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从词汇看大本营地区客家方言的分片] 客家方言词汇

    时间:2019-02-05 04:45: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词汇比较表明,大本营地区的客家方言分为三片:粤东、粤中为南片,赣南、闽西为北片,粤北为南北混合片。这种分片有语音旁证,也有其历史背景。就小片来说,南片可分为粤东小片、粤中小片,北片可分为赣南小片、闽西小片。其中粤中地区有一种“蛇话”,也是客家话。
      [关键词]大本营区客家方言 南片 北片 南北混合片 蛇话
      [中图分类号]H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4-0141-06
      
      大本营区的客家方言指的是赣闽粤交界地带即赣南、闽西、粤东、粤中、粤北的客家方言。以往受调查材料的限制(主要是粤中,粤北的材料较少),这一带的客家方言内部分片还不是很明确。笔者在李如龙先生的指导下,重点调查了大本营区内的16个客家方言点的词汇,这些点是:南雄(珠玑)、曲江(灵溪)、新丰(客家话),以上属粤北;博罗(客家话)、东源、龙川(佗城一原县城),以上属粤中;梅县、兴宁,以上属粤东;永定、长汀、宁化(曹坊),以上属闽西;于都、南康(横市)、安远(长沙)、石城(高田),以上属赣南。根据前人和笔者调查材料,本文试图作出较为明确的内部分片,并据有关资料讨论分片的历史背景及粤中“蛇话”的性质。
      
      一、南片、北片及南北混合片
      
      从词汇材料看,粤北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留待下文说。其余地区则比较明朗,明显可以分为两片:南片与北片。南片在广东省,即粤东、粤中,北片在福建、江西省,即闽西、赣南,下面是有南北对立的词,分两类说明。为便于下文讨论粤北的情况,粤北的材料也一并列入。标调用调类标调法。
      
      
      (一)南片和北片内部都比较一致的词语
      南片的一致性大于北片的一致性,南片内部一致的词比北片的多。这些一致的词一是共同保留了客家方言早期的说法,如“落水下雨”、“勺�水勺”,而北片在北方通语(尤其是近代汉语)的影响下以及后期赣方言的渗透下,一些说法已经被取代,如下雨说“落雨”、水勺说“勺”;二是共同接受了强势方言粤方言的一些词语,如“火水煤油”、“遮雨伞”、“靓漂亮”、“唔使不必、不用”,而北片还没有接受这些粤方言说法而保持原有说法;另外也有个别词因受普通话影响而都换成了普通话的说法,如租赁说“租”,北片则保留了以前的说法“税”。当然,这三种情况只能笼统而言,要具体分清每一个词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并非易事。南北分片以及南片的一致性大于北片,这从语音上也可以看出:南片见系字多保留k、kh、h声母,与精组细音ts、tsh、s尖团有别,北片多数点已经腭化;古阳声韵字南片多保留m、n、η韵尾,北片大多数点三种韵尾不全,不少读为鼻化韵;古人声韵字南片多保留p、t、k韵尾,北片则大多三种韵尾不全,不少弱化为喉塞音,甚至脱落成阴声韵字。另从大学生校园语言看,南片大学校园语言是客家话,如梅州嘉应学院,只要是来自梅州市属各地的客家学子,无论同不同县,双方都可用自己的家乡话交流。北片大学的校园语言是普通话,如赣南师范学院,学生如果彼此不是来自同一地方的,就会习惯地用普通话交流,因为用各自家乡的客家话交流较难听懂而带来不便。
      以上词条中,出现了一些例外,主要是北片的永定有较多的说法同南片,总计23条,例如:松仁松脂、耕田种田、勺�水勺、树头树墩、树根部、窦鸡窝、阿姊姐姐、讲话说话、租租赁、爱要、叼(蜂)刺、豆毒死、猪粉肠猪小肠等等,另有4条是兼有南北两片的说法:耳朵/耳公、肥/胖、碗公/碗头大碗、掌/看(水)。可以看出,永定话受了很多南片的影响,是南片和北片的交汇处。其原因一是紧邻粤东梅县,粤东方言难免对它渗透,尤其是粤东粤中客家话接受的粤方言词,在粤方言的强势下也容易进入,例如上文所举例子:靓漂亮、唔使不必、不用;二是粤东客家人有一部分倒流回永定,带来粤东客家方言的一些说法。但就比例来看,南片成分还是相对较少(约31%),北片成分相对较多,上述74个词中除了1个词缺材料(雌性猪崽),4个词与南片北片的说法都不同(闭眼等),4个词兼有南北两片的说法(耳朵等),23词说法同南片(种田等),其余42个词都同北片,例如:落雨雨、凌冰冰、洋油煤油、松油松脂、看水看田水、手镯、伞、火铲铲灰工具、妹郎妹夫、驳灯点灯、晓得知道、thia2提、听话听说、鞠畜养、扁食馄饨、番匏大南瓜,故归入北片更合适。语音方面也能提供佐证,例如见系声母已经腭化,阳声韵尾合为n、η或弱化到鼻化韵,入声韵尾p、t、k弱化为喉塞音等都与南片有异而与北片相同。
      
      北片的于都、南康、安远虽然在地理上不与南片接壤,但也因有客家人倒流回去的缘故,也有一些词说法同南片,它们是:听讲听说(于都)、生疏陌生(南康)、窦动物的窝(安远)。倒流情况详见下文。
      粤北的归属比较麻烦,既不能简单地归入南片,也不能简单地归人北片,也没有形成与南片、北片完全对立的单独一片,因为从以上所附的材料看,绝大多数词的说法不是南片的就是北片的。以下是上述粤北材料的数字体现(始兴只取县城材料)。
      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与赣南接近的南雄北部、始兴,北片成分多于南片成分(前者是66%:27%,后者是43%:39%),似乎可以归入北片;与赣南不接近的中部的曲江,南片成分多于北片成分(62%:18%),似乎可以归入南片;但中间有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还难说,因为从材料看,地理位置越北的地方受北片影响就越大,受南片影响就越小;地理位置越南的地方受南片影响就越大,受北片影响就越小。南片北片的影响呈现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并存的局面,应把它单独看作特殊的一片:南北混合片。
      上述词中也有一致的南片词和北片词,前者的数量是14,后者的数量是16,两者相差无几。据此可以得出与上面相同的结论。另外,单从始兴来看,县城与乡下没有截然的南北片对立或南北片同一,它们中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南片或北片词,如(/前后分别是县城和乡下):晓得(北片)/知得(南片),要(北片)/爱(北片),颈渴(南片)/嘴燥(北片)。就这三个词看,似乎县城中的北片成分比乡下的北片成:分多,但由于词条太少,城乡差别的具体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
      
      二、南片内部小片
      
      南片内部小片包括粤东小片和粤中小片。粤东小片包括梅州市属各县(区),根据内部差异,又可以分出嘉应小片和兴华小片,此处不赘。该片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征,而且对内对外都有扩张:大本营内赣南、闽西、粤中、粤北与它有地缘关系或移民关系的地方便有它的身影,大本营外的多数客家方言点也有它的的身影。与其余小片相比,该小片较独特的词语有:姜�老姜(与嫩姜:子姜相对)、心舅(可能是“新妇”的音变)儿媳妇、妇人家已婚妇女、擐大肚怀孕、纸炮鞭炮、落霜下霜、莽人谁。其中个别词已被带入别的小片,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地缘关系或移民关系,如“莽人”,已进入了闽西片的永定、粤中片的新丰、博罗。
      由于与闽语潮汕话相连,潮汕话与本小片有较深的联系,大埔、丰顺的一些地方还通行潮汕话,但 其联系程度如何,词汇上有多少渗透成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粤中小片包括河源市属各县和惠州市属各县及历史上属粤中今属粤北的新丰县,即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惠州府范围。这一片的客家话包括:知道是客家话的如龙川、东源等地话;被叫做客家话的,如博罗客家话、新丰客家话;被叫做蛇话(或蛇声)的,如博罗蛇话、新丰蛇声。蛇话(或蛇声)也是客家话。与别的小片相比,这一片不同的词语较多:uη3推、恁想、hoi2①痒②(芋头)刺激(皮肤)、打早早上、khem2鼠蟾蜍、壁宿蜈蚣虫、大肚phat8怀孕、块(一)片(叶子)、家公/大人公公公、姊(姐)夫姐夫、落车下车、睇看、捡催讨,要回、逻食要饭、涿([tuk7])(一)泡(尿)。个别词的读音也有不同处:“新妇”读同心铺,“渠”(第三人称代词)读送气音(新丰另外)。在词汇上,这一片的特点是受粤方言的影响很大,因为它处于客粤方言交接处,区内的一些点还同时通行粤方言,粤方言词在此凭借优势地位很容易渗透进来,尔后有的进一步深入到客家话的腹地。以上与别的片不同的词语,就有较多是来自粤方言的,如:恁想、落车下车、睇看、块(一)片(叶子)、涿([tuk7])(一)泡(尿)、家公/大人公公公等。另外还有兼有客粤两说的词,如:傍/送下饭,下酒。另有一些词换用了同普通话的说法而不再是客家话原本的说法,如:捆绑说“绑”不说“(纟曰羽)”,唾液说“口水”不说“口澜”,天(量词)说“日”不说“工”,这些说法是来自普通话还是来自粤方言,似乎都有可能。当然,粤方言词汇的大量进入,并未改变该小片的客家话性质,客家话有特征性的内部通用词,在此仍有很丰富的体现。
      
      
      三、北片内部小片
      
      北片内部小片包括闽西、赣南两小片。闽西小片有南北差异。南部的武平、上杭、永定靠近粤东,受到粤东小片较多的影响,北部的长汀、宁化等不靠近粤东,没受到粤东小片的影响,但宁化与赣南接壤,有些词说法同赣南。同样,赣南的石城与该小片接壤。有些词的说法同该小片。本片较独特的词语有:行(一)根、疾疼痛、淅大米粉、扁食馄饨、tsel茧子、一股一瓣(橘子)、沃浇(菜)(长汀:泼)、高哉高兴、桩子摊子、号哭(后4词石城同)。本片与闽语区交接,所以有些说法同闽语,如“扁食馄饨”。
      赣南小片是客方言内部最大的一个小片,包括18个县市。其内部差异刘纶鑫先生有论述。与别的小片相比较,本片不同的词语有:婆指雌性(有时指女性或不指称性别)(石城也说“�”)、虱婆虱子、�阉割、崽儿子、女女儿、脑盖头、卵男阴、装假假装、眠梦做梦、南瓜丝瓜(有棱)、(禾厌)谷(也说有谷)、清汤馄饨、梗(一)根、禁结实耐用。由于与赣方言直接接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赣南客家话都受其很大的影响。上述中就有较多的词语同赣方言,如:婆指雌性(有时指女性或不指称性别)、虱婆虱子、崽儿子、女女儿、(禾厌)谷秕谷、清汤馄饨、禁结实耐用。其影响由此已可见一斑。另一些词说法同普通话,如说“扁担”不说“担竿”,说“累”不说“哕”,也可能是从赣方言来的。赣方言的一些影响有时还到达别的小片,例如“崽儿子、女女儿”也见于粤北小片的南雄和闽西小片的宁化。这应是后期穿过赣南小片后才到达的。
      
      四、分片的历史背景
      
      粤中与粤东合为南片,不仅有两地紧紧相邻的现实原因,更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是在行政建制上,两地大部分地区曾有共同归属,例如兴宁、五华都曾与今粤中地区同属古龙川县(秦汉时)、循州(隋唐宋)、惠州府(明时),直至清时才被置于粤东的嘉应州内。二是粤中地区的客家人多有来自粤东地区的,例如龙川,“各姓先祖多在宋末或明时从嘉应州或南雄、翁源、赣南迁来”,“明清时期,移入龙川的多为兴梅一带和相邻省、县的客籍人。”又如惠州桥西(桥西在历史上是惠州府署所在地,后来又是专区、地市政府的所在地,它集中了惠城姓氏的大部分,可以看作惠城居民姓氏的缩影),各姓氏“一般是从中原地区,经江西、福建,再经兴(宁)梅(县),即顺韩江、东江而下,到达惠州”。
      
      赣南与闽西一直分属两省,能合为北片是因为两地的客家居民的来源大体相同,都是源于客家移民中的第二批南下的客家先民。他们是为安史之乱及黄巢起义战乱所迫。在唐宋之交南迁至赣南、闽西的(其中的少数到达粤东)。后来的赣南在明末清初时有闽粤客家人倒迁回来。来自粤东粤中的主要迁入地缘接近的赣南西部中部(上犹、安远、南康、于都等地),来自闽西的多迁入地缘接近的赣南东部(瑞金、宁都、石城等地),因此,由于地缘接近,今赣南客家话有些内部差异:西部中部一些点带有南片客家话的词语,东部一些点带有闽西客家话的词语。但这差异不影响赣南与闽西合为北片。
      赣南闽西合成的北片之所以与粤东粤中合成的南片构成对立。以及北片的一致性不如南片。这与客家先民移入的时间前后不同有关。前者是在客家大迁移中的第二期,时间更早,属客家形成中的摇篮期,其方言发展到现在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内部变异;后者是在第三期,即宋元以后因蒙元南侵,迁入赣南闽西的客家人再度南迁而至,时间更晚,属客家形成中的定型期,其方言发展到现在的过程中较难产生内部大变异。此外,与两片客家居民后来的生活状况不同有关,南片客家人大量移入,在山区站稳脚跟后,人口增加和耕地短缺迫使他们向平原地区扩展,这时便和广府人、福佬人产生争夺生存空间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有的地方还恶化为数十年的械斗争战。为赢得胜利,客家人内部加强团结,强化民系意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这种情形下,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己的母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北片的客家人大批移入后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畲族以及早先来到的汉人相互融合。一起成为当地的主人,与周围的民系未产生尖锐的矛盾和对抗,因而没有加强内部凝聚力、固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母语的现实需要。与南片客家人相比,甚至根本没有客家意识。在这种情形下,北片方言产生的变异自然比南片大。
      粤北片是特殊的一个片,历史背景上也有特殊性。从现在粤北客家方言看,只有始兴、翁源和新丰是纯客县,而新丰在历史上曾长期属于粤中:南齐高帝时(公元479-483年)置县,归广州管辖,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休吉县,隶属于循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并入河源县,直到明代中叶,历960多年未改动,只是隶属郡府数度变更,宋以后便一直隶属于惠州府;新中国成立之初,属东江地区,后改属粤北地区。因此实际的方言分区中应归入粤中片而不是粤北片。其余各县都是非纯客县,就历史上客家人的来源来看,也是较复杂的。一是来自赣南。由于与粤北毗邻,赣南的客家人南迁时,除了向闽西方向(经武夷山隘口),也有向粤北方向(经大庾岭路),“如北宋末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士民流离失所,一部分人跟随宋高宗偏安东南,一部分人跟随隆佑太后逃至赣南,有的更南越大庾岭。寄寓南雄。”沟通五岭南北的大庾岭路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北端在赣南(大余县),南端在粤北(南雄),两地区的居民因为此路畅通而有较紧密的往来是情理中的事情。今南雄珠玑话与大余县城南安镇(旧南安府所在地)客家话及赣州市郊蟠龙镇客家话大同小异,“这正透露了珠玑一带与同处在大庾领路上的大余、赣州一带在历史上紧密联系和频繁往来的事实”。二是来自闽西。宋末元初严重的战乱,使整个粤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到了明代初年,社会的动荡使得粤北人口更趋下降。恰逢此时,闽西等地屡遭自然灾害的侵袭,当地的客家饥民源源不断地向粤北地区迁徙。三是来自粤中粤东。主要分布在粤北南缘靠粤中的佛冈、清新等地。由于与东江水系相去不远,两地的客家人里就有自粤中惠州和粤东嘉应州迁徙而来的。清咸丰年间(1851-1861)编的《佛冈县志》云:其方言有土著有客家,自唐宋立籍者为土著,国初(指清初)自韶惠嘉及闽之上杭来古籍者为客家。民国二十六年(1937)编的《佛冈县志》也说:新客家则以龙川、长宁、兴宁、英德迁来者为多,各区皆有之。虽然具体到粤北各县其表现各有不同,靠赣南的南雄等地主要和赣南发生联系,靠粤中的佛冈、清新等地主要和粤中粤东发生联系,中部地方则主要和闽西发生联系。如曲江,“客家话人口多与福建省闽西南地区有渊源关系”。又如乐昌,“客家村落的居民,多是明、清两代从福建或粤北其他客家地区辗转迁移而来的”。“从粤北其他客家地区迁移而来的。其始迁地也多在福建”。但是随着粤北各县居民间后来的内部迁徙,每个点的居民来源并非单纯不变,而是会产生交叉。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今粤北客家方言必然会相对复杂:其词汇中既有南片粤中粤东的成分。又有北片闽西赣南的成分;不仅面上如此,点内也是如此,即一个点内也兼有两片的成分。
      各小片中,一般是以不同的行政归属分片,不同的市为不同的片。惠州市和河源市却同归粤中片,其背景是:历史上它们合多于分。隋唐时两地合在循州内。后来(南汉乾亨元年即公元917年)循州分为二州:浈州、循州,前者在宋天禧五年即公元1021年为避仁宗赵祯讳改称惠州,辖地除今惠州市外,还包括今河源市南部,今河源市北部则属后者。二州于明洪武二年又合为一州,循州并入惠州,两地又同归一起;直至1988年河源市独立为地级市,期间几乎没有较长时间的分离。
      
      责任编辑:陶原珂

    相关热词搜索: 客家 大本营 方言 词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