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钟南山,院士何来痛心?]院士工作站成立条件

    时间:2019-02-10 04:32: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最近有一件事情很刺激我――11家世界著名生物医药类杂志主编在相互提醒,今后要多注意来自中国的论文。当前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踏实。”在2011年11月24日召开的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钟南山院士痛批了中国科技界研究论文的四宗罪:造假、抄袭、伦理问题、一稿多投。
      “浮夸,会毁掉一批人才”
      去年10月,钟南山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在2010年的年底,在包括《新英格兰杂志》等在内的11家世界著名生物医药类杂志主编参加的会议上,当讨论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时,知名杂志的主编竟然相互提醒:今后来自中国的论文要格外注意和审查。
      因为这些主编发现,近年来,在这些杂志上刊登的中国科技界论文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来自中国作者的科技文章,很多都存在伦理问题,科研数据竟然也造假;除此之外,抄袭和稿件重投的问题也较为常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钟南山说,收到这封信之后,他很痛心。
      于是,便有了在那次纪念大会上,钟南山义正词严地警醒当下科技工作者的一幕。“科技界更需要科学的,正确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不仅包括做事,也包括做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不仅要敢闯,还要实干。可是当前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踏实。”
      作为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钟南山的经历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年到英国进修;1981年回国,历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的履历看似平顺得令人羡慕,但同样也经历了时代的淬炼。
      “1960年,我和大家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走出了校园。近50年过去了,我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上大学时各种‘运动’不断,缺乏一个安宁的环境。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即使是在当锅炉工的时候,我也研究怎样才能铲更多的煤。”在广州医学院2011届毕业典礼上,钟南山和毕业生谈起自己的经历。
      
      “有目标和追求非常重要。人往往是有兴趣的东西没有条件去做,没兴趣的东西却非做不可。当时组织上安排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和治疗,我不喜欢,我真正的兴趣是在外科。但既然做了,就要将它做到最好。”
      也许是因为这一代知识分子特殊的成长环境,钟南山说自己这一代人“不管是学术还是经济等领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浮夸。”所以,他对当前的学术现象忧心忡忡,认为这样的风气会“毁掉一批人,一批很有才华的人”。
      医患关系为何剑拔弩张
      “目前,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甚至发生了一些世所罕见的事情。”会上,钟南山说,同仁医院的病人砍伤医生事件、东莞病人砍死医生的事件,都反映出医患关系极端地尖锐。
      “南海红会医院的‘活婴当死婴弃’事件,如果这个婴儿的母亲不是外来工,而是某领导、企业家,医护人员还会这样处置吗?为何会因人而异?汕头一个妇女本来是要安胎的,却在医院里吃到堕胎药,到最后,医院连最基本的责任都不能承担。东莞某个大医院,孩子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打了一针,却死了。孩子的一页病历被撕掉,医生说是‘没写好所以撕了’。”列举了一些医患纠纷和案例之后,钟南山一字一顿地说:“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岁医生神圣职责的亵渎!”
      钟南山说,医患关系变得尖锐,固然有制度上的种种缺陷,然而,医生人文精神的沦落难辞其咎。“医者不能干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广东人的特点是包容,务实,我希望这些特点要进一步发扬。”
      就像这次在会议上的直言不讳,钟南山在很多公开场合发表的“心里话”都非常大胆,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比如,在慢阻肺的宣教活动上,钟南山直言:“由于环境污染,广州人的肺变黑了。”这让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相当难堪。
      事实上,从“非典”后,钟南山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公共突发事件代言人”。顶着压力,钟南山说,他乐于做这样的代言人。“经过‘文革’的正反经历,我基本上都看透了。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我现在都70多岁了,想随心所欲地讲些真话。在医疗体制和医疗人文方面,我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一些事,推动后来人更加勇敢。”
      “作为专业人士在公共场合发言,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有亲身感受、有把握、有根据的话我才去讲。”钟南山说。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对“非典”病原体的坚持判断,让世人记住了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南山风格”。这也是在中国,人们第一次发现,踏实、严谨又勇敢的科学精神是如此震撼。
      2003年的春天,中国突发SARS疫情,钟南山院士开始为世人熟知。很多在钟南山身边的医护人员都倒下了,他却自始至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并且勇敢、诚实、科学地观察和研究这一突发的不明疫情。
      钟南山是第一个公开质疑中国疾控中心“衣原体说法”的人,并明确表示按照这个思路的治疗是无效的。这给中国最权威疾控中心下了一张挑战书。
      在人心惶惶的时候,钟南山的否定无疑暗藏着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当时就有朋友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差之毫厘,都会影响你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在钟南山等专家的一再坚持下,广东省SARS临床治疗方案最早摒弃了“衣原体治疗思路”,这令广东省SARS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最终。世界卫生组织也正式确认,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在全球科研专家的通力合作中,钟南山被认为是一位“始终清晰,治学严谨又富有协作精神的巨擘”。
      在紧张地抢救病人的同时,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临床实践证明,钟南山的选择是对的。这位院士不仅没有因此名誉受损,还成为SARS惶恐高峰时期民众的定心丸、灵丹妙药和救命稻草。
      “非典”时期,去病房探视“非典”感染者,他基本上不戴口罩。每到冬天,钟南山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每次坐镇专家门诊,他总是能提前一个小时开诊;省内医院请他前往紧急救治,他从不推诿;年逾七十的他还在坚持查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拉着病人的手,耐心地倾听病人诉说。
      在多个场合,钟南山一直在表达这样的心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就会达到国富民强。”

    相关热词搜索: 何来 院士 痛心 南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