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思考

    时间:2021-01-20 07:56: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回顾历史,从去年第七期开始,本刊开设了《世界史话》栏目。本期发表的这篇为最后一章,也是对《世界史话》栏目的一个小结。

    A.超级大国铁幕下的世界政治角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维持世界秩序的雅尔塔体系,并由此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联合国的成立,实现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成为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与此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关贸总协定成立,美国由此奠定了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

    美、苏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由于两国在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上的根本性:中突,引起了双方的“冷战”。“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欧洲的分裂以及朝鲜的分裂和战争,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动荡不安,影响着战后历史的发展进程。

    战后初期,英、法、德、意、日等昔日的世界强国由于实力的衰退,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被纳入美国冷战的战略轨道,与美国组成帝国主义阵营。东欧、亚洲出现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则与苏联结成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欧亚诞生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世界大国,苏联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和瓦解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对其他兄弟国家推行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政策,它使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关系恶化,甚至走向对抗,直至分道扬镳。此后,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趋向在独立、自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党际关系。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演化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随着西欧走向经济一体化、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美国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西欧、日本在经济上日益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要力图摆脱美国的摆布和控制,要求以平等的伙伴关系来替代过去的主从关系。美国虽然仍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面临来自西欧、日本的有力挑战,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向它们随意发号施令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迅速衰落。三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第三世界兴起。在战后反殖反帝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走向相互支持、相互联合和共同发展,在世界上形成了一支巨大的力量。这些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其大部分国家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它们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国控制联合国、控制国际政治事务的局面。这三大变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推动了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苏关系出现了大转变,“里根主义”强化了美国的全球争霸战略;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则标志着苏联因不堪军备竞赛重负,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主动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体制由此发生动摇,

    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消失.雅尔塔体制遂告终结,而德国的统一也宣告了欧洲对抗和分裂时代的结束,宣告了冷战的结束。在世界历史的剧变中,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显现。

    进入世纪之交的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中突和局部战争依然不断,威胁全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还在增加,如何有效地避免战争,持久地维护和平,仍然是人类最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B.两条经济道路的浮沉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现了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平稳转轨,确立起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西欧、日本经历了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经济迅速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经济较快增长的“黄金时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战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分不开,也与各国实行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密切相关。这些经济改革包括: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制定改良主义的社会立法,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等等。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欧、日本重新焕发生机,独立意识日渐增强,开始重返世界强国之列。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西方各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诱发下,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随后陷入经济的“滞胀”之中,引起经济衰退,并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保守主义政治抬头,美、英等国保守派上台,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实施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主张。8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克服了经济的“滞胀”和衰退,经济出现回升,政局也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向政治大国迈进。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欧洲的一体化步伐加速,欧洲联盟的诞生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了以高度集枳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曾为推进苏联的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的条件下,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开始了改革苏联模式的进程,东欧各国也不约而同地迈出了体制改革的步伐。苏联与东欧的改革在不同的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却终因未触及或革除旧模式的根本性弊端而陷于停滞或者失败。但是,这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完善。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东欧的改革进入新阶段,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和内外矛盾的进发,导致国家制度的剧变。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南斯拉夫等原联盟国家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的挫折。进入90年代后,俄罗斯和东欧诸国继续经历了曲折艰难的社会体制转型,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基础上正以不同的速度构建着适应全球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历史条件的新体制。

    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改革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改革事业向世人昭示:苏联、东欧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并没有走到尽头,社会主义可以凭借自身切实有效的改革与发展从而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C.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崎岖的前进道路

    战后,亚非拉以民族独立为政治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40年代末,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中国、菲律宾等一大批亚洲国家走向独立。50年代,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7整个非洲大陆。17个非洲国家在1960年宣告独立,这一年被作为“非洲年”而载入史册。到70年代中期,亚非拉民族独立的洪流终于彻底摧毁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国家建立的世界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大大推进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在以“非殖民化”为历史使命的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百余个新兴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在殖民主义的废墟上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的民族国家体系,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改换手段,向亚非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企图依靠经济、技术和军事的优势,继续保持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和剥削。新殖民主义的阴影仍在世界上游荡。

    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为实现现代化目标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为如何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民族经济、提升发展层次提供了经验和数训。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精除殖民主义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摆脱了贫困和落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亚洲经济增长较快,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在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融入世界市场方面比较突出。拉美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取得辉煌的经济发展成就,80年代却陷入经济困境之中,9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走出困境,再现发展势头。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大陆,人口和债务、内乱及贫困问题严重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众多的发展难题,它们是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努力探索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斗争。

    D.科学技术的狂飘突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生的每一次突破即科技革命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延续到战后。战后技术革命得以产生并发展的首要前提,在于科学理论在20世纪获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有赖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这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从二战后期到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在电子、能源、空间等基本技术领域均发生了重大变革。70年代中期以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包括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潭、空间利用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成为这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当代技术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是在规模、影响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技术革命,它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引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物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并且还在继续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E.语言化、社会生活领域内的深刻变化

    当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科技进步使人们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超过前人。人类向科学和人文精神提出的新的挑战,加快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变迁速度。当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艺术流派派别林立,其流派之众、大师之多史无前例,各种各样的思潮和思想家各领风骚十数年或数千年,其具有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使当代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和空前繁荣的景象。在世界各国日益密切和频繁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中,人类思想文化的封闭时代结束,多元化的全球思想文化正在形成。

    战后世界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是人类的交往空前频繁,交往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人类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二是人类在利用最新的技术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三是人类生活的封闭性被彻底摧毁,人类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活面貌在技术革命和传媒革命的影响下,不断革新和加速融合,人类生活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趋同化。

    结 语

    已然身处21世纪的我们,回望刚刚别过的20世纪,太多的悲喜依旧难以释怀,无尽的回味留与后人评说。100年匆忙的历史脚步却踏出了百转千回的别样发展轨迹,人类世界在经历战乱后浴火重生,收获了几多财富,也体验了些许悲悯,如今的人们依然生活在并不全然安宁祥和的世界中,但他们却在审慎而又理性地把握著自己的命运,世界大家庭更多地倾听着来自各方的声音。也只有在现今,在如此一个联系空前紧密的全球化时代,全世界人们的命运才能环环相扣、血脉相连。在本文行将结束之际,笔者祈愿在未来的岁月里,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们能够以史为鉴,真诚面对,相互依存,共谋发展,因为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相关热词搜索: 半个 思考 世纪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