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从明青花瓷片上的“寿”字说起] 元明青花瓷片收藏

    时间:2019-02-14 04:31: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古陶瓷片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因不慎造成陶瓷器损坏后的碎片。由于我国生产使用陶瓷的历史悠久,久而久之,这些碎片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蕴藏并显示出历代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和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因此,它们已成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实物佐证。
      
      笔者对收集的古陶瓷片分类整理中,发现了许多带有“寿”字款的青花瓷片,选出了代表性的十多枚,并将自己的一管之见形成拙文,以飨同好,并乞鉴正。
      一、青花瓷片的纹饰、特征
      图1所绘老寿星图案构思巧妙,采用了文图结合的夸张手法,在颇具艺术性的“寿”字里,只用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一位返老还童的“老寿星”形象。该盘底径8厘米,圈足内倾、底足内施釉无款,釉色白中微泛青。参照有关资料笔者初步判断其应属于明弘治产品。因为弘治期民窑图案在前期基础上更为丰富,具有布局舒展、绘画工细的特点,且有双勾填色之作。
      
      图2为两枚绘寿星图瓷片,虽与图1描绘内容大致相同,但明显已缺乏前者那种构图规整、设色浓淡相宜的风格,但同样也能使观者感受到画师们巧妙的文字游戏,所绘“寿星”犹如在仙境里过着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不难看出,这三枚瓷片所描绘的内容,虽题材相同,但构图各有差异,字体也各有别,足以说明“寿星”图案作为古瓷的装饰题材,此时已经得到发展。因为书法“寿”字也是长寿的象征。明代民窑的画师们为了满足对“寿”字款青花瓷器的需求,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凭着自己纯熟的书画技法,或一丝不苟、或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书体各异、变换无穷的青花“寿”字(图3)。
      
      综观这些青花瓷片上的“寿”字及其特征,同好们不难发现它们全都是明代民窑产品,反映出明代对“寿星”的崇拜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种信仰和风俗,反映出特定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通过画师们精心的艺术创作,也就较自然地反映在了瓷器上。
      二、“寿”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
      我国对“寿”字的崇拜由来已久,《庄子・盗跖》中就有“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的记载。在我国民间,至今对上年纪的老年人还尊称为“老寿星”,追溯其源,颇有来历。
      《史记・封仪志》记载,先秦时期就有“寿星祠”。后汉又出现了“老人庙”(见《后汉书・礼仪志》)。
      “寿星”,原是天体内一个星座的名字,亦名角亢。“角”、“亢”是二十八宿的两个星宿,角为二星相对,亢对四星似弯弓。古人把周天分为十二次,大致沿二十八宿分布的区域划分。十二次各有名称,“寿星”即包括“角”、“亢”,二宿的星次,列宿之长,故曰“寿”。《史记・天宫书》中说:“此地有火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现)治安,不见(现)兵乱。”意思是说“老人星”出现则天下久安。因此,后人将它奉为福星、吉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逐渐将它人格化,把年老之人比喻成为“老寿星”。
      “老寿星”,本来是人们意念中的崇拜之神,起初并没有什么规范的造型。后来,人们以老人像作示,把人相画作“神相”,才出现了“老寿星”的形象。到了明代,人们对“老寿星”的崇拜和信仰发展到史无前例的高峰,“老寿星”怪里怪气的模样才有了较为统一的定型。常见的“寿星”造型为:长须白发,凸额秃头,红光满面,左手执拐,右手捧桃,时坐仙鹤,时坐花鹿。而民间则把“老寿星”画作额头高耸、大耳长须、头长身短、精神矍铄、笑容满面的样子,恰好就与本文所列举的明青花瓷片上的“寿星”形象相符。因此,笔者大胆推断:“老寿星”的确切定型应该就在明代的中早期。
      (责编:耕生)
      

    相关热词搜索: 瓷片 青花 说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