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教育弱势分析

    时间:2020-03-12 07:55: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历史安排下,农村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以城乡二元教育财政为代表的城乡二元教育发展体制,使农村教育资源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而以城市为导向的一元教育体系让农村学生进一步陷入困境。以城市主流文化为导向的城乡统一教育内容,以及以城市学生为参照的考查标准,更给农村学生设置了教育障碍。在“二元”的压制与“一元”的排挤之下,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落后也就成为一种人为的必然。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经济;农村教育;弱势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4-0071-03

    当前中国农村教育乃至整个农村的落后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有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作为非人为且难以改变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暂且不论,但人为的制度或体制因素,则有必要加以讨论,从可为之处来改善农村教育的不利处境。农村教育的落后当从农村经济上的贫困谈起。

    一、农村教育落后——二元经济的掣肘

    教育事业的发展依靠经济作为后盾,但在历史乃至今日的长期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制度下,农村资源受城市的剥削,发展被严重束缚。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发展重工业,实行各种福利制度,同时以“统购统销”、农业税等方式大量掠夺农村资源,却又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待改革开放后,业已严重落后的农村又饱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发展举步维艰。直至今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城乡间发展仍然呈两极分化。在此情况下,农村教育当然发展无力——因为二元教育财政下的农村教育几乎是自力更生。

    1.城乡二元教育财政体制。在中国教育二级财政体制下,2001年之前农村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管理下放到乡镇一级①,本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经费投入转嫁给了乡镇和村,“城市是财政出钱,农民是自己买单”。因为贫困地区乡镇的财政收入几乎都依靠农业税,因此农村教育负担就转嫁到农民身上。在农业税之外还要缴纳教育费附加等,最后还需缴纳义务教育的学费,农民实际负担了义务教育的大部分成本。即使在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和普通中学在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等指标上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义务教育所获得的各项政府性资金投入都大大低于城市,其差距的幅度在39.14%~70.52%,两者相比差距比较大。

    2001年国务院提出基础教育要“以县为主”,②但在此政策下,大量实地调查均显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无力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财政根本无力承担确保农村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在此政策影响下,城乡教育依然呈现二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03年,农村普通中学生均经费支出1210.75元,比上年增长了7.22%,仍只有全国普通中学生均经费平均水平的55.89%;农村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058.25元,比上年增长了10.97%,也只有全国普通小学生均水平的81.68%,2004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为1159.21元,而农村地区平均为1035.27元;全国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为1296.13元,而农村地区平均为1101.32元。农村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二元经济发展政策下被盘剥致贫的农村,教育上依然囿于城乡二元制度而难以发展。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节节落后。我国目前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在校舍建设、试验设备和图书,还是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

    2.农村学校教育的落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同时上级财政支持乏力,导致农村教育设施水平普遍较低,与某些兴建“豪华小学”③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并在很多地区酿成了严重的后果。笔者2011年5月调查的河南南部某乡镇中学里,仍沿袭十年前的教学条件,没有图书室,没有电教化设备,甚至连早已破损的黑板都没有更换过。而当地一所农村小学情况则更甚,已使用逾二十年的教室没有资金修缮,学生就在危房里上课。其附近的一所小学几年前曾因危房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

    农村教育在硬件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软件——师资也同样如此。有学者对广西桂林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虽然城乡教师素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城乡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及优秀教师比例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现有学历及第一学历均普遍较低,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优秀教师匮乏,等等。因为农村的低福利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引优秀师资,导致大量外流。基础设施和师资这两个核心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水平。

    因为升学考试的需要和师资的匮乏,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等“主课”外的其他课程得不到重视,导致农村学生在后继教育中的落后。这只是学校教育的落后,而更影响农村学生发展的却远不止这些。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首要因素是家庭,而二元经济制度下的贫困农村,家庭出身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更导致了农村学生与教育起跑线的距离(暂且不论农村学前教育的缺失)。

    3.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很大一部分受到家庭出身,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论儿童接受过多长时间的学前教育,他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成功似乎与其社会出身关系密切”,“实际上,儿童初等教育的展开受其父亲的教育水平影响甚于职业的影响……至于儿童的学业成功,重要的是家庭拥有进行最基本教育的‘存货’”。而农村学生基本都来自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民家庭,能给予子女的家庭教育又很有限,子女在学期间也没有能力对之进行有效引导。更严重的是,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督导子女的学业,而且农村以及农民家庭的现实条件,也无法像城市一样为子女安排家教。所以,单从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来看,农村学生在进入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在学期间都不断落后于城市学生。

    如此种种,教学设施、师资、家庭等条件都落后于城市的情况下,农村教育的落后也就因此而注定。然而,现行的教育体系下的文化歧视让这种落后更是雪上加霜。

    二、农家子弟学业困难——一元制度下的文化歧视

    在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下,农村经济落后;加之城乡二元教育发展机制,导致农村教育的贫困,农村学生很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其学习效果注定较城市为差。但在此种情况下,城乡之间却采取以城市为导向的一元教育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导致城乡学生间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在这种制度化的歧视下,农村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失利俨然业已注定。

    中国各个地区的基础教育不分城乡,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而这一切都出自城市人之手,“无视城市和农村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学科教学的深度、难度,连城市儿童也普遍不适应,农村的孩子更是难以适应”。而且,已有研究表明,单一模式的课程内容以城市文化为导向,而忽略广大农村的复杂文化,甚至存在对农村文化的歧视。

    首先,对现行义务教育通行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上反映城市生活和场景的课文和插图多于反映农村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经历过城市生活的农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有效理解。比如课本中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塔,那么对于生活在上海甚至住在东方明珠附近的学生来说,接受课本上的知识显然效率更高且效果更好。与此相似的,在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课本里,公园、动物园、少年宫、游乐场、摩天大楼等城市符号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都显得飘渺而陌生(即便是在电视上见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课本知识的吸收。

    其次,在教材中体现出的城市导向的城乡二元文化里,存在对农村文化的歧视。通过对义务教育教材的分析发现,反映城市文化的内容一直传递着“先进”的气息。城市代表着“现代化”,而农村则往往意味着贫穷和落后。比如讲到“《相信科学不迷信》、《不要上当受骗》这类以告诫、禁止、劝说为主旨的文章,多以农村为背景,如头系方巾、身穿红绿碎花棉袄、正在烧香拜佛的农村妇女,一手舀起铁桶里生水、一手从瓜架上摘了黄瓜就嚼的农村男孩;《要关心国家大事》、《改革开放谱新篇》这类以颂扬、提倡为基调的课文,则以城市为依托,如一老一少坐在沙发上,周围是茶几、彩电、盆景等,高楼耸立、立交桥交错的深圳特区”。在这种主流教材思想的影响下,农村孩子会对自己的文化产生鄙夷,甚而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以上可部分解释缘何农村学生在文化课上投入时间往往超过城市学生,但成绩却较差。这就是因为城市导向的教育内容更对城市学生的“胃口”。

    最后,及至“高考”这一农家子弟的“命运转换器”亦是出自城市人之手,仍然以城市为单一导向,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都面对着同样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但“具有较少文化资本的个体与那些文化优势者面临同类的选拔,必须做的同样好而不管其文化上的障碍,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做得更多”,因而农村的学生在前期教育条件低下的情况下必须付出较之城市学生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高考的考查内容,尤其是语文试卷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偏向,从而不利于农村考生”,比如“内容较多地反映城市生活”,“考试对语言、文字的要求非常规范,完全排斥口语和乡土的、不规范的东西”,等等。如此,农村学生在一元的选拔制度面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三、结语

    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历史安排下,农村饱受城市的盘剥而发展落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更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以城乡二元教育财政为代表的城乡二元教育发展体制更将农村教育推向自力更生、自生自灭的境地,从而导致落后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教学设施以及师资都严重落后于城市,造成农村学生受教育条件的弱势。

    然而,以城市为导向的一元教育体系让农村学生进一步滑入不利境地。城乡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查标准等,无不使本已处于弱势的农村学生面临一元教育体制的“合法”淘汰。并且,以城市主流文化为导向的教育内容,以城市学生为参照的考查标准,则进一步给农村学生设置了教育障碍。

    二元体制与一元教育对农村学生影响是显而易见并且深远的,大量农村学生因为教学难度过高而难以胜任学业,进而导致厌学甚至辍学。严重阻碍了农村学生向上流动的渠道,从长远来看有害于农村发展,亦对整个国家发展不利。如果说农村的自然条件很难改变,那么作为人为的二元制度安排是可以而且应当改变的。

    近年来一系列农村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以及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城乡二元教育发展的问题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如“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但具体的落实仍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焦建国.农村教育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教育比较与我国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5,(3):171-17

    8.

    [2]周世杰.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差别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葛新斌.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变迁30年:回顾与前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2-88.

    [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席广涛,陈春霞.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师资配置均衡问题实证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9,(4):3-5.

    [6](法)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学校社会学[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8.

    [7]余秀兰.中国教育城乡差距——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8]Bourdieu, Pierre, Passeron J.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M].London and 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1977.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Z].2010.

    相关热词搜索: 弱势 城乡 农村教育 二元结构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