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浅析闭会期间如何做出彩的地方人大新闻

    时间:2021-02-11 07:57: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人大是个新闻“富矿”,每年“两会季”也是媒体施展十八般武艺“抢新闻”的高峰期,从新闻数量、质量、传播手段和影响力上都堪称上乘。但喧嚣过后,闭会期间的人大新闻却大多不温不火,如何在“淡季”采写出彩的人大新闻?本文通过分析《南方日报》地方版深圳观察近年来的部分人大题材获奖作品,认为增强专业性、思辨性和民生性是掘出“好矿”的关键。

    关键词:人大新闻;专业性;思辨性;贴近民生

    人大是个新闻“富矿”的观点出自当代著名报人、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也是由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并成为业内共识。

    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人大新闻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大多数媒体对于这座富矿的“开采”主要集中在每年各级人代会上,呈现“季节性开采”的特点。如何让人大新闻在闭会期间也出彩,笔者尝试对地方立法和改革创新走在前沿的深圳人大进行研究,以《南方日报》地方版深圳观察近年来刊发的部分人大题材获奖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希望为人大新闻全周期“开采”提供一些思路。

    一、钻研人大制度,越专业越能抓到独家视角

    每条线口都具有专业性,人大新闻因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在报道中尤其需要严谨和准确,对记者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用语规范外,还要深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制度。

    比如,知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能是具有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人大代表的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建议权、批评权、罢免权、选举权、询问权和质询权等。

    深圳是全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自1992年被授予特区立法权以来,已累计制定220余项法规。深圳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新闻发布的载体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由于会议程序性较强,易让记者满足于对会议内容和条例草案的采写,使报道落入窠臼。只有深谙人大制度设置,才能在常规会议中更加敏锐地抓住真新闻,产生独家报道或视角。

    2016年4月29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计划审议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草案)》。但人大常委会主任刚宣读完会议议程,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郑学定即举手起身,从“创新不够、没有突出深圳特色、问责缺失”等方面对草案提出批评,并建议取消将其列入审议议程,退回去重新起草,引起现场哗然。尽管其请求被受理,但事发突然,提议最终因附议人数不够未获通过。

    当时目睹这一幕的媒体有近10家,均未引起重视,翌日仅对草案进行了常规报道。笔者则意识到郑学定是在行使一项权力——会议中临时提出议题即为“动议”,根据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权提出动议。后经确认,这是首次使用动议权,在代表履职和发挥监督职能上具有特殊意义。

    笔者随后第一时间独家对话郑学定,从他为何突然动议谈起,还原事件背后的原委和真相,披露深圳食品安全的现状,写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首次使用动议权》一文。刊发后,迅速在人大代表群中引发强烈反响,对该草案的修改展开热议,同年12月深圳人大还首次针对食品安全举行询问会,该文获得第24届深圳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

    二、增强思辨能力,深挖事件背后深意

    人大是新闻“富矿”,但真正的好矿往往不会简单的显露在表面,需要记者拓展视野、勤于思考、深入挖掘,才能找准矿脉,挖到出彩新闻。

    人大有监督权,但也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在立法决策上,深圳人大坚持与改革决策、与城市发展需求相结合,这也意味着人大新闻可以与政经民生等重大话题、事件产生广泛的关联度。此时记者应尽量跳出事件或法条本身,从各关联角度去思考,剥丝抽茧般找到更有价值的新闻。

    2016年10月25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草案)》,拟破除科技创新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助力深圳形成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而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进行立法,在全国尚属首次。

    该草案从内容和意义上都颇具创新性,本就是硬新闻。但在完成常规报道后,笔者进一步思考: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形成尽管是市场力量驱动的结果,但政府无一例外都在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营造创新环境,又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那么,深圳产业转型仅短短20多年即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创新先锋城市,特区立法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深圳市人大的帮助下,笔者开始对深圳历年立法目录进行全面梳理,发现深圳自1996年开始即利用特区立法权为科技和企业创新护航,至今已出台6部法规,进而得出“深圳平均3年多就出台一部科技法规”的结论。这些法规或为解决企业困境而定,或为填补法律空白而生,或是突破禁区障碍,都在不同时期对深圳企业创新起到引领和护航作用。

    随后,先后采写完成消息稿《深圳又“吃螃蟹”为创新立法》和通讯稿《为创新立法,深圳探路20年》。前者从立法角度点出深圳勇于“吃螃蟹”,敢于担当的改革创新精神,全文仅约600字,但因语言精练,视角独特,立意深远,刊发在南方日报封面,获得第26届广东人大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

    后者则基于上述梳理和结论,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度分析了“市场之驱与政府之手的关系”“如何辩证看待和处理政府、法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三、注重贴近民生,在基层一线抓“活鱼”

    人大工作几乎涉及所有民生领域,与群众利益和诉求紧密相连。比如,在深圳市人大的组织架构中,就有法委、计划预算委,以及监察司法工委、经济工委、城建环资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外事侨务工委、社会建设工委等。这让人大新闻具有极强的民生性和贴近性,沉下去,与基层代表多接触才可能抓到“活鱼”。

    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挖掘与群众紧密相连,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圳土地资源紧约,“垃圾围城”问题由来已久,但垃圾分类推动两年多,却效果甚微。2018年1月,笔者拿到一份“关于深圳垃圾减量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内容详实、犀利。进一步挖掘发现,这是12位人大代表、1位政协委员和1位市民自发调研,6个月里走访了城管、财委、经信等部门,以及16家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企业、部分社区和有关专家后写就,足迹覆盖深圳全市10区,报告字数超过2万多字。

    笔者马上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整个事件背景和阻碍垃圾分类的症结,并录制了视频。视频和文本推出后迅速形成热点,成为点击量超过15万的“爆款”产品,而该份报告后来也被以建议形式提交人大,成为深圳史上最长的建议案。

    二是更多地关注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他们所代表的人群龐大,但掌握的社会资源和意愿表达渠道相对较少。同时,坊间对这类代表的议政能力也多有关注,甚至质疑。多与这类代表接触,既能解答外界疑惑,也能了解到一些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让更广泛人群受惠。

    2010年深圳已至少有700万外来劳务工,占常住人口的80%以上。让其他群体的人大代表替农民工说话,往往只是隔靴搔痒。为顺应变化,深圳在人大代表换届时,吸收谢素珍、姚琼英和黄玲玲三名女工为深圳首届农民工人大代表,但当时其议政能力也被部分人质疑。

    2011年6月,笔者选择在她们履职一年多后进行采访,采写了《“当好人大代表不容易,因为有更多责任”》,真实反映其履职前后个人心态、生活变化及个人努力,既回应外界质疑、宣传农民工代表风采,又了解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和诉求,该文获得第21届广东人大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闭会 出彩 浅析 如何做 人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