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鼻咽癌侵犯颅底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鼻咽癌侵犯颅底是几期

    时间:2019-01-11 04:26: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CT显示侵犯颅底的范围、分型、复发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70例上行型侵犯颅底组及153例发展下行型局限型的患者常规轴位扫描,部分加扫冠状位扫描。可疑复发者常规增强扫描。结果:其中颅底侵犯组以颅中窝骨质破坏最多,占98%,其中蝶骨受侵最明显。分型分硬化型、溶骨型和混合型。颅底复发者在270例中占54例,153例中占14例。结论:CT对鼻咽癌侵犯颅底表现,显示侵犯范围,分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早期发现复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鼻咽癌;CT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14-02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约1/3的患者颅底骨破坏[1]。本院处于贫困山区,前来就诊患者大多临床症状明显,多数患者有颅底侵犯,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笔者搜集本院1996~2002年收治患者423例,其中颅底骨侵犯270例,就其颅底CT 表现及放疗者复发的随诊情况做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70例患者中,男206例,女64例,年龄17~80岁,平均48.2岁,均根据鼻咽癌发展倾向性,划分为上行型侵犯颅底组,主要临床症状有涕血,头痛,耳鸣,鼻塞,偏头痛,听力下降,复视,颈部肿块等。有完整的放疗随诊追踪资料,其中3年内局部复发54例,远处转移15例。另有153例为发展倾向性,为下行型或局限型未侵犯颅底,以此为对照组,男109例,女44例,年龄21~76岁,平均48岁,其中3年内复发14例。以上鼻咽癌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其中低分化鳞癌占95%。
      CT扫描:使用东芝XPeedⅡ型全身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部分加扫冠状位扫描。常规轴位层厚5 mm,层距5 mm,向舌骨方向连续扫描,向上范围包括蝶鞍,海绵静脉窦,颅底骨层面部分2 mm层厚,2 mm层距薄层扫描。骨窗显示:窗宽2 000 HU,窗位250 HU,软组织显示:窗宽500 HU,窗位30 HU,可疑复发者,常规用静脉团注60%泛影葡胺50~100 ml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侵犯部位
      270例中,颅窝骨质受侵最多,达265例,占98%,其中破裂孔扩大210例,占78%;卵圆孔受侵180例,占67%;海绵窦受侵31例,占11%;蝶骨受侵250例,占93%,其中,翼突根部240例,蝶骨体215例,蝶骨大翼85例,翼突板75例,蝶窦90例,蝶鞍21例;岩骨尖167例,占62%。前颅窝骨质受侵90例,占33%,其中眶尖、球后及筛窦所侵20例,占7%,后组筛窦受侵90例占24%。后颅窝斜坡骨破坏130例,占48%。
      2.2 CT征象
      根据颅底骨受侵特点有硬化性、溶骨性、混合性改变[2]分3型:① 硬化型:骨松质内大片致密新生骨影,局限性高密度影,骨皮质增粗、毛糙,但外型无明显变化,本组病例有78例,占29%,多局限于颅中窝,蝶骨翼突根部最常见有55例,表现为翼突根部呈片状高密度影,其中心腔消失,被高密度充填,但骨外形正常。② 溶骨型:骨质密度降低,吸收破坏范围大者,大片骨质消失,被肿瘤软组织影代替,本组病例167例,占62%,其侵犯范围最广,可表现前、中、后颅窝骨质同时受侵。③ 混合型:成骨与溶骨现象同时并存,此种较少见,本组25例,只占9%。
      2.3 颅底复发的表现
      在本组中表现为新的颅底骨破坏或原有骨破坏区范围明显扩大,并有软组织充填,增强后软组织明显强化的为复发。270例中,3年内复发54例,占20%,冠状位扫描骨质侵犯部位及范围更清晰。对照组153例随访3年内复发14例,占9%,但多为颈动脉鞘区复发。
      
      3 讨论
      
      3.1鼻咽癌侵犯颅底的好发部位
      本组270例中有265例侵犯颅中窝骨质,颅底骨破坏是肿瘤上行性生长所致,鼻咽顶后壁为肿瘤的好发部位,又因蝶骨最邻近鼻咽腔顶后壁生长的肿块,因此肿块侵犯骨质以蝶骨最常见,根据文献报道,蝶骨中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翼突根部、蝶骨体、大翼、翼突[2]。本组蝶骨侵犯250例,统计其发病率的高低与文献相符。在自然孔道中,本组病例以破裂孔最多(210例),高于卵圆孔受侵(180例),因为破裂孔内虽然有软骨但是更靠近中线,并与鼻咽顶后壁紧邻,肿块向上生长时,易直接侵犯。
      3.2鼻咽癌侵犯颅底的分型
      根据颅底受侵特点分3型:硬化型、溶骨型、混合型。硬化型破坏机制不明。有人认为是肿瘤压迫使骨质缺血、硬化,或对肿瘤反应性增生;有人认为是溶骨性破坏的初始阶段;也有人认为是肿瘤细胞侵犯骨结构同时激活成骨细胞。而此种破坏以翼突根部最常见,文献报道窗宽达2 000~2 500 HU成骨型硬化显示明确,一般不会漏诊,但是当窗宽小于1 000 HU甚至小于500 HU时,不但成骨型破坏难以发现,有时连溶骨型破坏往往也无法分辨,缺乏经验者也会对成骨型破坏视而不见,造成漏诊[3]。如果是技术人员在骨窗的窗宽窗位不规范,会造成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溶骨型破坏一般侵及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自然通道侵犯一般属溶骨型破坏,如卵圆孔、破裂孔表现为硬化缘消失,管道扩大。而混合型较少见,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肿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的同时激活成骨细胞,使溶骨成骨同时存在。
      3.3鼻咽癌侵犯颅底的鉴别诊断
      对广泛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脊索瘤:虽然其颅底骨质破坏广泛,但是其病变常在中线区,起于蝶枕联合处,主要向颅内蔓延,常有散在的、不定型的钙化灶,鼻咽癌肿块一般以咽旁为中心,无钙化,常合并同侧浆液性中耳炎,鉴别不难。②鼻咽血管纤维瘤:一般为10~25岁的男性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反复鼻出血、进行性鼻塞。其破坏颅底多为压迫性破坏邻近骨质,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比鼻咽癌显著均匀强化可明确诊断。③碟窦癌:原发于蝶窦的恶性肿瘤少见,肿块大部分位于蝶窦窦腔内,以窦腔为中心,窦壁骨质破坏,窦腔扩大,而鼻咽癌多破坏中颅窝底,偏于一侧,冠状位CT有助于鉴别。因此在鉴别诊断中,细微的观察、增强扫描及必要的冠状位扫描有重要意义。
      3.4鼻咽癌侵犯颅底直接影响分期及预后
      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制订了新的鼻咽癌TNM分类及分期。根据新的TNM分类及分期,当鼻咽癌侵犯颅底为T3~T4,归为Ⅲ~Ⅳ期,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一般都不采用手术。因此对于鼻咽癌的治疗要有较准确的定位与定性。CT侵犯颅底的范围对放射治疗前制定放疗计划和放射剂量有重要意义。CT扫描,初诊时不能忽视其分期的作用,而仅满足于病变的定性。但在放射治疗中为避免脑照射,放射剂量及设野常受限,本组3年复发率为20%,而对照组复发率仅为9%,明显低于颅底侵犯组。因此对颅底侵犯患者放疗后复查,应采用颅底薄层扫描,必要时加冠状强化扫描,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的复发病变。
      3.5鼻咽癌侵犯颅底的CT价值
      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表现,显示侵犯范围,鼻咽癌的分期,制定最佳放疗计划及早期发现复发有着重要意义,虽然CT与MRI相比较,MRI观察软组织及肿瘤沿神经蔓延优于CT,但CT显示骨皮质优于MRI,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较清晰,并且由于CT 价格低廉,应用广泛。因此在鼻咽癌诊断中仍然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影像科医师对鼻咽癌侵犯颅底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漏诊,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Chong VFH,FanYF,Khov JBK.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intracranial spread:CT and MR characteristics[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6,20(4):563-569.
      [2]陈宪.以CT为中心探讨鼻咽癌的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1):690.
      [3]田培林.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1):684-686.
      (收稿日期:2007-08-06)

    相关热词搜索: 鼻咽癌 临床 诊断 侵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