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关于中国通货膨胀容忍度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0-11-20 20:19: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方超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物价上涨严重,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过快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但是,这一系列政策对经济的稳定效果并不明显,投资需求持续上升,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特别是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由3%提高至4%或5%,当然反对的意见也不少。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阐明我国是否有提高通货膨胀目标容忍度的必要,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容忍度;
    通胀预期;
    负利率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97-02

    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的,都呈现出一种加快的增长趋势,而未来的通胀预期也并不乐观。虽然这一轮的物价上涨,相关当局都表示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是较温和的,但是其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后果,物价的快速上涨给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日常的米面粮油到石油、天然气,几乎涉及到百姓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消费品价格的逐次走高,大大增加了居民的直接生活成本。

    CPI的增长屡屡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这显示出物价持续走高压力很大,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我国应提高通胀容忍度,将CPI设定的警戒线由原来的3%提高到4%甚至更高。央行的前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由于我国价格扭曲的时间过长,而价格手段的运用必然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所以只要恶性的通胀不出现,不长期处于一个负利率的状态下,中国将通胀目标放宽至5%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这一论断出来后,争议不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双方都各执其词。

    一、通货膨胀容忍度的设定依据

    在分析中国是否需要提高容忍度之前,笔者想略微分析下通胀容忍度的设定问题。通胀容忍度,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国政府或央行对通货膨胀设定的一个最高限额。一般来说没是有明确的数据的。国际上通用的容忍度是3%,欧洲央行的目标则设为2%,而中国的通胀容忍度和国际大多数地方一致也是3%,那么这个3%和2%这些数据它们得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就是3%,2%,而不是5%,6%,乃至其他数字呢,这些约定俗成的数字又是怎样估算出来的呢?

    首先,一定程度的通胀是被认作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由于名义工资等价格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粘性,难以向下调整,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导致实际价格调整的重要原因。其次,通胀目标水平不可以设定的太低,如仅仅比零通胀稍高,经济受到负面冲击因素时,容易进入通货紧缩,不利于宏观稳定。最后,通胀水平太低的情况下,名义利率往往会较低,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利率向下调控空间很小,制约了利率工具的在经济衰退时的有效发挥。

    在上述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粗略解释为什么中国设定3%的通胀目标,欧洲央行设定成2% 左右。当然这也是基于经验做出的一种规定,这里面还要考虑到经济体的私人部门对通胀的容忍程度和灵敏度,不能设定太高,也不能设定太低,太高的通胀目标会导致通胀预期高且不稳定,不利于宏观稳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像有些国家通胀目标设定较高,如印度,那是因为印度经常保持两位数通胀,但宏观经济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是与其私人部门的通胀容忍度和灵敏度息息相关的。

    在弄清楚这个设定依据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么严谨的一个数字,或者可以说成一个规定,按理说就跟法律条文一样应该是作为标杆的,擅自改动它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二、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的优势

    第一,很多专家认为只要通货膨胀没伤害到增长,就需要且可以“容忍”。虽然容忍通胀会给公众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但是如果为了防止通胀而损害到增长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况且公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损失是可以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手段来弥补的。中国社科院也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是可以考虑上调的,这样才能为推动资源价格的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二,很多专家认为我国应根据特有的国情,摸准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的适中的通胀目标。他们认为,由于经济增长率不同,国际上将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其实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属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状况、模式等等都区别于西方国家,CPI的控制目标应该比西方国家高,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速、资产回报率等情况。我国完全可以针对当前经济转型期的特点,以若干年为周期设定一个通胀目标,并根据经济增速,来估算并设定一个适中的通货膨胀目标。

    三、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的劣势

    上述观点看似有理,但笔者却认为“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这一倡议并不适宜,考虑的并不周到,或者说稍微激进。相反,我觉得宁可提高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容忍度,也不宜过度提高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因为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是各国央行进行货币政策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个是不应该、也不能够轻易改变的。

    首先,目前官方公布的CPI数值很可能是被低估了的。一方面,CPI包含的“一揽子商品”的构成中,食品类所占得比重较大,而能源、住房、通行等方面所占比重却比较小,所以存在低估通胀的可能。另一方面国内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顺畅,因为我国国内的物价受到政府颁布的各类政策影响。

    其次,长期的负利率极大的损害了经济。去年自2月的CPI达2.7并超过1年期的存款利率后,往后至年底连续11个月的实际存款利率都是为负的。而今年短短半年来,央行多次加息也是剑指负利息的。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我们人为的抬高通胀容忍度,将会使得原来很高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升高,从而会使货币政策陷入一个更加困窘的局面,而负利率对居民财富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将会滚雪球似地越来越大,以致消除难度更加大,这一切都会使得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变得艰难。

    最后,如果真的提高通胀的这条警戒线,将会引起居民的恐慌,如果加上市场中不法人士的投机炒作,很可能会引起部分商品的非理性哄抢,促使最终物价的上涨幅度超越通胀容忍度的提高幅度,伤害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金融持续和市场次序。

    所以只要采取及时妥当的措施,我国的通胀局面不大可能全面失控。所以,笔者认为,相较于提高通货膨胀的容忍度,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应该对缓解当前的通胀压力更有益处。

    四、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虽然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很多可以抑制物价的因素。第一,从国内看,我国有保持住粮价的物质保证和基础条件。由于连续几年的大丰收,我国的粮库十分的充裕,而蔬菜类食品的价格是具有短期性以及周期性的,在我国大多数的农副产品我们都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而这些都是有助于稳定粮价预期的;
    同时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粮价影响不大,我国粮食对外依赖性不大,大多靠自给。第二,这两年各项十分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加上我国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供需现状,也会有效降低通胀预期。第三,由于国际市场商品向国内的价格传导并不十分顺畅,在短期内,我国的CPI受到国际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第四,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16条政策旨在稳定物价,同时各部委的物价政策也逐步推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国内物价的稳定。总的来说,尽管2011年的通胀压力非常大,但物价持续、全面且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解决当前中国的通胀问题,首要的是减少货币投放量,以遏制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及时、正确地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政策基调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需认真贯彻,把握实施重点和力度,就能走上预期的轨道。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议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被新西兰于1989年率先采用并取得了成功,随后,瑞士、德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陆续步其后尘。大部分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降低和引导通胀预期、减低通胀程度、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信誉度以及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改善通胀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将3%~4%作为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区间目标值,为了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控制目标尽量相吻合,央行会依此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规则性以及灵活性的统一,促进货币政策日趋透明,物价的长期稳定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

    第二,积极调整市场中的供求结构,保障农产品的供给。首先,我们应增加国内农产品包括粮食的供给渠道,而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实施良好的基础上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其次,运输调配要进一步完善,使绿色通道畅通起来,保证市场供需的相对稳定;
    再次,联合金融、财政、物价、工商等行政部门,建立一个统一的价格预警和调控机制,完善法制法规,对于投机倒把、恶意炒作等不法行为加以严惩,使农产品价格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补贴机制,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动态机制。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笔者认为,深化改革与控制通货膨胀并不是矛盾的,改革不一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很多人在物价上涨时主张放缓一些改革措施出台的想法是有待商榷的。改革有利于良性竞争的开展,有利于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理顺,从长期来看,是有助于实现物价的平稳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吸收以往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淡化经济处理中的政治味道,尊重经济本身的规律,尊重市场固有的法则,进一步深化改革。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Bernanke.Ben.S,Thomas.Laubach,Frederic.S.Mishkin, Adam.S.Posen.Inflation Targeting: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2]杜迎伟、郑豫曉、赵庆光.我国央行通胀指标选择探讨[J].中国金融,2009,(11).

    [3]卢宝梅.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9,(01).

    [4]陈涛.多目标: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9).

    [5]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容忍度 通货膨胀 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