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潜心学之学问研究(1)

    时间:2021-02-23 07:5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主题导引:

    世界万物都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着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更加开阔我们的视野。以广阔的视野、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看待事物,我们会产生诸多不同的感触。读名著、研精髓、探意蕴,潜心学习,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收获与感悟。读下面的文章,试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有过这样别于他人的认知?

    时文传送

    点球中的科学

    □朱建群

    足球是许多人都爱看的体育项目。复杂多变的战术组合,娴熟高超的个人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特别是互罚点球决定胜负的紧张场面,更是令人难忘。你想过没有,罚点球里面也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1998年夏天,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之间的点球大战让所有的现场球迷和电视观众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场上比分6∶5,阿根廷队领先。轮到英格兰罚球,如果这个球进不了,英格兰就输了。大卫·巴蒂主罚,你相信吗?就在巴蒂出脚的一刹那,有一个人就感觉到了英格兰的失败!他不是久经赛场的球星,也不是经验丰富的教练,更不是见多识广的记者,而是一个研究核弹的专家。他的判断不是来自幻觉,而是来自科学。他就是英国诺贝尔奖候选人、核弹专家德里克·劳博士。

    德里克博士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成功率最高的点球应该是贴着地面滚入大门的。而巴蒂却选择了一个成功率极低的半高球。”

    其实,早在德里克博士之前,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对罚点球进行过研究。他们经过测试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的!因为根据测试,球从罚球点踢出到越过球门线,经过的时间仅为0.2秒至0.4秒,而守门员看准来球的方向,做出扑球动作,这段时间最少也要0.4秒以上。所以守门员根本不能等到看准来球方向再做出反应,只能在罚球的运动员起脚的同时,向着预感到可能来球的方向扑过去,这样才有扑住点球的一线希望。知道了这一点,您就会明白为什么常常看到点球飞进球门的这边,而守门员却扑向了另一边。他不是判断错误,只是来球方向和他预想的不一致罢了。如果等到判断正确,哪怕动作再快,也来不及了。

    为什么还有占一定比例的点球被扑着了呢?瞎猫碰着死耗子吧,不过,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罚球的运动员经过120分钟的激烈对抗,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点。此外,胜败在此一脚,球员在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球星踢出的点球也难免或高,或偏,或被对方守门员“没收”。现在,不少运动员罚点球时采用“让球贴着地面滚进球门”的踢法,也许是接受了德里克博士的意见。老练的守门员则平时就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掌握各个球员的射门特点,扑点球时,向着球最可能飞来的方向扑去。这是一场体力、毅力和智慧的较量,也应用着科学方面的知识。

    足球,蕴涵着那么多预料不到的和值得琢磨的东西,所以才如此引人入胜。

    (选自《体育人生》,有删改)

    【阅读感悟】

    读罢此文,不禁欷歔,点球背后竟然蕴涵着如此大的学问:在足球比赛中,点球根本是扑不到的,即使扑到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猜对了方向而已。可见,足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还是一场毅力和智慧的较量,蕴涵着那么多预料不到的和值得琢磨的东西。要踢好足球,就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同样,我们要做好学问也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经典阅读

    汉字熏香

    □张佐香

    汉字是一棵历经沧桑的参天大树,即使飘落几片霜染的秋叶,也可能在众生的心头神奇地绽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诗歌、散文、小说,构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

    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凋残的岁月,终于繁衍成恢弘璀璨、阵容强大、意蕴丰厚的方块字。汉字是人类的史诗,凝固的音乐;汉字亦是思想奔流的河床,灵魂飘逸的舞姿,精神形象的写真。

    逆流而上,汉字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汉字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庄子的逍遥云游;汉字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珠落玉盘的琵琶;汉字是太白的杯中酒,雪芹的梦中泪;汉字还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但求一字数根须。汉字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史书传记;汉字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汉字亦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汉字能载道。汉字有妩媚,有温婉;有激烈,有颓废;有儒家之理,有佛家之善,有道家之空。笔力浑厚的汉字既是参禅之壁,亦是入世之门;既是普度众生之舟,亦是叩问苍天之磬。

    我所读到的汉字皆以纸张为巢居,如同古老的鱼群在纸面呼吸。纪实与虚构、抒情与叙事、比喻与对比,通过语法与修辞的手段,人类诸多建筑师在纸上用汉字建构精神的华殿。促使我亲近汉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汉字把我包围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面前拉起一道帷幕。背对人间、背对尘嚣、背对世事的浮尘,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阅读我乐于阅读的。我的灵魂彻底彰显,想象全部释放,汉字的精灵在书中召唤着我、引领着我。阅读汉字是一种幻象,一种飞翔。汉字给予我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比汉字以外的尘世还来得真实。

    我的灵魂在汉字里沐浴,被汉字熏香。我在汉字砌成的心灵的殿堂里静静地梳理爱与美的羽毛。

    (选自《中外文摘》2009年第2期)

    【阅读感悟】

    作者以诗化的语言,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表现形式等角度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用人们熟知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来表现汉字的深厚内涵,表达了自己对汉字的喜爱,以及从汉字中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作者用美文展现汉字之美,不禁让我们对祖国文字生出无限爱意。热爱祖国,从热爱汉字开始;热爱汉字,从学好语文开始。

    美文欣赏

    重拍名著别偏离了

    “中国史心”

    □叶匡政

    我不是三国迷,仍然追看了新版电视剧《三国》,这大概就是名著的力量。

    新版《三国》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空镜、特写,加快了叙事节奏,这大概是它的优势。

    还未看完全剧,我很难做出整体评价。但从导演高希希对媒体的说法看,新版《三国》是想为曹操翻案的。新版《三国》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改变曹操的奸雄形象,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

    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曹操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与奸诈已变得不再重要。很多平反之声,多把“扬刘抑曹”看做罗贯中的立场,或历史的误解,其实并非如此。

    《三国演义》之所以被视为第一才子书,是因为有三绝:一绝在诸葛亮,他既有隐士风流,草庐中能识三分天下,又能尽乎人事鞠躬尽瘁,是知识分子理想的化身。二绝在关羽,有单刀赴会的神威,也有义释华容的恩谊;有达旦读史的儒雅,更有独行千里的忠义,成为一代名将的理想化身,所以会成为历代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崇为“武圣”,在民间与“文圣”孔子齐名。三绝才是奸雄曹操,一句“只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尽显政治家实用主义嘴脸。

    有了前面两绝,“扬刘抑曹”不可避免,罗贯中不过是尊重了中国民间历代形成的公共记忆。一旦用了曹操视角,诸葛亮和关羽的形象势必被弱化。

    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并不是行动和结果,而是行动中蕴涵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有的事成,有的事败,现代人多关心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

    从孔子到屈原,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其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史心”“中国文化精义所在”。所以民间对《三国演义》推崇,更多的是对大人格、真性情的推崇,而绝不是“只以成败论英雄”这种庸俗的历史观。

    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尊重原著精神,哪怕是创新,也会标榜为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

    当下正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缺失不是说没有价值观,而是指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我希望这部新版《三国》,至少标榜的不是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2010年据说会成为四大名著重拍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张纪中版《西游记》《水浒》都重拍了。四大名著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它们的历史穿透力,它们所表现的价值观是经过历史与民众检验的。

    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从一部普通作品中,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庸才的艺术功力,但一旦演绎名著,立即就能现出原形。这也是很多著名导演并不敢轻易染指名著的原因。

    如何把一部沉淀民族历史经验的鸿篇巨制搬上荧屏,本身就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实功力。

    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

    重拍四大名著虽是不错的卖点,但是能成为时代的亮点,还是人们眼中的污点,仍需拭目以待。但我希望创作者,对这些名著能多些检点,这样观众眼里也会少些缺点。

    (选自《今晚报》2010年5月20日,有改动)

    【思考练习】

    1.文章第四段“其实并非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其实”指什么?

    2.在作者看来,为曹操平反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3.对于重拍名著,我们应当持怎样的态度?

    4.阅读文章,归纳一部文学作品成为名著的条件。

    5.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相关热词搜索: 潜心 学问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