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对国外“热钱”说不等:利率提高吸引国外热钱

    时间:2019-02-07 04:31: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对国外“热钱”说不  粱小民      通货膨胀的加剧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流动性过剩,即流通中货币量过多,是最主要的。   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当然是银行贷款增加和外汇储备增加,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国外“热钱”非法流入中国。这种“热钱”又称“国际游资”,是国际上合法或非法的过剩资本。他们以盈利为唯一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上迅速流动,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在经济过热时会加温,在经济过冷时又会降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九十年代泰国的金融危机,都有这种“热钱”的推波助澜。
      相对于美国经济的趋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房价、股市上扬,形成短期获利的机会。尤其是中美两国针对不同的形势,采取了相反的政策,美联储连续五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9月的5.25%下降至现在的3%,而中国多次加息,年存款利率已达4.14%,与此同时,美元在贬值,人民币在升值,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已破七。更为重要的是公众预期,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度增长,利率还会上升,汇率仍将升值。这就加快了“热钱”流入中国。目前这种非法进入中国的“热钱”保守估计已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基础货币供给增加3.5万亿人民币,这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
      中国是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热钱”的进入如此严重,问题还出在管制不力上。温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这种监管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健全制度,我们有外资监管的法律,但并不完善。尤其是“热钱”进入的手法在不断翻新。法律与制度总是落后于现实的,但如果落后得过多,损失就会加剧。国外有许多成熟的外资管理监管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像墨西哥、泰国这些国家,在受“热钱”冲击之后都修改了原来并不完善的法律,并制定了新的法律。我们也应该随时研究“热钱”进入我们的手法,并及时调整与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全球化的今天,“热钱”流动的方式千变万化,以不变应万变的制度不能保护本国经济安全。
      制定制度并不难,难的是实施。不少进入我国的“热钱”其实都违背了我国的现行法律与制度,它们能进入我国就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进入中国的“热钱”达我国外汇储备1.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恐怕还在于相关部门的失职。
      有一些“热钱”是通过地下金融进入的,这些地下金融机构相当活跃,且无法监管。而且,地下金融很难完全消灭,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在严格审查之下,让它们公开活动,并加强监管,这就是对私人资本开放,允许私人金融机构合法存在。
      “热钱”的进入反映了金融改革的滞后,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深化金融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世界闹粮荒,吃肉惹的祸?  李北陵
      
      西方一些人似平患上“中国威胁症”,每当出现国际问题,总要拿放大镜找“中国因素”。近日,一家美国杂志通过“研究”得出论断:“中国人吃肉增加才是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
      按此杂志的说法,且不说中国肉类消费比1 3年前只增加0.12倍,就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绝对量,也只及美国人均消费的65%,要论对世界粮食紧张的影响,中国怎比得上美国?事实上,出现世界粮荒,美国当首先反省。
      比如,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在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的背景下,投机资金把目标转向粮食投机,这不是客观上加剧了世界粮食紧张々而就在这时,美国粮商还宣布采取“特别措施”,限制顾客购买部分品种的大米数量,这是否有趁火打劫、囤积居奇、促成抢购、着意炒作粮价的嫌疑?
      又如,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富裕国家,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既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导致富国农产品“入侵”发展中国家,沉重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剧了世界粮价的上涨,也破灭了发展中国家借农业脱贫的唯一希望。
      再如,美国等国家实施生物能源计划,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乙醇,鼓励汽车与人“争吃”粮食,更直接导致世界粮食的紧张。这对贫困人口“绝对是场灾难”。
      美国有些媒体,撇开事实真相于不顾,总爱对别人说三道四,这样的新闻操守实难让人恭维。
      墨西哥《每日报》日前发表文章,题目是“石油与食品价格上涨的地缘政治”。文章说,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指出,粮食已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王牌。美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它们正在发起世界“粮食大战”,以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一旦粮食供给出现短缺,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继而可能出现暴动。这样一来,政府就要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谁发动了“粮食大战”  雨 点
      
      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欧盟将成为“赢家”。
      斯特拉特福机构的观点是“在粮食问题上,美国和欧盟将是赢家,它们可以通过建造类似欧佩克的粮食生产者输出国组织来共同制定粮食政策。”
      斯特拉特福机构认为粮食就是权力的工具。它认为,当价格处于高位、市场被扰乱的时候,手中持有可售出的盈余产品的任何人会做的一件事就是积累金钱。这就会重新定义全球权力平衡。
      事情就是如此,美欧将掌握“全球大范围的影响力”,特别是对那些“石油生产国”。尽管美国目前有“乙醇怪癖”,到2010年时30%的粮食都将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但它依旧拥有足够的粮食盈余来迫使那些“粮食紧缺国家”屈从于它。总之,在斯特拉特福机构看来,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将是粮食,而非石油。
      但无论如何,美欧引发的“粮食大战”正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公共设施为何不够“公共”  奚旭初
      
      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5.6%的公众认为,公共设施只实现了为部分人服务的功能。
      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然而公共设施不够“公共”,今天仍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公共设施“缩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公共资源部门化”。
      比如民航机场候机大厅里,专门为少数“贵宾”服务的休息室越来越多,而大量旅客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活动。机场是公共财力所建,候机大厅乃是公共空间,机场却把公共空间卖给“贵宾”。这种做法,实质上不恰当地挤占了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部门化”,不唯机场才有。这些年许多地方都投下巨资扩建火车站、汽车站,规划书上白纸黑字写着重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共服务,设计图上也清二楚地显示了服务空间的拓展,用的资金当然也是公共财政资金。然而竣工 投用之后,公众却发现拓展了好几倍的空间,并没有用来改善公共服务,而是出租给了大大小小的商家。车站坐收租金,当起了房东。公共设施“缩水”还有其他表现。比如曾是“公众精神家园”的文化宫,如今还有几个依然是文化的“宫”?被赶进市场的文化宫,要么干一些没文化或者是“伪文化”的事儿,要么就是将地盘出租去搞什么“以商养文”。又比如有些地方的公园,把绿地变成了高尔夫练习场,在专为富人效力的所谓“优质服务”中谋取富人甩出来的“优价”。
      通过各种途径给不义之财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名曰“洗钱”。那么把动用公共财力建设的公共设施一块块割成“出租屋”换取租金,这种“公共资源部门化”与“洗钱”是否有些相似呢?
      谁也不会公开否定公共资源姓“公”名“共”,但事实上今天一些地方在公共资源的利用方面,明显漠视和牺牲了公众利益。在全社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公共资源不被侵占而更好地由公众共享,不正是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人民币升值进程应当停止  吴向宏
      
      我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主张人民币加快升值。现在是2008年,人民币拖了又拖之后,其升值幅度终于猛一下快起来了,不久前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七”了。然而,对此局面,我却丝毫不感到高兴。恰恰相反,我认为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可能已经逆转,现在人民币应当停止升值。
      直觉告诉我:目前的形势下,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潜在危害相当巨大,绝不可不察。
      首先,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过去的中国出口顺差导致的人民币走强,变成国际金融体系危机导致的美元走弱。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已经不再是中国对外贸易自我平衡机制所推动的一个内在的、健康的过程,而变成了遭到国际金融震荡冲击时的外在的、应激的反应。再通俗一点说,现在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因为基本面,而是因为资金面。升值进程已经“泡沫化”。而这种泡沫化进程随时可能反转。
      其次,国际油价在去年底的高涨以及粮价在最近的上涨都说明,过去几年的所谓全球流动性过剩时期,已经从开始的资产泡沫阶段进入到资源类商品乃至基础类商品的价格补涨阶段。按一般规律,这可能预兆着通货膨胀进入末期,也就是说,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反转也随时可能发生(事实上有些专家认为这已经发生)。很多人最近游说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理由,都是说它能抵消通货膨胀。但从全球角度看,通货膨胀很可能并不是今后几年的最大经济威胁,流动性紧缩以及随之带来的普遍衰退才是。
      最后,从疏导热钱流动的角度看,鉴于目前中国国内资产价格已经高企,以及热钱在境内已经基本完成建仓的事实,境外资本继续大规模流入境内寻求增值的空间已经不大。亦即,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防止热钱流入的意义已经不大。与此同时,上万亿短期投资流出中国的可能性却不断增加。假若前述两种反转――美元由弱转强,或者全球流动性过剩转为紧缩――的任何一个发生,哪怕只是出现苗头,都有可能导致目前在中国持有惊人高仓位的热钱流出中国,从而成百倍地放大流动性紧缩危机。而人民币如果继续升值,无疑是给热钱继续让利,鼓励其出逃。
      总之,2008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出现数个拐点。为防止中国金融体系在拐点到来时再度措手不及,货币政策应当具有前瞻性,在目前或许就应当果断停止人民币升值。
      
      “世界第一桥”为何开通就塞车  李 龙
      
      自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开始,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向社会车辆开放,南北两岸车辆蜂拥上大桥。由于大批观光车辆涌上大桥,加上不少车辆违规停车、慢速行驶,影响了杭州湾大桥的安全顺畅,安全指挥管理面临考验。
      很多人很自然地将大桥塞车与国民素质联系了起来。确实,类似“有人站在栏杆边上往大海里方便”、“一些家长抱着小孩爬到护栏上”、“不少车辆在紧急停车带上停下来,有人看风景,还有人拍照留念”这些不雅行为,让人没办法不责备国民的素质。因为按规定,在大桥试运营期间,桥上是严禁停车观光的。可惜不知道是这个规定本身太过于软弱,还是公众习惯了规定的流于形式化,使得其根本不具有约束力。
      然而,将杭州湾大桥的堵塞之过全部推给游客,似乎也有不妥。拥有多项“世界第”纪录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设计之初就带有观光功能。据报道,“海上观景平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正中,占海域面积达12000平方米,目前观景平台一层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估计全部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并对外开放。”而且大桥连景观灯都齐备,分明就是告诉公众――杭州湾大桥是一个不错的风景观光点。既然是风景点,游客在其开通之际参观旅游,看起来也是在情理之中。
      很显然,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在高调宣扬着杭州湾大桥的观光功能,另一方面却又在急于通车的同时而忽视其观光需求。为什么将大桥通车日提前到“五一”这天?明知道这期间游客众多,会给交通带来压力,却不懂回避。这是否与我们长期以来的节日剪彩助兴有关?其实如果避开“五一”小黄金周,选在其后的某天通车,应该不会出现游客观光而疯狂堵塞交通的情况。
      退步说,即便我们可以指责国民的素质低下导致大桥的塞车,那么眼下要做的是,应该反思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通常而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与个人权利的实现息息相关。一个人,只有其作为个体的权利得到保障,才能便于其参与公共管理。而当其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其个人素质也会得到同步的提升。就杭州湾大桥而言,如果公众在其通车时间上、在其旅游观光上,甚至在其通车后的管理决策上有发言权,能以主体意识参与到大桥的公共管理中,那还会出现因观光而堵塞交通的低素质表现吗?
      
      绝子孙粮,断子孙路  黄哲雯
      
      温润内敛的和田玉,因其历史文化沉淀、不可再生的资源稀缺性以及独特的投资价值,十年间价格飞涨。如今,一块和田玉几经倒手,可卖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在这样的利益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新疆玉龙喀什河道疯狂采玉――据4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最疯狂的时候,玉龙喀什河同时有两三千台挖掘机发出轰鸣。当和田美玉把很多人的口袋变得殷实的同时,玉龙喀什河却付出了极大代价:水土流失严重、两岸植被被破坏、安全度汛危险。
      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问题是,这种竭泽而渔的滥采滥挖,其恶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不幸的是,等到恶果显现、相关部门下力气整治之时,往往已是“无力回天”。个别人从中发了财,而当地生态环境却要为此付出近乎灾难性的代价。
      对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表面上看,是市场需求、商业炒作所致,而深究起来,相关职能部门脱不了干系。当各地都在为缺少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而发愁时,一个地方一旦发现某种可立即换来真金白银的资源,相关方面自然欣喜万分。其加速资源开发、振兴地方经济的用心,往往远大于着眼长远、保护子孙后代生态环境的用心。
      比如,为了吸引外来投资,2004年始,和田先后召开了和田玉石旅游文化节、和田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大大提升了和田玉的名气。地方自然从中受益,当地GDP、财政收入均相应增长。但相关部门可能没有料到,“到玉龙喀什河里捞玉去”的一个邀请,对和田玉演变成今天的“疯狂石头”,起着多大的推动力。
      事实上,目前在一些地方的滥采滥挖中,环境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其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有时,“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句话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尤其是环境一旦受到致命性打击,往往几十年都难以修复,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
      核心的一点,地方经济需要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绝子孙粮、断子孙路”。“如果不把和田玉当成一种产业有序地开发,到时候,让我们和田人引以为豪的玉龙喀什河就只剩下眼泪了”――但愿这句饱含酸楚的感叹,能让相关管理者悟出点什么,并让所有正在打资源牌的地方悟出点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 热钱 不等 国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