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

    时间:2020-05-05 08:01: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是楚辞中的代表之作,两者有着较为相似的写作背景,在结构层次安排上清晰合理,同时也包含着密切的情感联系,象征、引用典故等高超的表现手法更是一大亮点,从而在思想内容与形式技巧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成为后代学者争相效仿的经典“美文”之作。

    关键词: 《九章·惜往日》 《惜誓》 象征指向

    《九章》是屈原最著名的楚辞作品之一,其中《惜往日》这一篇更是包含了作者的无限忧思,与贾谊的《惜誓》篇章在内容情感上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集中表现了作者对君主始乱终弃的愤懑之情,对谄谀小人的仇恨之情,以及自己胸怀大志却无法施展的苦愁之情。王逸的《楚辞章句》将上述两篇都收罗在内,并且对其做了比较充分的解说,《惜誓》的作者众家历来说法各异,在此姑且把贾谊暂定为其作者,其余说法考证从略。贾谊所作的这篇文章也是以屈原的角度来创作的,所以两篇文章都抒发了同一类情感,只是象征的指向可能有所差异。

    一、写作背景

    屈原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在一开始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器重,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和法律的制定,主张举贤任能、章明法度,在外交上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但是受到怀王身边谗佞的排挤,以靳尚为首的谄谀小人在怀王的耳边诽谤屈原,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再次被流放。其内心充满无限的忧思得不到抒发,同时也对君主不能识别贤能积聚着怨恨,对奸人谗佞更是恨之入骨,所有的感情汇集到一起,创作出这篇文章,表现了自己忠贞的节操,对往古圣王贤士的渴慕等,这些都是作者处在这一环境下所作出的文字表达。

    《惜誓》的作者贾谊有着与屈原相类似的遭遇,前者写过《吊屈原赋》来纪念屈原,从中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贾谊在年少时就得到提拔,汉文帝对其十分器重,让他做到太中大夫,他向君王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改革意见,制定了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主张削弱封王势力。但是这些建议触动了高官权贵们的利益,他们设置重重阻力,破坏改革,并且谗害贾谊,最终使他被贬到长沙国,做了长沙王的太傅。虽然他已经不居显位了,但是对国家大事还是极度关注,表现了自己对朝政的担忧。屈原的事迹给了贾谊抒发情感的渠道,叹息自己与其有着相同的遭遇,仿照《离骚》之文,写下了这篇《惜誓》。

    二、结构层次

    《九章·惜往日》以“惜往日之曾信兮”开篇,开门见山地点破了题旨,往日君臣和睦、共商国是,一直到“虽过失犹弗治”,展现了一片国家法度严明、自主富强的图景,这些是作者对过往的美好回忆,接着发生了转变,自己的洁行遭到了谗人的妒忌,君主也受到了其蛊惑而壅蔽,渐渐地疏远了“我”,将“我”流放到山泽之中,远离了国家,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也表达了对君主不辨贤愚的痛心,如“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下面一段紧接着列举了前代历史的人物典故来对应表达自己的遭遇,“伊尹烹于庖厨”、“宁戚歌而贩牛”,这些贤士虽然一开始沉沦下寮,但最终都遇到了明君,可惜自己遭逢乱世,不得进己之才华献于朝堂。然后用“芳草早夭”与“谗谀日得”,展现了故国的现状——贤人早逝、小人显贵。屈原渴望陈己之情于君上,可惜君门九重,不得进见。文章最后重申了“我”坚持美好德行与前圣之制,如不得进用,就随水远游而去,自赴汨渊,保持与众不同的节操。其中典故的运用是此两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在下文还将重点涉及。

    《惜誓》则开篇就表达了对自己年岁已老而功业未立的痛惜,且早就遭到了放逐,远离了朝廷。从“登苍天而高举兮”到“右大夏之遗风”,集中叙述了自己放逐遨游的情况,上升苍天、经历众山,见江河之迂曲、遇四海之风波,上攀北极之星、吸沆瀣之气,朱鸟为其先驱,苍龙、白虎为其左右,休息于昆仑之墟。自己享尽遨游之乐,希望与神明共游戏,但是在顾见大夏之俗时,又思念故国,增添了些许的无奈,这种远游并不是作者想要的。接着用象征的手法,描述黄鹄、神龙不得其所,鸱枭、蝼蚁群居权位,乱世当道,贤者无容身之地。后文大声疾呼君主同样对待贤人佞幸,不辨是非黑白,贱弃“龟玉”而贵重“砾石”,再次引用前代典故来表达贤人遭殃、小人得志的悲哀,最后阐明了背信弃义终将要受到惩罚的观点,自己永远履行美好的节操,即使被放逐也在所不惜,“麒麟”不与“犬羊”齐首同行。

    三、思想感情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两篇文章之所以是楚辞中较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主要还是因为两者孕育了无尽的情感在字里行间,“发愤以抒情”的屈骚传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情感是博大精深的,又可以说是包含着多个方面的,两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中典故、神话的运用更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在后文还将着重论述。

    1.对君王的不满之情。前者开篇一段就描述了自己与怀王从相知、信任到被谗见逐,“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怨恨君王不明辨是非,听信谄谀之言,抛弃自己的忠贞之情,又“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贤士远放在山野之土,没有进身济用的道路。后者在文章中没有特别直接地表现怨君之情,而是通过一些事物来打比方,如“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作者伤念君王不知称量士之贤愚,待遇苟合之人与忠直之士没有别异,犹如纫丝与茅可以共同为索,隐约地表达了对君主暧昧的愤慨之情。

    2.始终坚持自己的美好德行。“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这是出自《九章·惜往日》中的语句,作者质性醇厚,即使处野草之地,也节行弥笃,宁愿被放逐,也不改变自己的初衷,与世同流。在《惜誓》中与之相对的是描述了自己远游天地之间的愉悦、畅快,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自己不从俗流,以高洁德操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最后以一句“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寄希望于圣人同行,驰骋天地,远离世俗混浊之地。

    3.只身放逐遨游之情。上文提到《惜誓》的开头就叙述了“我”远游的情况,上登神山、下临幽渊,出入乘坐象舆,载神女于车后,与仙人同行,娱乐嬉戏不止,抑郁之情得到一定的舒展。“我”想过就这样远离楚国浊世,游戏九州之内,听王乔、赤松子持瑟调弦,吸取清新之气,使“我”体貌清洁,忘记那些过去的不快,使情感能够在遨游的同时得到畅快的抒发,忠贞之行得到圣明之王的赏识,但是纵观文章前后,作者最终还是放不下故国,思念之情无法完全排解。

    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还有其他众多的复杂情感,如愁苦年岁已老,寄希望于返乡之情,对香草早逝、忠臣见尤的怜惜之情,以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向君王陈明一己之情,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四、表现手法

    楚辞之所以被称为“美文”,就在于它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多彩,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只是它使用的是笔墨文字,而不是五颜六色的染料,但是当读者接受阅读时,并没有因为它是纯文字的作品而感到枯燥乏味,恰恰与之相反,能够联想到它所展示的锦绣画面,这和高超的表现手法是不可分割的。《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不但具备了楚辞所特有的工整格式,而且运用了历代著名的人物典故与神话故事,“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更是开创了楚辞的艺术先河。

    1.历史典故与神话故事的引用。《九章·惜往日》中列举了众多历史上仁人志士的事迹与自己的遭遇作对比,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汤武圣王重用伊尹、吕望之才;介子推隐居深山,至死不出;秦穆公听说百里傒是贤才,以五羖为其赎身;张仪小人善于欺诈,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些事例都与作者的感情表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情感力度。《惜誓》中列举了比干和箕子的事迹,表现了贤者要么遭受祸患,要么选择逃离朝堂的悲哀。文中还引用了一些神话故事,比如作者与赤松子、王乔这样的仙人在一起游乐,都是对情感表现的一种补充。

    2.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是楚辞作品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美人”象征着圣明君王,“香草”象征着贤明之士,这两篇作品也不例外,“杜若、芳草”随处可见。除了这些,还用“西施、黄鹄、神龙、龟玉”等象征贤者,用“嫫母、鸱枭、蝼蚁、砾石”等来比喻贪佞小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以鲜活的画面,产生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色彩,作者的想象力浮游天际、变幻莫测,后代的许多名家吸取了其中的艺术经验。

    当然,作品还有众多其他的表现手法,如排比等,但是以上两种显得格外突出,也是作者表达情感时最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是文章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体而言,《九章·惜往日》与《惜誓》都或隐或现地传达着这样一个题旨:哀思过去君臣和睦的时光,痛惜君王对自己始乱终弃、背信弃义,斥责谗佞小人的祸国殃民,寄希望于贤明之人远游同逝,但又怆怀故国,不能自已。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达到了天工化物的程度,让读者在其中愉悦审美,但又不露一丝斧凿的痕迹,两者不愧是“美文”中的上品。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中华书局,2001.

    [3][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

    [4][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往日 九章 惜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