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与榕树凝眸

    时间:2021-02-21 07:52: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鉴赏提出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我在备课的时候注重知能人文并重,希望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的眷念感情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寄情于物的写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并仿写,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且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2.教学难点

    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寄情于物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多媒体投影榕树的图片、榕树的植物属性及福建、台湾一带的“崇榕”习俗。)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树冠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榕树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灿烂和芳香,却一向是文人墨客抒情写意的对象。特别在福建、台湾一带,人们在爱榕、崇榕的活动中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在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心目中,榕树最有灵气,最富情感,最能庇荫造福乡人,乡村内外,必有一株以上的大榕树。

    1.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在自修课上进行了预习,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文章的语言很美,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充满了灵气。

    生2:题目是《故乡的榕树》,但我感觉到了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思乡之情。

    生3:榕树是作者故乡的—个典型的物,写榕树就是写家乡。

    师: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阅读之后的感受,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故乡的榕树》。

    2.品味语言(那山那水)

    《故乡的榕树》一文语言质朴生动,文笔绮丽多姿,把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且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赏析语言举例]

    (1)第一段①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2)“我怀念(从故乡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不用括号里的定语成分句子也通顺,那么为什么要用呢?

    明确:之所以要用那些定语,是要让景物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生动感人。这一段描写有画面(闽乡风景画),有色彩(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洁白的石桥),有音响(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汩汩的溪水),有动作(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有感情。这些景物的描写真是一幅逼真的闽乡风景画,栩栩如生。它同诗人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难道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吗?用“我怀念……我怀念……”等诗歌的语言,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第七段中母亲给孩子治癣,把榕树的乳白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似乎”二字可以去掉吗?如果不能,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明确:既表现了作者对树汁治癣的不信,又表现了作者对淳朴而愚昧的故乡人的“卫护”,都是出于对故乡的爱。

    (4)当我爬到树上折榕树枝时,“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着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蹑”字逼真地写出祖母担心孙子掉下来的忧虑和小心翼翼,不出声响,怕吓着孙子的细腻心态。三个笃字,有节奏有韵律,传神地展示出老祖母行走的情态,折射出令人感动不已的人情美。

    3.探究赏析(故乡的榕树)

    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圈画出文中描写榕树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作者笔下榕树的特点。

    师:请圈画出文中描写榕树的词语或短语,并概括作者笔下榕树的特点。

    生4:青翠、树叶茂盛、顽强、苍老、依然顽强的活着。

    生5:苍老、蓊郁、清凉、青翠、遮风挡雨、亲切、默默的、有无限爱心、温柔、高大、魁梧、卷曲。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这两位同学找出来的“榕树”的特点分成了两类,是哪两类啊?

    生(全体):外在的形状和内在的精神。

    师:对了,作者笔下的榕树形神兼备。请看屏幕(屏幕投影写榕树特点的词语)。为什么由榕树会想到故乡呢?

    生6:榕树是那样的温柔,富有爱心,庇护着小村庄里的人们,榕树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生7:榕树顽强、默默的精神正是故乡人的品质和性格,因此,想起榕树,就会想起故乡。

    师:是啊,故乡平常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会引发我们无限的乡愁,你体会到的作者的“乡愁”有什么特点呢?

    生8:乡愁是一种平凡中的不解之情。

    生9:乡愁是一种自豪感,为家乡的精神而自豪。

    生10:乡愁是普通的人、事、景,又是浓浓的心情。

    师:淡淡的回忆,浓浓的乡愁。乡愁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主题,是诗人歌者永远的吟咏。关于思乡的话题历来就是文人笔下永恒不变的主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描写思乡的名句,说说知道哪些?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相思》)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我们一起来感受余光中的“乡愁”,细细品味乡愁的滋味。(播放余光中《乡愁》)

    师:乡愁也许是一些小小的东西,是醉酒的滋味,是等待的滋味。我们虽然还没有真正离开过家乡,没有亲身经历过作家笔下的乡愁,但我们对家乡也一定有过一份曾经的感动。

    4.拓展(这山这水)

    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请以某一景、物或细节作为载体,从记忆深处寻找一份曾经的感动。

    生11:我们家前面有一条官河,河堤都是青石板砌,小时候我和同伴们会赤着脚在上面走,石板凉凉的、柔柔的,像母亲的抚摸。现在,所谓的成长使我失去了那份体验,那份来自心灵的体验。

    师:的确,家乡,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铭记这点点滴滴,因为爱这点点滴滴,就是爱家乡。

    5.课后训练

    品味文章,仿照课文写作方式,选取一典型事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五、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本案例从教学设计上看,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独立的空间,让我们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本人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而是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精神品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本人创设的“品味语言(那山那水)”和“拓展(这山这水)”两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再如“名家笔下的乡愁”这一环节,本人利用多媒体的效果,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有着浓浓的乡愁氛围的音乐情境。在这个空间中,余光中的诗及音乐中的那种乡愁、乡情和乡思,随着音乐符号,流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更深层面的心灵对话,任何的道德说教都无法起到这样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凝眸 榕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