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人间岂可无礼】岂可

    时间:2019-01-19 04:29: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礼别尊卑”是说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分别遵守相应的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博文约礼”,才是大写的人文。   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个大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体现。周王朝时的官制以及其他制度已经非常完备,所以就有了《周礼》,据说是周公所作。除了记载设官分职的政典,还有诸如田制、乐舞、纳税、兵役、礼俗等等,是一部制度大全。
      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士大夫常常要举行各种不同的礼仪,《仪礼》一书就是阐述这种礼仪。
      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不断阐释说明《周礼》、《仪礼》。形成了《礼记》这部著作,《礼记》的内容广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人间的秩序
      《周礼》、《仪礼》、《礼记》是儒家有关礼的三部经典著作,合称“三礼”。后世对“三礼”有很多研究。《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等都是。
      所以说礼的含义很广,是儒家追求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冠之以礼,这很能体现儒家思想的高明之处。现代社会受西方影响很大,注重平等,其实礼与平等并不矛盾,礼已涵盖了平等而比平等更具丰富的文明精神。
      《礼记正义》里说:“夫礼者,经天地;理人伦,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天地未分一派混沌之前就有礼了,那么,这个礼是什么?显然这个礼就是道!就是自然!接着说:“物生则自然而有尊卑,若羊羔跪乳,鸿雁飞有行列,岂由教之者哉!是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羊羔跪乳,鸿雁飞有行列,这不是谁教的。这是自然尊卑决定的,“三才”是天地人,有了天地人。尊卑自然就有了,秩序一一礼也就有了。这里的尊卑不是现在的尊贵与卑贱的意思,尊卑是讲位置的不同,比如《周易系辞》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说天很高很远,地很低很近,所以尊卑是讲位置,没有褒贬的意思。周易对地的评价是“厚德载物”,天地本是一体,只有位置不同,何有“尊卑”之分?现在我们一讲礼。就想到“礼别尊卑”,以为这里有褒贬。有鄙视,这是误解。
      
      礼的“社会成本”
      “礼别尊卑”是说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分别遵守相应的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我们很熟悉一句话叫“礼不下庶人”,常常把它与另一句话“刑不上大夫”连在一起,成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把它解释为:老百姓得不到应有的礼遇,当官的不受刑法的制约。这当然是断章取义,如果儒家的礼是这样的话,儒学早就灭亡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两句话出自《礼记曲礼》。原文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要注意断句时“礼不下庶人”之后应该是句号。这一段话讲了三件事,从国君抚式到礼不下庶人,是讲抚式之礼(式即轼。是古代车马上的栏杆;“抚式”,手抚在栏杆上,身子略向前倾,以示敬意),这是第一件事。“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是讲对大夫的要求,这是第二件事。后面是第三件事,是讲对兵车的要求。把它翻译成白话是这样的:
      “礼不下庶人”只是在抚式这个礼中,庶人无须行礼示敬而已,决不是宽泛意义上对庶人不讲礼。抚式礼中为什么对庶人免礼呢?《礼记正义》中解释得很明白:“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老百姓满街都是,他们忙于生计,穿着打扮不一,所持物件不一,不好统一行礼的,在这里“礼不下庶人”是很人性化的,也是非常自然的。
      
      《论语》,知礼的起点
      汉朝尊《春秋》,宋代后,四书经程朱纠结,逐渐定为主流学术,修学《论语》,渐渐守“礼”。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里讲射箭比赛,“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描述得很生动,登台射箭时彼此揖让行礼,比赛结束下来一起饮酒互贺,争夺虽然很激烈,表现得却很君子。这是君子应该持有的态度,就是礼。这种射箭比赛现在没有了,但这种礼的精神一直延续着。现在的体育比赛,赛前赛后都有相应的礼节要求,比如武术比赛,赛前双方报拳施礼,无论打得怎样鼻青脸肿,赛后还得相互拥抱,表示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这就是“其争也君子”,大家觉得这样才好,才文明,这是今天的礼。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个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子贡说的是富而无骄,孔子认为富而无骄也不错,不过最好是富而好礼,这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当今社会炫富、仇富的心态比较严重,这一方面固然有社会公平环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道德修养的普遍低下也是无须讳言的,道德修养低下的原因就是礼教的缺失。
      对富人来说,良好的道德修养体现出来就是无骄,还要好礼,好礼不仅是在待人接物上要谦逊礼貌,更重要的是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不搞特殊化。社会一定有贫富差别,好的政策不过是尽量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而已,所谓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而是“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社会。
      虽然传统礼教的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但其中仍有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比如《礼记曲礼》所说“�墓不登垄”、“临丧不笑”之类的礼,在今天我们也是要遵守的。
      社会在变化,礼教的具体内容也随着变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礼教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个不能变。《论语・学而》中有一则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对弟子修养方面的高度概括。后来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据此编写成《训蒙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对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诸方面提出应有的礼仪规范,成为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启蒙养正读物。

    相关热词搜索: 岂可 无礼 人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