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主题

    时间:2021-02-27 07:56: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恐怕我不懂詹姆斯·乔伊斯”,这是读者带着微笑所常有的报怨。其实,凡是不能理解《尤利西斯》或不能从《室内乐》读起的人,应从他的第一部书《都柏林人》读起,因为它比其他两本书的语言更简洁、凝练和生动。《都柏林人》是由十五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充分显示了乔伊斯出色的写作才华。这时的乔伊斯还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作为主,但他已经开始将他的创作视线通过景观和场景投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在这部小说集中,他尚未采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飘忽不定的思绪和奔腾不息的意识,但他的一些写作技巧已经表现出了意识流的前兆。这部小说集从头到尾表现出出众的连续性,其主旨和象征意义甚至《都柏林人》中的一些人物,都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出现。小说集以愛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上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的生活经历与种种心态,并深刻地揭示了弥漫于社会中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状态。作者以对场景与景观的细微观察,按四个方面来创作了这部小说集:童年期、青春期、壮年期和社会生活。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按乔伊斯自己的话说,是力图揭示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我的目标是要为祖国写一章精神史。我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因为在我看来,这城市乃是麻痹的中心。对于冷漠的公众,我试图从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种麻痹: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些故事正是按这一顺序撰述的。在很大程度上,我采用一种处心积虑的卑琐的文体来描写。我坚信,倘若有人在描绘其所见所闻时,胆敢篡改甚至歪曲真相,此人委实太大胆了。”

    在乔伊斯眼里,最大的场景爱尔兰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在《一朵浮云》中,乔伊斯借书中人物的眼睛重新审视爱尔兰:“生平第一次,他觉得自己比街上来往的行人优越。破题儿第一遭,他打心眼里厌恶这死气沉沉的、庸俗不堪的卡贝尔街。毫无疑问,要想发迹,必须远走高飞。在都柏林,你什么也干不成。”在这里,自己只能被腐蚀、毒化,沾染上国人的劣根性,“爱尔兰的经济及文化情况不允许个性的发展。国家的灵魂已经为世纪末的内讧及反复无常所削弱。个人的主动权已由于教会的训斥而处于瘫痪状态。人身则为警察、税局及军队所摧残。凡有自尊心的人,绝不愿留在爱尔兰,都逃离那个为天神所惩罚的国家”。乔伊斯认为,伟大作家“都是先有民族性的,正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民族性,他们才最终成为国际性的作家”。同时,乔伊斯又能够从爱尔兰具体的生活中发现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从而超越时空的局限,“我是永远写都柏林的,因为只要我能抓到都柏林的心,我就能抓住全世界一切城市的心”。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作品,是乔伊斯童年的经历和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正在成熟的孩子,住在一条名叫“北理奇蒙德街”的“死胡同”里。出于对朦胧爱情和对理想本能的追求,他渴望在“阿拉比”市场为自己心目中的姑娘“曼根的姐姐”买件礼物。当他左思右盼的星期六终于来到时,早先答应给他钱的姑父却迟迟不归,随后又因火车耽误了时间……最后,他好不容易进了集市,此刻,大厅里已是黑灯瞎火,一片昏暗丑陋,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的美好理想受到了无情的嘲弄,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这篇小说是乔伊斯早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一篇,但却充分显示出乔伊斯对景观空间描写的大胆尝试以及他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非凡才华。

    在乔伊斯的《阿拉比》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处对所描写的人文景观和事件的评论,但作者依然告诉了读者他想要读者知道的。这些都是通过看似平淡的对微小事物的客观描写完成的,例如,在小说的开头,乔伊斯没有给我们直接定义出主人公的性格,然而我们却从字里行间对景观的描写中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儿。他喜欢翻一些没有人要的旧纸堆,并在里面找到了一些书页已经发黄的旧书。而事实上,他喜欢这些书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发黄了的书页。可见,主人公是一个有怀旧情绪的男孩。虽然我们从文章的第一段已经感觉到了他生活在一个丝毫没有浪漫气氛的环境里,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冷酷,仍然对生活怀有浪漫的理想,并希望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找到他的理想。乔伊斯通过男孩的叙述,十分自然地只交代了主人公的一部分个性,而这部分个性也正是对文章起决定性作用的个性,决定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作为一个大胆创新、善于实验的现代作家,乔伊斯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对环境和场景的描写都包含着深刻的象征含义。让我们回到《阿拉比》的开头。小说的第一段便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北理奇蒙德街”的“死胡同”象征着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出路可以选择。而街上一幢幢阴森可怕虎视眈眈的房屋和一个个幽暗潮湿,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花园则象征了都柏林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同时也暗示了“我”的浪漫追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失败。

    最后,“精神顿悟”往往需要客观场景的刺激与配合,即通过某种情境或某些事件来唤起人物的感情。在这里“阿拉比”正是所说的客观对应物,想象中的“阿拉比”是“我”的理想境地,而现实的“阿拉比”却刺激了主人公心灵,使他不仅对“阿拉比”而且是对整个他所生活的世界有了一个不同的认识。《阿拉比》中的“我”原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觉十分麻木,正因为他经过了“阿拉比”事件,客观的刺激把他从自己构筑的理想境地里猛地拉了出来。在这个他一心以为神秘浪漫的地方却听到了庸俗的对话,使其茅塞顿开——这里没有他心中的浪漫,这里和他住的地方一样麻木不仁,死气沉沉。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梅·弗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外语系)

    编校:施 宇

    相关热词搜索: 都柏林 瘫痪 精神 主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