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水”之子与他的古典“水域文学”

    时间:2020-08-22 07:54: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地“之子为叙述者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以“火”之子为叙述者的现代主义文学一直居于主流位置。与此同时,以“水”之子为叙述者的古典主义文学则不仅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而且被牵强地归属于“乡土文学”的类别之下。事实上,古典主义文学虽然兼容了现实主义手法与现代主义意蕴,但其所信仰的“以美育代宗教”①的文学观念却与二者存在根本差异。所以,中国古典主义作家常常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难以归类的群落。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现当代名家姑且不说,单说当代学者型作家曹文轩就是典型例证。在一般意义上,曹文轩的确是新时期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可他并不是典型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家。更确切地说,曹文轩以“水”之子的叙述者身份所创作的成长小说、幻想小说、童话、随笔等多种文体不仅接续了如潜流一般边缘化存在的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流脉,而且突围于中国现实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两大主流文学,进而建立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古典“水域文学”。

    一、“水”之子:被“水”长养的别样作家

    曹文轩出生并成长在江苏盐城的水乡。直到1974年他二十岁时成为北京大学学生前,他一直居住在水边。水乡与童年的关系正如他多年后的追忆:“我家住在家门前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②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淡然语调里,充溢着一位“水”之子在多年以后回望“水”之乡时欲说还休的深厚情感。仔细体味,其中有感恩的意味儿,也有宿命的成分。这种缠绕在一起的对水的隐秘情感,可能正是进入曹文轩其人、其文的精神语码。真可谓:对于曹文轩而言,一切尽在“水”之中。进一步说,他的童年,他的个性、他的文字、他的作品、他的审美趣味、他的文学理想、他的孤独寂寞、他的执拗坚韧无不因“水”而生,伴“水”同行。特别是,他对现实主义过于拘泥于“现实”的警惕,对现代主义所主张的“恶”与“脏”的美学的拒绝,都源自一位“水”之子的生命哲学。

    也正是由于“水”的长养,曹文轩获得了恒久的生命依托,并诞生为“水”之子这一别样作家。何谓“别样”?与众不同者。不被“潮流”裹挟的人。沿“水”边逆流而上的人。

    我们需要回溯曹文轩诞生为“水”之子的别样创作历程。

    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曹文轩开始了他的“水域文学”创作。那个如萌蕾般粘连而苦涩又芳香的水乡,因他的追忆而重新复活。从1983年到1989年,曹文轩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儿童视角的“成长小说”:中篇小说《没有角的牛》(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长篇小说《古老的围墙》(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短篇小说集《云雾中的古堡》(重庆出版社1986版)、短篇小说集《哑牛》(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短篇小说集《暮色笼罩的祠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版)、短篇小说集《忧郁的田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成长小说”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一脉,被著名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断探索。亨利·菲尔丁、马克·吐温、海明威、塞林格、杰克·凯鲁亚克等西方作家都创作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小说”。但如果仔细阅读80年代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不难发现:曹文轩并没有沿用西方成长小说所隶属的现代主义的人物塑造原则,也没有遵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所隶属的现实主义的典型论创作方法,而是将“成长小说”的根茎深植在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所探索的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流脉中。然而,在80年代,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是由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所交替领衔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情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等一拨儿一拨儿的文学潮流所构成,而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显然游离于各种“潮流”之外。换言之,当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集体地讲述时代激变时,曹文轩却开始建立起独属于一位“水”之子的“水域文学”。

    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变幻莫测。“家族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女性“私人写作”、王朔现象、王小波现象、二月河式的历史题材写作等等令人眩晕的小说潮流,尽管局部开花,但都归属于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旗帜下。然而,“水”之子的根性记忆却给予了曹文轩坚韧、安静的个性。他照例一面研究小说,一面继续致力于“水域文学”的建立。从1991年到1993年,他出版和发表了如下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台湾民生报社1994年版);短篇小说集《绿色的栅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短篇小说集《红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这些作品表明:曹文轩在创作短篇体裁的成长小说之时,已经向长篇成长小说进发了。1993年,思想界发起了“人文主义精神”大讨论,很快溃散。随后,文学的市场化,大众化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论争中兴起。值此之时,曹文轩自1993年10月起赴东京大学任教十八个月。这十八个月,对于曹文轩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即“水”之子因旅日生活而重新诞生。那么,曹文轩将诞生出怎样的一个新我?这不是一个能够说得清楚的事情。因为这诞生的过程,充满了太多令他意想不到的生命奇迹。比如:他的目光从中国当代文学以往的“直视”与“横扫”改变为“凝视”和“一瞥”。特别是,经由旅日生活,那一径发源于苏北水乡的“水域文学”不再仅仅流淌在中国古典主义的河道内,还汇入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清少纳言、安房直子等日本文学唯美主义文学的水流。此后,曹文轩文学世界的语言风格更为细腻、静谧、优雅、唯美。特别是,古典美感,作为对抗现代主义“恶”与“脏”的审美思想在旅日时期就萌生了。这样,待曹文轩于1995年春夏之交回国后,他没有如许多中国当代作家那样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过往主潮中挣脱出来,或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各种现实主义的潮流中去,或纵身一跃加入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旗帜下,而是仍然坚持中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精神。从1994年到1999年,曹文轩出版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红葫芦》(台湾民生报社1994年版);中短篇小说集《埋在雪下的小屋》(台湾国际少年村1994年版);短篇小说集《蔷薇谷》(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短篇小说集《三角地》(台湾民生报社1997年版);短篇小说集《大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长篇小说《草房子》(江苏少儿出版社1997年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版);长篇小说《红瓦》(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长篇小说《根鸟》(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上述作品,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曹文轩抵达了他“水”之子所讲述的“水域文学”的一个大成期。其标志有三:其一,在文学的深处,诞生了“水”之子的天堂、人类的故乡——水边的“油麻地”这一极具中国古典主义美学精神的核心意象。其二,曹文轩不仅成果丰硕,代表作云集,而且诞生了深具古典主义美学风格的大成之作——《草房子》和《红瓦》。其中,《草房子》创造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畅销书与畅销书品格兼具的神话——迄今为止,它已经超过了一百六十次印刷。其三,曹文轩小说的影响力已经发展到台湾地区和韩国,其中《红瓦》中的《染坊之子》一章已成为韩国中学教科书的读本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之子 水域 古典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