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三十年春晚中的军营之声

    时间:2020-11-21 07:5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春晚,《广播电视辞典》中这样解释:“春节联欢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之一,创办于1978年,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方式,于每年农历除夕之夜播出。”因此,本文中的春晚特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包括地方台的春晚。中国社会是从1983年才普遍认识电视春节联欢晚会的。1983年,中央电视台顺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在年底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届无心插柳的春晚,开创了电视艺术的全新局面。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由于技术与编排经验的不足。春晚只能投石问路,边摸索边改进。1987年,春晚逐渐步入正轨。传媒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设备的升级。体现出演播现场的真实感和感染力。雏形期的原始积累,确定了节目的固定模式,例如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节目形式。而军队文艺工作者,从1983年第一届开始就活跃在春晚的舞台上,与春晚一同成长,借助春晚这个舞台传播了先进军事文化,推出了一批国内一流的艺术家。

    盘点30年的春晚我们可以看出,部队文艺工作者参与歌曲类节目最多,出现了彭丽媛、宋祖英、董文华、毛阿敏、蔡国庆等连续多年上春晚独唱的一流歌唱家。小品次之,也出现了一批国内一流的表演艺术家,如黄宏、郭达、潘长江、孙涛、魏积安等。由于单纯的舞蹈类节目在春晚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部队参与舞蹈的艺术家相对于前两者来说较少些,且大多都是以歌伴舞的类型出现,但也出了一些多次参加春晚的演员和艺术团体,如刘敏、沈培艺、陶金和前线歌舞团以及战旗歌舞团、前卫歌舞团等专业伴舞团队,本文分小品、歌曲、舞蹈三个方面来论述春晚中的军营之声。

    大题材、小情怀与军营故事

    从1983年至2012年,30届春晚共推出了154部小品,从时间长度来看。每部春晚小品的时间长度平均在15分钟左右。而其所占用的时间与其他节目类型时间相当,是春晚不可缺少的部分。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开始,部队演员就出现在春晚小品演出中,中间空缺3年,接着再一次出现是1987年,从此,每届春晚小品都有部队演员参演,1988年4部(晚会共4部小品),1989年1部(晚会共4部小品),在1990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高峰,1995年4部(晚会共6部小品),1996年5(晚会共7部小品),1997年4部(晚会共6部小品)。其中有几位演员常在春晚舞台上出现,出现最多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黄宏,共24次,第二位是总政话剧团的郭达,共20次,其他上春晚舞台比较多的还有二炮文工团的演员潘长江,共9次,总政话剧团的演员孙涛,共8次。

    最早在春晚表演小品的军队艺术家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斯琴高娃,在1983年第一届春晚上,斯琴高娃和严顺开表演了《逛厂甸》。这个小品带有春晚草创时期的特色,结构松散,随意性大,严格来说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小品,只是节目中间穿插的一个小片断,但它的现场效果非常好,引得观众笑声连连。这个节目的全称叫《虎妞阿Q逛厂甸》,之前两人均在影视剧中饰演有名的角色而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严顺开在《阿Q正传》中将阿Q演得活灵活现,而斯琴高娃则把《骆驼祥子》里虎妞的形象演泽得淋漓尽致。《逛厂甸》这个小品其实是在春晚舞台上将二人影视形象的一个延伸,虎妞的泼辣、大胆,阿Q的委琐、滑稽不时引得观众哈哈大笑,小品最后在严顺开对着斯琴高娃大叫“吴妈”声中戛然而止。

    如果说第一届春晚上斯琴高娃是因为名气上场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些来自军营的小品演员就全因为自己过硬的艺术功力登上了春晚舞台。1987年,郭达出场,郭达的出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郭达时任陕西省话剧院演出队队长。上世纪80年代,整个话剧市场不景气,面对着每年100多场的演出合同,郭达发了愁。这时,他看到了陈佩斯、朱时茂在春晚中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就决定创作排演小品《产房门前》,接下来该作品在陕西省举行的小品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也进入了春晚导演的视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产房门前》里,郭达通过描述盼望生子的农民在产房门口焦急难耐的种种表现,使大家很容易联想到那个时代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头脑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但在计划生育国策面前又在极力表现出对政策的拥护的矛盾心理。80年代,正是我国大力倡导和推行计划生育的一个重要时期。《产房门前》既以幽默的笔调宣扬了计划生育这个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讽刺了那种重男轻女的落后生育观念,并把郭达推向了一线小品演员的位置。从此大家记住了这个朴实忠厚、幽默风趣的陕西籍笑星。从1993年至2010年,郭达连续18年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其中的《父亲》(1995年)《机器人趣话》(1996年)《过年》(1997年)《邻里之间》(2002年)《浪漫的事》(2005年)《北京欢迎你》(2009年)《家有毕业生》(2010年)都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他们或因其关注社会热点而让人深有同感,或因其状写人情世故而使人感到亲切真实。

    几乎在郭达声名鹊起的同时,黄宏也开始崭露头角。而且在春晚的舞台上比郭达走得更远,出现的次数也更多。1989年,军营“小品王”黄宏出场。他冲击央视春晚是从1987年开始的,这一年,他带着自己的小品《百科全书》的创意进京并顺利通过,但是3个月后,黄宏到央视汇报节目时,却被无情地枪毙了。当时,已担任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曲艺队队长的黄宏心情十分失落。这次的失败让他更加下决心潜心创作。在一年时间里连续创作、修改了包括《家庭杯智力竞赛》《卖猪》《招聘》等5个小品。1988年的元旦晚会上,黄宏以《超生游击队》闪亮登场,接下来黄宏又与严顺开在1989年春晚上演出了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姊妹篇《难兄难弟》,与《超生游击队》一样,《难兄难弟》反映的也是农村人重男轻女,不生男孩绝不罢休的落后生育观念,《难兄难弟》虽然没有像《超生游击队》那么火,但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从此,黄宏进入了春晚的绿色通道。春晚每年都会用一些小品来反映重大题材,黄宏的表演才华以及他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心领神会使他成了春晚小品的“万金油”,经常接到春晚导演组给的“半命题作文”,显示着中央电视台对黄宏的信任。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有1994年他和侯耀文表演的讽刺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声音的《打扑克》。小品将市场经济大潮下正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都牵出来遛了一遍:领导行政关系、贪污受贿、体育界兴奋剂事件等。嬉笑怒骂间,这一切都化解在了“小小一张牌,社会大舞台”之中。2011年的《“聪明”丈夫》讨论了让人无法回避的城市住房话题,“有房不是家,有爱才有家”的台词,深深触动了“80后”这批即将结婚或者已经结婚、对住房深有感触的年轻人心底最柔弱的地方。

    从1989年至2012年春晚,黄宏年年不落下,成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其中多部作品被观众评为“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如《鞋钉》(1997年,获小品类一等奖)《回家》(1998年,获小品类三等奖)《打气儿》(1999年,获小品类二等奖)《小站故事》(2000年,获小品类二等奖)《家有老爸》(2001年,获小品类二等奖)《花盆》(2002年,获小品类二等奖)《“聪明”丈夫》(2011年,获小品类二等奖)黄宏虽然不像赵本山那样鹤立鸡群,可在小品界中也算和赵本山旗鼓相当了。如果哪一年春晚缺了黄宏,同样会使观众感到遗憾。

    另一个常在春晚出现的老面孔是潘长江,潘长江在春晚上的演出风格与黄宏和郭达不同,黄宏、郭达所表演的小品一般都与重大题材有关,像计划生育,住房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引起的深层次问题等等,潘长江在春晚上则是走“小情怀”路线,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件中挖掘幽默。潘长江从1993年小品《桥》开始登上春晚的舞台,给人印象深刻的是1996年春晚的小品《过河》。该小品讲述了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下乡相亲,碰到一群活泼姑娘的刁难,误会阵阵,笑声连连,最终抱得美人归。潘长江的出色表演,让大家记住了这个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留着特殊发型的“豆包”。但相对于黄宏和郭达来说,潘长江的地位有些尴尬。在上春晚的9个节目当中,毁誉参半。1998年的《一张邮票》反响平平,1999年的与曾志伟、沈殿霞合作的《减肥变奏曲》被网友评为最差节目,2000年《同桌的她》稍有起色。2001年的《三号楼长》更是一波三折,先是说在最后一轮彩排时被“枪毙”了,央视正式对外公布的节目单上也没了这个作品,可除夕晚正式播出时,观众还是意外地看到了潘长江的这个作品,一度传闻是春晚剧组“保”下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潘长江也进行了改变调整,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如2005年的《魔力奥运》,被喻为是“杂耍”,失去了小品的味道。失去了潘长江的风格。而2007年潘长江表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更因题材老套而被批为是“黔驴技穷”。潘长江的春晚之旅就止步于2007年。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反映军营生活题材的小品以另一种风格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这些小品的演员名字也许没那么响亮。但他们以兵情浓、军味足而得到了广大官兵的喜爱,也让广大电视观众在春节这个欢庆的时刻了解到了军人的无私奉献。如,1995年的《纠察》,通过讲述一个临退的文艺女兵因军容不整被纠察抓住,最终又放了她一马的故事,反映了军人有法亦有情:反映三个部队女文艺兵生活的《三姐妹当兵》(1997年),展现东西南北各地兵亲如一家的《东西南北兵》(1998年);1999年的《真情30秒》,反映后勤岗位战士们节日期间无休假。仍然为祖国守岁。半分钟的亲情电话你谦我让:反映守卫海岛官兵生活的《军嫂上岛》(2008年),反映海军潜艇官兵生活的《水下除夕夜》(2009年)等等,这些小品或选取军营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选取军营生活中的一个主题而放大展开,制造矛盾冲突和笑点,因其军营味十足,而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唱响主旋律唱出军人风采

    盘点30年来的春晚可以看出,八九十年代,军歌以及军队歌唱演员以绝对的优势在春晚的舞台上挑大梁,总政以及各大军区歌舞团的歌唱演员频频在春晚的舞台上出现。在春晚进行到第5个年头的1987年达到了井喷之势,这一届春晚歌曲类节目共有14个,其中7首歌曲由军队歌手演唱。分别是李双江演唱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徐良、王虹演唱的《血染的风采》,殷秀梅的《春天呀你在哪里》,彭丽媛的《你会爱上它》,郁钧剑的《我是春风我是爱》,董文华的《日月与星辰》,克里木在民族大联唱中的《达坂城的姑娘》。可以这样说,春晚成就了部队一批唱主旋律歌曲的演员。而这些演员反而也使央视春晚更加熠熠生辉。他们有的因春晚一炮走红,如《思念》之于毛阿敏,《十五的月亮》之于董文华,《小背篓》之于宋祖英,《山路十八弯》之于李琼;有的因春晚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宋祖英的亮丽婉转,彭丽媛的大气豪迈,蔡国庆的圆润喜庆等。

    1986年,时为总政歌舞团演员的彭丽媛出场。她一出场就气势宏大。在这次晚会上。她共唱了三首歌,一是与蒋大为合唱《拜年歌》,另外两首是《我的祖国》和《勿忘我》,1986年彭丽媛的出场基本奠定了她在春晚中的歌唱方向。一是以喜庆的旋律表达新春的祝福。如1989年的春节晚会。彭丽媛身穿红衣,头戴红花,全身喜庆,一曲《刮春风》歌颂春风吹破寒冬,吹来新春。其他的还有《共同的风采》(1992年)《春的祝贺》(1993年)《送吉祥》(1999年)《向春天》(2003年)《飞雪迎春》(2006年)。另一是以赞美的曲调颂扬新生活,新时代。如《你会爱上它》(1987年)《我们是黄河泰山》(1988年)《在中国大地上》(1991年)《国色天香》(1993年)《梦圆》(2005年)。

    1990年,宋祖英第一次走上春晚舞台,一曲《小背篓》让观众在一夜之间认识了这个从湖南山乡走来的苗族姑娘。唱《小背篓》时,宋祖英还是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歌舞团演员。登上春晚舞台后。宋祖英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星。第二年,她被调进了海政歌舞团,从此宋祖英成了春晚的台柱子,一直到2012年,春晚的舞台年年有她靓丽的身影。20年来,春晚的民歌中,传唱度最广的正是宋祖英的作品:1990年的《小背篓》;1994年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95年的《辣妹子》;1996年的《兵哥哥》;1998年的《好日子》;2001年的《越来越好》——每逢过年过节,商场里总少不了这些热热闹闹的曲子:随便抓路人甲乙丙丁,也都能立即哼出几句这些歌的旋律。这些歌曲以积极喜庆的基调唱响了主旋律,成为春节狂欢中必备的曲目。

    与宋祖英形成对照的是李琼,这个湖北小姑娘在宋祖英登上春晚舞台9年之后,也是在春晚舞台上以一首民歌走向全国。1999年李琼初登春晚舞台时还是武警文工团的一名普通演员。“大山的子孙爱太阳哟”,李琼一亮嗓子就惊艳四座。《山路十八弯》就此成为春晚中的经典,一度成为国人K歌亮嗓子的必点曲目。像《小背篓》唱出苗族风情一样,《山路十八弯》十足地唱出了土家族的民族风情。李琼本人也成为“土家族女儿会”的形象代言人。如烟花绽放完后复归平静一样。《山路十八弯》之后,李琼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如《船工号子》参加了2000年的央视春节歌舞晚会,但是再也没有拿出像《山路十八弯》这么传唱不息的歌曲了,李琼的春晚之旅也就戛然而止了。

    在春晚的舞台上,还有一类直接反映军营生活的歌曲,因其面向部队,歌颂英雄,而在军营里广为传唱,也被广大观众所喜欢。这又分两种隋况。一种是地方歌手来唱军歌。如刘晓庆在1983年连唱两首歌曲《绒花》和《盼红军》,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战士与梅花》等。另一种情况则是由军旅歌手唱出的军旅歌曲,以阎维文和郁钧剑为代表。春晚上歌颂军人风采的歌曲,往往以其热血刚强的风格与整个春晚的欢乐喜庆互为补充,昭示了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存在国家就会和平安全。如1988年《热血颂》所表达的军人“是国魂是军魂,是中华铁骨脊梁”:1989年春晚由鞠敬伟演唱的《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所渲染的英雄的豪迈之气。这种以颂赞的形式来歌颂战士们甘于奉献的热血精神,到了1992年春晚舞台上,就变成了战士们自豪的心里独白:“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心里话》郁钧剑)到了1995年的春晚上,就演化出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无论说还是不说,无论是他人的颂赞还是自己的心声,这三首春晚上的军歌可谓是荡气回肠,真正唱出了军人的风采。如果说这样的歌颂与表白还是比较有艺术化的话,那么到了2005年春晚上的《为祖国守岁》(阎维文、吕继宏、佟铁鑫)和《那个士兵真好》(张迈、白雪,刘一祯),就很简单明了地歌颂了战士们平凡之中的高尚与奉献的伟大。像这样歌颂军人,描摹军营生活的春晚歌曲还有不少,如《边关情似火》(1990年,杨洪基)《一二三四歌》(1994年,阎维文)《小白杨》(1996年,郁钧剑)《为军营喝彩》(2001年,张迈)《连队里过大年》(2002年,王宏伟)等等。

    让当时的英模人物出来唱歌是春晚中军营之声的另一种发音,1987的春晚上,参加过南疆战事的一等功臣徐良坐在轮椅上深情高歌《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句歌词由参战英雄唱出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徐良唱《血染的风采》之前的1986年春晚舞台上,同为老山前线英雄的杨晟与妻子于民刚合唱了《十五的月亮》,杨晟作为通信技术工程师,在战争中一直坚守在部队最前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通信机务点上,由他坚守维护的设备和线路,即使在战争最激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畅通,他因此多次立功。他们两人在这一年的春节晚会上举行了婚礼,全国人民在电视机前见证了他们的婚礼。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薄一波作为他们的主婚人。两人的情形刚好演绎了《十五的月亮》里歌词的内容,向我们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所谓“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1980年代初,身为台湾空军飞行员的黄植诚和李大维先后驾机起义来到大陆。一时成为媒体中的英雄,他们到大陆后分别在空军某部任职。1984年的春晚上,他们两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黄植诚演唱歌曲《友情》,李大维演唱了《默默地祝福》。“友情”和“祝福”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他们二人以特殊的经历唱出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在春晚中被传唱不休的经典歌曲还有前线歌舞团演员房新华在1985年春晚上演唱的《小草》,总政歌舞团演员董文华在1986年春晚上演唱的《望星空》,海政歌舞团演员苏小明在1986年春晚上演唱的《军港之夜》,这些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意蕴而成为春晚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舞动节日狂欢舞出盛世中华

    舞蹈通常被称作一台晚会的骨架。它是一台晚会色彩的主体构成部分。舞蹈类节目可分为两种类型:单纯的舞蹈和歌伴舞,在春晚中,歌伴舞形式占绝对优势,歌舞特别是集体歌舞正是最能表达这种狂欢仪式心理的一种艺术体现。春节联欢晚会历年来的开场节目大多是清一色的歌舞,而且基本上都是群歌群舞,其中舞的分量越来越重,有时开场节目甚至已称不上是一个节目,而只是众人欢腾跳跃:参与表演的人数也从1983年的1人增加到近几年的上百人。可见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节目,目的只在于创造一种热闹的氛围,一种狂欢式的“集体无意识”,而这正迎合了人们“大团圆、大喜庆”的节日心态。本文重点叙述的是单纯的舞蹈。春晚中,能重复登上舞台的舞蹈演员并不多,出现最多的是杨丽萍,共6次登上春晚舞台。部队舞蹈演员出现在春晚上次数最多的是刘敏,共3次。

    最先在春晚上表演舞蹈的演员是时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斯琴高娃,开始于1983年,为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草原之夜》伴舞。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斯琴高娃多才多艺,唱歌、跳舞、绘画皆通。她在入伍之前,曾是一位舞蹈演员。在这次春晚中,斯琴高娃穿着蒙古族服装,随着歌曲的旋律翩翩起舞。与现在的歌伴舞不同的是,电视给二人的镜头是平分秋色,一半的镜头给伴舞者斯琴高娃,另一半的镜头给了演唱者胡松华。这样的情形在以后春晚的歌伴舞节目中很少出现。

    到了1988年。现为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的沈培艺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在接近零点钟声时,有一个民族大联舞,参加者大部分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演员,当时沈培艺着蓝色舞衣,外套白色小褂第6个出场,与其他青年学生共舞。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部职称评定中,沈培艺被评为当年中国文艺界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一年后,她被调入总政歌舞团舞蹈队。1994年。沈培艺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在《春梦》中领舞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和大连歌舞团的演员们,这一次,她着黄衣,戴黄色花冠,在一群着葱绿色舞衣姑娘的簇拥下翩翩起舞,将那种蛰伏在冬日里的春梦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敏是在春晚舞台上出现最多的军队舞蹈演员。1994年的春晚有一个群舞节目叫《追日》,领舞的是时任总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刘敏,其他的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节目通过一群阳刚的汉子和一位美丽的女神,在春晚的舞台上尽情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盛世的梦想。5年之后,刘敏又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这时。她已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舞蹈系主任,她领舞的是《春》,其他的舞蹈演员则来自于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辞冬迎春是央视春晚要传达的一个固定的主题。舞蹈服装结合灯光的变化,在舞台上幻化成大红、粉红、葱绿、金黄等颜色,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片桃红柳绿的春天。接下来的2000年,刘敏穿上古装,领舞古典舞《荷之韵》。

    与刘敏和沈培艺风格完全不同的是陶金,他走的是现代流行风格。1989年,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老师陶金在春晚上领舞了自创的舞蹈《跳起来》。陶金是舞蹈界的一个奇人,14岁才开始学舞。但是很快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80年代,他引领了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霹雳舞风潮。整个80年代。霹雳舞都处在大家的争议中,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抵制,说它流里流气,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反映,而《跳起来》这个舞蹈节目则是对霹雳舞的一个迟来的肯定。在节目中。陶金着一身黑色皮衣,引领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大跳霹雳舞,活力四射的舞姿引得现场观众喝彩不断。1993年,陶金再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领舞《闻鸡起舞》,1993年是鸡年,陶金和众舞蹈演员穿着古代武林人士的练功服。跳起了现代舞,表现了一群年轻侠士鸡鸣而起苦练精武的精神,给人一种古典和现代杂糅起来的独特的感觉。

    其他部队参演的舞蹈还有1985年零点时分。总政歌舞团的群舞《迎来新时光》,1995年,时为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的黄启成领舞的《千秋万岁为大年》,1999年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刘晶、吕浪、石泉表演的三人舞《吉祥》等。这些舞蹈的主题大都表现了辞旧迎新、欢乐团圆等诸如此类的永恒的春节主题。

    2013年春节在即,新年度春晚仍是大家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部队文艺工作者是主旋律的领唱者,春晚是一台国家级的节日典礼,在过去的30年的春晚中,部队文艺工作者积极地借助这个平台。在凝聚社会力量、营造节日氛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的春晚舞台上,军队文艺工作者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方莉

    相关热词搜索: 之声 军营 春晚 三十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