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打破虚实方显本然】 虚实结合

    时间:2019-01-29 04:41: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拳学和禅学一样。都是研究宇宙本际和人之本性的。所谓: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不二,拳道一如者是耶。宇宙本际、人之本性和万物之灵、生命之源,都是“道”的别称。“道”是宇宙间一切事象的根源之母,所以人们为了弄清这一本然。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谓的拳学、禅学、儒学和道学等,都是进入“道”之本然的不同法门而已。“道”主宰宇宙一切,一切事象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是宇宙中的一种成分,也是“道”的一个外在形态,故人的能力和形态是由“道”来驱使和改变的。
      “水月相融又相忘。无有情来却有性。”宇宙间不论无情的(植物、矿物)和有情的(人和动物)都润有“道”之灵性,如现在的卫星上天、手机信号、原子、中子等技术性能,都是人们对“道”认识之一。拳学对空气、大地及环境、障碍物等这些物质的利用,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在显现。宇宙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中,有着开合、隐显、动静(大动与微动)、虚实(弥与聚的分布形势)、曲直(波折)、惰性、矛盾、圆融、极则必反、小无内大无外、不均之均、不整之整、不平衡中求平衡的性能表现,而拳学也同样存在。拳学中的夺位、让位、让夺同时(承接)就是“道”性开合隐显。所谓落步六争,就是“道”的不均之均,不整之整,不平衡中求平衡的浑圆本然之开合。拳学中的含蓄,即广狭不二的性能表现,是远近一同的意识开合,能表现出丈外之敌如近我寸间的大即小、远即近的宏观渺茫之感,能表现出丈外即可与敌共争一心的夺位之能,充分体现出“天垂法象,道演自然,布形候气,变形还原”的自然让夺之弹性。
      禅学讲六识统一(鼻、眼、口、耳、身、识),才能显示七识(本能潜在意识),才能显现八识(宇宙基因)。它的法门,是静心去妄。持一久拶;虚实不二,动静一如;表外圆融,主随客动。这样才能达到体察出细微、识大小若一、广狭不二、一动全动的群体相依之矛盾圆融,才能出现天人若一的本然惰性,所谓主客不二,能所俱泯者是耶。拳学在形体上的修炼,要以人身比宇宙,即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气、血、意、神、筋、骨、肉,似宇宙中大气、云、水、光、星球等。然这些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只有八识(即精神)才是“道”之本性。只有精神才能使大脑暗淡一些,小脑光明一些,使之相互平衡,充分体现“植物神经”的功能。不知自身真面目,只因意在自身中。进而要把这个小宇宙溶润于大宇宙中去。自身是大宇宙中的一个外在表现形态。这时,身体和万物是一,精神与“道”是一,万物即我身,“道”性即我精神,“道”(空间内涵的能量)动即我精神动,我精神动即“道”动。万物之力即我身之力,我身之力即万物之能。这样宏大的宇宙整体,何种天敌岂能所挡?所谓精神超越一切,精神主宰你、我、他和它者是耶,又所谓从主动到被动再到主动的主客不二者是。此时的“主动”已不是自我意识的单独之动,自我意识的动,只能顾此失彼的东蹿西蹦的忙碌,顾敌顾不了己、顾意顾不了形。如果身心要非一非二地把意放在身外空间中。则可你、我、他和它,一顾而全顾、一动而全动的相互依动,所谓“加速度”者是。
      虚是“道”之外表的弥漫,在宇宙表现谓看不清的物质(空间中有诸多组成微生物的细胞)。在人身谓意、气、力、神。实是虚的拢聚,在宇宙表现是看得见的物质,而在人身则是筋、骨、肉。然这些都是“道”的外表,在这些中间还有一重天地,即“道”之能量。执虚不对,执实更不对,非虚非实(即精神与空间能量合一)才对,故要打破虚实方显本然,肯定、否定、再肯定。外表的修炼是润化本质外表的,只有外表透明,形成虚实若一,归顺“道”性才谓彻悟本然。所谓“无限野云风卷尽,一轮孤月照天心”者是。然这是小根器之人的渐修法门,大根器的顿悟则是即事而真,本来就没有什么外表和本质之区别,两者都是“道”的本体,不需要修炼什么外形,一切现成,只是心识的不同才有区别,心识转了就是本然“天地”,所谓“万有为空,究妙失宗”者是耶。故要有意想成真的本领才谓大器之人,才能顿彻本地风光。只有弄清“本然论、迷失论、开悟论和境界论”才能有可能进“道”。
      综上所述,要持一势慢慢去品、去悟,思维和形体及动作要多元化颠倒互换,从而达到小惑小悟,大迷而大脱,所谓“迷时物转,悟了转物”者是。又所谓,定心一处,无事不办者是。在修为形势上,即要安心拶性,又要事本如如,不是顿悟不假渐修,而是顿悟也要保印。顿悟之主六祖慧能是此,王芗斋、王选杰也是如此,我的《大成拳顿悟之法门》更是如此,他虽然主张“无路可达,无门却通。由心直现”的无门之门,但中国文字的多重特性还是有另一层面的,其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是万有为空的。然却都是为了达到,从静态、动态、有意和无意上,都能应付外来之力这一目的。都是以心理改变生理、改变物理的形势而进行的,所谓“生物力学”者是耶。
      在具体法门的原则上,要首先设想使自身同时形成上下、前后、左右三个相争部分。上下之部,即头上领,两肩至盆骨底这一躯体,穿融于两腿及两脚之后半部分,使其降于地面,形成对拔之势并向后靠;前后之部,即两肩胛和两个手臂及两条腿与脚的前半部,与上下部的后靠形成对拔之势;左右之部,即两肩胛和两肘及两胯膝,以左右对拔之势外开并向前合而抱之。此势经过量变到质变的持久静耗,就会由势能变成动能,产生骨肉若一、动静是为起伏的弹性状态。己身如具备,须向身外求。进而要向手掌和脚掌(或腕和指部)延伸,也就是三部开合相争之处,要从人体中间放到手脚掌中间(即前后相争部位在手、脚掌的中间),以手、脚掌前半部分为整体的前部位,加重手、脚掌前半部的意念。形成不均之均、不整之整、不平衡中求平衡之势,从而达到点紧身松、意紧神松的目的。进而要使神意再向敌我之空间而放置,顾及你、我、他和它,也可以说是把杠杆支点从我自身放到敌我之间(也可放在敌身之上),所谓支点向外延伸者是也。这样运用兵器时,就可得心应手了,这才是从兵器到徒手的过渡真意所在,所谓徒手是兵器的缩短、兵器是手臂的延伸,又所谓搭手利用手臂,断手利用空气者是。
      中正移身脚撬敌(形可斜但意中之中心要正),意中下绊方能发,抱是加强感应力,撑有余地弹如如,自身结构再结构,犹如阵地去布兵。游走之斗是谓大势,沾身之法是谓小势,然沾身之法即游斗之缩小,自身各部如游斗之势的各路神兵,要一动百援,各部之间要支撬互为,杠杆之势丛丛皆设,使敌触之即在拔根提气的同时,弹而跌出。进而达到识敌“本来就是”拔根提气之势,不假再作手脚,只需触之即可跌出,这才是大彻大悟后的如来,才是向上一路的认识模式。在对敌时要以我之支点,偏拧旋挂敌之前半部分,并使之叠垫支撬其后半部分,以我之前半部分拉连后半部分去击敌的后半部分,我之左右部分相应助之,方谓落步六争之爆炸力。
      在功法练习中,要用杠杆力撬拔着对方而持桩,是 谓无敌若有敌的点紧身松、意紧神松,这样效果就会特别显著增长。试力、推手、试声皆然。要相互搭配,单练时肩撑肘横,双练时方能沉肩垂肘;单练时神顾八方,双练时方能神顾己、意击敌;单练时重虚淡实,双练时方能虚实平衡;单练时身如“锅口朝后”,双练时方能弓弹并神意出体;单练时气势外放,双练时气势含蓄,含蓄则能笼罩和控制敌方,才能守中用中、夺让同时,与敌共争一心。含蓄主要用眼的力波性能,眼如汪洋大水,敌如一叶小舟,尽而含在眼中。使敌在眼波中惰动,而不是眼随敌动,是一大片的整体多顾,而不是有焦距的只盯一点。
      总之,形变则神活,神活则力活,力活则制人而不制于人。拳学和禅学一样,是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热自知,言诠所不及,文字亦徒设。以上只是入门的一段过程,进入拳天拳地后,就不只是这些而已,就会感觉到今是明非,入门之法则将会莫然非非,只能从日记和静下心来回忆起。只有明心见性,见性即见“道”,见“道”后天地将会焕然一新,整个世界通明透彻,大气如水,万物和敌我都似水中之影。此时就如所谓“灵魂脱壳”一样,真我(灵魂、神意)与大气能量相融成一体,原来的假我(肉躯)和敌方如潜在大气中的浮物,真我拉着假我与敌相互错拧而斗,敌之行动特别缓慢,并且阻力重重,这时大无畏精神就会蓦然而生。
      意识转换是顿悟,修炼身形是渐修。然不管是科学和哲学,都是以“意由形生,形随意转”的基础理论而发展的,但是微妙的形体结构,则不是人类意识所能解释的,如内观禅中的安住在“四禅”以上的“深定”,就是一例。故我们研究拳学,要以唯心和唯物两个方面同时人手,方可能有成。在意识转换中,主要体会出“神意出体”置位于你、我、他和它之间。这是主客对换的不二法门,也是从主到客再到主的过程,所以从人就是由己,由己就是从人。要设想自身由意和形两部分组成,意不可在形内,要在形外,从外能感到自身的全部面貌,意在形前如“蜗牛背壳”的拉着形体去动,意如空中之力波,在形体不动变的情况下,能任意起伏、伸缩和调配方向,达此即进入本文之旨了。意虽出身外。但还返照身。意和形非一非二,意变化、形不期而然地随之而变,从而达到意即形的本能活力。由形为主达到以意为主,由本身为主达到空间感应为主。故,意中之形是为重要,意到何处,何处即可出现生命火花,这才为大脱、大放下的精神所在,才可谓胆量弥漫宇宙的扛鼎巨笔。

    相关热词搜索: 虚实 打破 本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