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浅谈培养幼儿对乞巧手工制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1-02-25 07:52: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乞巧文化源远流长,手工精细,深受长者的喜爱,但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乞巧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呢?我们认为要从调动幼儿对乞巧文化产生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通过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亲身感受乞巧文化的魅力;走进大自然开拓视野;用游戏手段提升幼儿的技能;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乞巧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喜悦,激发乞巧制作的喜爱之情等途径。成功的让乞巧文化植根于孩子的心中,渗透于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成为幼儿园的教育特色。

    关键词:乞巧文化  艺术活动  兴趣   创作

    创造力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培养,美术活动是重要的手段。笔者所在社区是广东省文化艺术村,乞巧工艺享誉盛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因此,我园充分利用乞巧文化开发园本艺术活动。乞巧文化源远流长,手工精细,深受长者的喜爱,但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乞巧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呢?我们认为要从调动幼儿对乞巧文化产生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走进社区,亲身感受乞巧文化的魅力

    潭山村是“广东省文化艺术村”。每年农历7月7日,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摆七夕”活动。我园师生积极走出园门参观社区的乞巧展,孩子们对惟妙惟俏的乞巧人物表现出由衷的喜爱;对古代人物的服饰产生强烈的好奇;对乞巧板块所诠释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民间艺人精湛的手工艺表示赞赏。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村里的“乞巧制作基地”,观看乞巧制作的全过程。邀请家长助教和村里的民间艺人到园讲解乞巧的由来、制作方法以及讲述民间故事。这样,乞巧文化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对乞巧文化的好奇心也慢慢转化為参与的兴趣了。教师们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把乞巧文化渗透在我园的教学活动中,开展“说乞巧”、“造乞巧”和“演乞巧”活动。既传承了民俗文化教育,又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成功建构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夯实了我园“岭南文化特色园”的内涵。

    二、多管齐下,培养幼儿对乞巧制作活动的兴趣

    (一)用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

    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越广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我园每周均带领幼儿外出亲亲大自然,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观察、了解、认识大自然进一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观察发现的东西越多,知识就越丰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便会在油然而生,进行创作时就有了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应用色彩,自由发挥,大胆创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落叶制作《美丽的秋天》。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到的只是“天气渐渐变冷了”,“树叶变黄了”。此时,要让幼儿制作出多姿多彩的秋天,是强人所难了。因此,我们经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拾落叶,以此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这样,幼儿制作秋天背景时,思想开阔、作品丰富生动。落在河里的秋叶,有的像小鱼的小伞,有的成蚂蚁摆渡的小船。而落在活动场上的秋叶,被他们摆成了小燕子送信。再如:泥工活动“塔”,要让幼儿凭空的捏造出塔,对幼儿来说是较难的,也是枯燥的。因此,我们倡议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参观莲花山塔并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我们把有关塔的资料和图片收集起来举办了一个"小展室",让幼儿充分了解塔的形状、特点,然后制作自己喜欢的塔。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边说边玩,边玩边制作,兴趣盎然。作品形状各异,富有创造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二)用游戏手段提升幼儿的技能

    “游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因为游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自身价值的体验,更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所以,在乞巧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游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创作。例如:中班幼儿在欣赏完“飘色巡游”的命题制作中,教师先带幼儿到装扮区观察哥哥姐姐是如何装饰自己的。然后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戴上头饰玩“神仙驾到”等游戏,最后才让幼儿动手制作。由于有游戏作铺垫,幼儿的创作起来都很积极主动。而且作品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再如:在乞巧制作“有趣的表情”的活动中,教师组织了“美食一条街”的品尝活动,让幼儿两人一组“逛商店”,品尝酸、甜、苦、辣,并用镜子照看自己的表情,请另一位幼儿当小画家,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然后,自己也为别人当小画家,把别人的表情画了下来。由于幼儿是幼儿的亲身经历,轻易就画出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幼儿的绘画、制作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活动目标也就顺利的达到了。

    (三)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幼儿的兴趣

    乞巧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心灵手巧的语言和符号。在乞巧制作活动中,教师用生动灵活的语言能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就拿小班幼儿学画画来说吧!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作画意识不强,往往是由于好动的驱驶才作画。刚开始学画画时,有些幼儿拿着笔不知怎么办才好。让幼儿敢于动笔,对绘画产生兴趣,产生动笔的欲望是小班美术活动的目标之一。采用了谜语、故事、诗歌等形式可增进幼儿的制作兴趣,效果较好。例如:美术活动“小雨滴”。开始时,教师以猜谜雨引入主题:“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幼儿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谜底很快被他们猜到了。在幼儿兴致正浓时,教师直接示范雨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还把雨的变化编成童谣:下雨了,下春雨了,又细又软,飘飘洒洒的春雨;下雨了,下夏雨了,又大又急,雷电交加的夏雨……。这样既能巧妙地把幼儿引进下雨的情景当中,又能丰富幼儿的美术创作灵感。

    三、体验成功,激发幼儿对乞巧制作的喜爱

    为了使幼儿对乞巧制作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时表扬、积极引导,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持续。幼儿操作时,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绝不会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我们不以成人的观点,简单地说些带有批评意味的话,那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失掉参与活动的兴趣,引起厌烦情绪。反之,我们充分肯定每位幼儿作品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幼儿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们对乞巧制作的兴趣。对活动没兴趣的幼儿,我们则以亲切的口吻鼓励他大胆制作,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每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都把所有的作品进行展出,促使幼儿产生想成功的动机和有希望的心情。在评价作品时,我们注重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想象力和创造性。例如:在评价装饰《包包》的作品时,教师先让幼儿相互夸一夸自己的包包;然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包包哪里最漂亮;最后,教师再表扬有创意的幼儿,引导幼儿找出该作品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并提出好的修改建议。此法既让幼儿感到作品被认可的快乐,又不满足于现状,从而增强了再创造的愿望。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探索,乞巧文化已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乞巧艺术活动已建构为我园的园本课程。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开展如何把乞巧文化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努力把乞巧文化教育打造为我园的特色教育,让乞巧文化在孩子心中植根、开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侯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内蒙古教育,1996(08)

    [4]罗梅.《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5] 沈丽华.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社区资源的整合[j] .学前教育研究,2010(5)

    相关热词搜索: 巧手 浅谈 有效途径 幼儿 兴趣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