马题材的中国画笔墨精神[J].现代交际,2016(22).

    [9]张立辰.略谈中国画笔墨的意义[J].西北美术,2014(2).

    相关热词搜索: 诗情 中国 画中 山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