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汉字\文化以及汉字与传统文化

    时间:2020-09-29 08:01: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关于汉字

    在“汉字”一词出现以前乃至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古代中国人把自己所使用的书写符号只叫“文字”。例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里虽然讲的是文字的社会功能,但使用的是“文字”这一概念,而不是“汉字”。

    那么,什么是“文字”呢?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又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就是说,文是描摹事物的外部形象、形状而创造出来的书写符号,所以“文”一般都是独体的。而字则是由独体的文与文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所以“字”一般都是合体结构。这就是许慎“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意思。从地下出土的大量古文字材料来看,许慎所说基本上是符合文字的实际情况的。

    “汉字”一词,最早见之于《元史》。《元史·兵志·马政》:“(马)收除见在数目,造蒙古、回回、汉字文册以闻,其总数盖不可知也。”《元史·刑法志·职志》:“诸内外百司五品以上表章,并以蒙古字书,毋敢不敬。仍以汉字书其副。”可见,在元代“汉字”是为了区别于蒙古、回回文字而得名的。所谓“汉字”,本来指中原汉族人所使用的文字。虽然在元代已经出现了“汉字”一词,但在以后的几百年中,中国的读书人习惯上仍把自己所使用的字叫作“文字”,而不叫“汉字”。

    二、关于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语最早当源于《易经》。《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又见之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其辞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见,“文化”一语本来是指以文德进行教化的意思,是个政治性术语。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文化”原来是个短语,但在现代汉语里,“文化”已演变成为一个词,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见“文化”古今有不同的内涵,本文指后一种涵义。一般研究认为,文化表现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层面。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层的是精神文化,即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有些论著和文章里,“文化”又等同于“文明”。

    物质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随着时代的不同、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而有所改变,有些甚至变化很大,同时还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比如在古代中国,民居以土坯墙的茅草棚为常见,当然也有砖瓦结构的。现在那种土坯墙结构的茅草棚几乎已看不到了,差不多被现代样式的砖瓦结构的平房或小楼所取代。又比如亚字形的四合院建筑群,是先民模拟观念中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模式而建造的,是我国古代建筑群的典型样式。但是这种四合院在现代城市里已经很少能看到了,大多被平行的多栋火柴盒式的楼房所取代。又如,往往随着王朝的更迭而移风易俗,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等等。

    精神文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则包括人们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社会理想、思维方式,乃至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以及因果报应等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三、关于传统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和特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特质,这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民族史的长河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除了种族特征以外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伴随着一代一代的种族繁衍,其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先民所创造的文字来传承。中国的文字——汉字,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就是说,传统文化孕育催生了汉字,反过来,汉字又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我们既可以通过以汉字这一载体传承下来的汗牛充栋的传世文献来了解悠久的传统文化,亦可以通过汉字尤其是对古汉字形体的分析研究来了解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中汲取精华,从而为弘扬悠久的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化和加强文化交流服务。

    一个民族,尽管她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呢?根据前述文化的定义,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十分丰富。从人们的衣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物质文化,到人们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乃至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等宇宙万物、无所不包的认识成果——各种知识,都是极其丰富的。在我国古代的思想宝库中,主要有儒、道、释三大学术流派。但是,作为我们民族精神支柱的传统文化,乃是肇端于遥远的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经过春秋时期孔子的阐释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

    早在孔子之前,我国就已经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集中体现儒家思想和学说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大多经过孔子的整理、补充和阐释而得以广泛流传,从而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基础。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以及博学鸿儒的发挥、阐释,儒家学说早已深入人心,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非惟如此,我们提倡儒家学说,更在于儒家学说具有人类普遍的价值。

    在儒家学说中,核心思想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有了仁爱之心,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敬爱,互相帮助。其次是义,就是道义,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符合道义了,丑恶现象自然就销声匿迹。仁爱、仁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儒家学说强调格物致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有很好的自身修养,家庭和睦,整个社会就和谐了,天下也就太平了,社会大同不就实现了吗!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如果把儒家学说作为一种宗教来看待的话,儒教应当作为国教来提倡、确立。当然,我们提倡儒家学说,并不排斥其他学说,而是兼收并蓄。只要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的思想学说,都应该允许其存在。

    四、汉字与传统文化

    我们说儒家的文献典籍以及保存各种知识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载、传承下来的。举例来说,甲骨文里的“册”和“典”两个字,册字就像用皮韦编连竹简之形,而典字则像把册放置在丌上之形。《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是说,殷的先人早已经有典册了,他们革掉了夏王朝的命。既有典册,首先得应该有文字。根据这一条记述,可见至少在我国夏王朝时就已经发明了文字。当然,根据其他文献的记

    载和考古发掘,汉字的发明创造至少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了。

    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仅凭借汉字这一载体传承下来,同时,汉字本身也能够充分体现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可以这样说,汉字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活化石(living fossil)。

    下面我们通过古汉字的形体分析研究,结合文献记载,来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

    例如“昔”,甲骨文写作昔,金文写作昔,上边从水,下边从日,就象昔日洪水滔天的情状,与《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的记载完全吻合。一个“昔”字,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这场空前的洪水浩劫。

    再如“辰”,甲骨文写作雨,似贝壳,是蜃字的初文。上古时期,先民曾经经历过使用辰为农具除去田间杂草的时代。《淮南子·汜论》:“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nou)。”所说即是上古之时先民磨辰而耕的情况。(剡,yan,削也;耨,除草。)

    又如“砭”,《说文》:“砭,以石刺病也,从石。”以石刺病,就是后世针刺疗法的源头,说明早在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发明了用尖石刺激人体穴位而治病的方法。

    又如“胤”,《说文》:“子孙相承续也。从肉,从八,象其长也。从幺,象重累也。”清人段玉裁注解说:“八,分也,骨肉所传,支分派别,传之无穷。”这就是子孙相承续以至无穷的含义。这样丰富而又复杂的人文信息,就浓缩在一个小小的胤字形体中。

    又如“寒”,《说文》:“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冰)。”当看到一个寒字,就能使人联想到:房子里有个人,浑身裹着草,身旁还有冰块,此人因挨冻而浑身哆嗦,从而使人意识到,寒冬来临了。

    汉字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记载、传承华夏文明,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化育作用。所谓化育作用,指文字对人的教育功能。《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华夏先民发明了文字,使天帝都为之感动,鬼神也因之而畏惧。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深刻地指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啧ze,通赜,深奥。)文字对人的化育作用,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孟子曰:“人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所以,读书识字,其用大矣!

    五、汉字的文化传播

    汉字不仅对本民族的社会成员产生积极的教化作用,而且对周边各民族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论语》里记载孔子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另据王国维考证,汉代时匈奴相邦印就是用汉字刻写的。早在隋唐之际,中国的汉字就随着外交往来而传播到高丽、日本、琉球,从而对朝鲜、日本、琉球的文化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与中国毗邻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深受汉字的影响。如果再继续向前追溯,甚至有人认为,在商末周初之际,当时的中国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就已经随着殷商遗民漂移到美洲大陆,从而对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明产生一定的影响。很久以来,在东亚就已经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如今不仅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汉字,而且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的社会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汉字,汉字同样起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巨大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汉字 文化 与传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