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北京织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李来宾云帚织就世纪情】

    时间:2019-01-27 04:50: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那天,一个朋友亟亟地打来电话,希望我采写一位92岁的老人。他叫李来宾,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人长寿不说,且以制作“蝇甩子”绝活著名。我特意查了一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蝇甩儿]〈方〉拂尘。”再查[拂尘]条,解释:“掸尘土和驱除蚊蝇的用具,柄端扎马尾。”《戏曲曲艺词典》称拂尘为“云帚”,也叫“蝇尘”。本为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在戏剧中为隐士、僧道、神仙、妖怪使用。有时太监、丫环掸扫物件,也用此物。但李来宾老人制作的不是普通蝇甩儿,而是戏曲道具云帚。看来这位李来宾有些来历!
      
      跑龙套出身的箱倌儿
      
      李来宾,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抚宁县。1925年他13岁时来到哈尔滨,起初当小工。18岁时到华乐舞台跑龙套,当时羌帖(一种军阀发行的货币)刚废,市场上流通奉票(张作霖发行的货币)。跑龙套一天挣一毛五分钱,他足足干了6年。他那时人年轻勤快,跑龙套没活儿的时候,就总在后台帮助箱倌师傅叠戏服。一位叫左成顺(音)的师傅很喜欢他。左师傅说:“小伙子挺有眼力见儿,久后能有点儿出息,我拉帮拉帮你。”这样,李来宾就拜左成顺为师,学三箱(管理三箱的工作),每天刷靴子,管理喷火等道具。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比较简单,但服装却比较复杂,装有水袖的戏服叫大衣箱,装没有水袖的靠头(武生的衣服)叫二衣箱,装靴子、喷火等小道具的叫三衣箱。还有装头盔的盔箱,装刀枪把子的旗包箱。李来宾先学三箱,后来负责二衣箱。解放前,梅兰芳在华乐演出,李来宾贴身伺候,梅兰芳很满意。临走送他3张照片,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的剧照,还有1张便装照,可惜这些照片在文革时损失了。
      扎靠(为京剧演员扎身后背的小旗子)对李来宾来说,确实是绝活,特别是一些女演员,对李来宾的扎靠功夫更是赞不绝口。为什么?扎靠位置过上,绑不结实;位置过下,绳子勒到乳房上,演员受不了。李来宾眼睛毒,手艺好,女演员从身边一过,他就知道这靠应该扎到什么位置上,从来没出过差错。一位叫小八仙旦的演员,在哈尔滨演过之后,一路南下,一路捎信过来,让李来宾跟她走,说绝对不会亏待他。
      
      七十三岁才退休
      
      全国解放后,李来宾到哈尔滨评剧院工作。那时候哈尔滨评剧院是中国四大剧院之一。李来宾仍旧干老本行,但不叫箱倌了,叫舞台队员。李来宾是在解放初期认识刘小楼的。当时刘小楼和喜彩苓到哈尔滨演出,一天挣八块银元。一次演出前,李来宾发现刘小楼穿的衣服有点裂,李来宾在后边给打个褶,前边钉个摁扣,正合适。当时已是名角儿的刘小楼很高兴,问李来宾:“你咋这么巧?”李来宾说:“不是巧。是我仔细看了你脖子后的争嘴窝,我在那里给衣服打褶,前边钉摁扣,衣服就平整了。”
      
      后来刘小楼、喜彩苓正式加盟国营哈尔滨评剧院。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哈尔滨评剧院演得非常火,剧团曾跟着省委书记欧阳钦到南方演出,走一个地方红一个地方,很多时候,坐票满员了,观众就买站票,站着看也高兴。剧团还跟着副省长李延禄到厦门附近岛屿演出,慰问守岛指战员,鼓励他们为祖国统一做贡献。剧团还到过越南演出,在河内,李来宾他们入住主席府,得到胡志明主席的接见,有一位记者拍下了他和胡志明握手的照片,可照片没有到李来宾的手。
      李来宾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虽然与掌声鲜花无缘,但哈尔滨评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小楼和主要演员李子巍、尹玉山、方洪祥等都离不开他的合作。剧院的演员和领导都喜欢他,信任他,多年让他担任舞台队长,让他做服装道具管理工作。在他进入退休年龄后,剧院因为离不开他,就把他退休的日期一再推后,一直等他到了73岁,才让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半个多世纪的奉献没有被忘记,李来宾赢得了同事和朋友的尊敬。在他90大寿的时候,刘小楼等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特意赶来,为他祝寿。
      
      慢工细活出云帚
      
      李来宾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对戏曲的热爱却没有停止。他开始了编织云帚生涯,也算是对服装、道具管理工作的怀念。要说他这手绝活,还是从当年在华乐舞台当箱倌时练就的。那时候箱倌师傅在后台编织云帚,李来宾躲在一边悄悄观察,一来二去,自己就偷来了这门手艺,渐渐他的云帚就编织得有模有样。自此后,李来宾从未停止编织云帚,只是以前工作忙,每年产量不大。那时更多的时间,除了保证正常演出服务外,他还经常修理用坏的道具,也包括修理云帚。现在退了下来,李来宾编织的云帚多了起来。第一批云帚织出后,李来宾就拿到早市上去卖,想不到销路真好。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家住本市南岗区,一次买了好几把,打算送给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说他们在异国他乡特怀旧,而云帚恰好是比较理想的思乡怀旧的念想。
      李来宾编织云帚,犹如绣花一般用心。本来云帚就是一种工艺品,不宜当做平常的驱赶蚊虫、掸扫灰尘的物件用。云帚头上用马尾编织的部分,行话叫做“钟”,就这个“钟”,连捻带编最快得3天,还不算收购马尾、挑选马尾等前期准备所占用的时间。现在农民养马少,为了收购满意的马尾,常常需要跑很远的路程。马尾收回来,再按颜色不同,分门别类挑选出来,有银白色的、灰色的和浅褐色的,其中银白色的为上品。马尾选好了,先编“钟”。“钟”和柄装在一起后,还要在柄的外层用马尾编个套,这样一把云帚才算编就。这是一个又慢又细的活计,平平常常得7到8天,精品十天半月才能拿下来。在市场上,李来宾老人编织的云帚售价400元至600元不等,精品价格要更高一些。李来宾老人不大看重金钱,如果遇见知音,哪怕是精品,价格也好商量。天津一个8岁女童学习京剧,云帚坏了找不到人修理,梅葆玖介绍她到哈尔滨找李来宾,孩子家长给100元。李来宾说:“梅葆玖先生是梅兰芳大师的爱子,和我两世情缘;再说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有志学戏,和我也算同是梨园弟子,钱就免了。”孩子家长不干,说:“九十多岁老爷爷,我们怎敢白劳动您老人家。”好说歹说,老人才留下50元钱。
      
      健康长寿“没有经验”
      
      如今李来宾老人成了道具行制作云帚的名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剧院,都先后向他定制过云帚。尽管如此,他还愿意肩背云帚往江沿早市跑,不为经营,却为了与人们交流有关云帚的感情。
      这样,他的生活就很有规律,早上5点起床,洗涮之后6点出发,肩背云帚架子步行来到江沿早市,和朋友聊到散市,再步行回家。因为不爱吃米饭,总去固定的饼铺买两个烧饼,中午吃一个,晚上吃一个。老人退休金每月1000多元,加上编织云帚的收入,就2000元不止。老人说:“我也算得上有用之人,90多岁,每月2000多块,还算家里的主要劳力呢!我也是个有福之人,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吃穿不愁,还能帮助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四口之家,四口人都挣钱。如今的日子,我年轻时连想都不敢想啊!”
      92岁的李来宾身体很好,笔者问他有什么长寿秘诀和经验没有,他连连摆手说:“没有秘诀!没有经验!”在笔者再三要求下,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秘诀,我这个人一是闲不住,要是一天什么也不干,就难受得不得了,只要有活干,身上舒坦,心里也舒坦;二是生活上习惯成自然,几十年都照一个样子生活,有的人可能觉得腻味,我却觉得顺当,你就说天天逛早市,卖不卖云帚倒在其次,主要是早晨不起来遛遛弯儿这一天活得都没滋味;三是心宽,天大的事也不在心里系疙瘩,有的事在俗人看是吃亏,咱就拿它当便宜。你就说我当年在舞台队做箱倌,有多少人说那是好人不喜干的事,我说你赖人还干不了呢!我觉得在那岗位干到73岁,真是修来的福分,省长也干不到那么大岁数!我干到了,知足着呐!”

    相关热词搜索: 来宾 世纪 云帚织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