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芪仙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1-04-23 07:59: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观察芪仙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寒凝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50例,给予芪仙颗粒口服。西药组48例,给予弥可保皮下注射。疗程12周,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变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5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芪仙颗粒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

    【关建词】芪仙颗粒;寒凝血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Abstract]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qixian Capsule”on diabeticperipheral neumpathy(DPN).Methods:Ninty-eight patients with DP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qixian Capsule”.and 4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Il Meeobalamin imjective one times a day;Syndrome integral,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12weeks.Results:86% total respons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58.6%,The efficacy in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lank group(P<0.01).Conclusion:“qixian Capsule”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Key Word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qixian Capsule”;hanningxueyu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d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痹证、血痹、痿证范畴。据统计,DPN的发病率高,占糖尿病患者47%~91%[1]。DPN早期症状以下肢感觉障碍为主,常表现为肢体末端麻木、冰凉或微刺痛,进一步发展,疼痛可加剧而发展成糖尿病足,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芪仙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0年)。[2]。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④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痛觉异常压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踝反射异常;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⑵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①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②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③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④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⑤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纳入与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病变如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2007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2009年5月~2011年8月间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98例,符合DM、DPN诊断标准及中医寒凝血瘀证辨证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l~81岁,平均(57.90士11.24)岁,DM病程6个月~20年,平均(9.57土7.03)年;西药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0岁,平均(60.62土7.86)岁,DM病程1个月~20年,平均(8.17土5.76)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与病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2组均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中药组给予芪仙颗粒(康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全成分配方颗粒)。方由黄芪45g、桂枝15g、白芍10g、生姜6g、威灵仙30g。鸡血藤30g等组成。西药组给予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419A)500ug,每日1次,皮下注射。2组疗程均为12周。

    观察指标和方法:①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痛、温、触觉障碍)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观察计算时以程度划分,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此障碍0分,痛、温、触觉障碍叠加计算,累计最高9分,最低0分;②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双侧腓总、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③血流变检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ll.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及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疗效评价标准:按198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神经病学会联合推荐的标准,DPN分为四期。0期(无神经病变):无临床表现,所有检测(体征及电生理)异常<2项;l期(无症状神经病变):无临床表现,所有检测异常>2项;2期(有症状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不严重,所有检测异常>2项;3期(残疾性神经病变):达到残疾的l临床表现,所有检测异常>2项。治疗后改善在2级及以上者为显效;改善在l级者为有效;无改善者为无效;加重者为恶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剂对照组积分均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2周的中医症候积分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较多(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较多(P<0.05)。

    讨论

    DPN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则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灼津炼液,致血液黏滞不通而为血瘀。燥热渐耗阴津,津亏气无所附可致气虚,而气为血帅,气虚则鼓动无力亦可致血瘀;气虚日久,则卫外温煦功能减退,久则寒凝。寒凝则血液运行迟缓,血瘀更甚。DPN为消渴日久所成,“久病多瘀”[5]。故寒凝血瘀为DPN的基本病机之一。

    西医研究认为:长期高血糖可致致血中有形成分及大分子球蛋白等增多,引起代谢紊乱,同时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行缓慢,血管基底膜增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使神经缺血缺氧加重,功能受损而发为DPN。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为君,补气卫阳。桂枝散寒温经,活血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络。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活血养血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鸡血藤活血舒筋,祛湿通络。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生姜辛温散风,以助桂枝温阳;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多糖、黄酮、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低血糖、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损伤等作用。桂枝有镇痛、扩血管、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白芍有镇痛、降糖、抗缺氧、清除自由基、抗炎等作用;大枣有抗疲劳、增强免疫等作用;生姜能降脂、镇痛、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6]。本研究提示,在西医控制各项代谢指标的基础上,加用芪仙颗粒能更好的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芪仙颗粒治疗DPN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341.

    [2]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0:49。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7.

    [4]Dyck PJ-Detection,characterization,and stayi‘ng of polyneuropathyassessed in diabetics[J].Musscle Nerve,1998,11:2132.

    [5]徐正正.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特征.中医杂志,2000,41(1):44-45.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相关热词搜索: 周围神经 病变 疗效 颗粒 糖尿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