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论汤汤童话中的

    时间:2020-05-14 09:32: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黄江苏

    童话的发展拥有着一程一程的辉煌,也跨过一个一个的误区,这似乎是所有历史的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童话好不容易摆脱了只是讲述“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虚幻面貌,又一度陷入了“小狗小猫教我们讲卫生”的狭隘教化的成规。到今天,中国儿童文学则面临过于娱乐化、快餐化的巨大危机,这是我阅读几本童话近作的强烈感受。许多作品仅仅是把流行的生活趣味,尤其是网络上反复传播的滑稽片段,移植到虚拟的童话形象上,热闹一番,像一次性消费产品般,再无回味。在这些作家笔下,只见对世俗生存态度的张扬,对迎合儿童的笑料的展现,而看不到对童年精神的美学思考,对童话尊严的敬畏呵护。长此以往,童话在他们手里将变成何样事物呢,这是很让人忧心的。这样的童话写作,当然也可以说它来源于某种生活形态,但是却谈不上现实关怀的精神,因为作家完全无心于对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尖锐问题的探究,对儿童与作家自我所共同置身的人生境遇、社会状况的思考,不知道这曾经是童话史上伟大的作家作品所构建起来的优良传统,自然与童话发展的历史传承完全绝缘。

    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汤童话显示出更加珍贵的意义。在2015年底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感言中,汤汤说:“写好作品永远是一个写作者赢得尊严的,最优美和雅致的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写到穷尽处,写到自己每一次所能抵达的最高处,我们的文字才是有价值的吧。”这里体现了汤汤迥异于商业化追求的敬畏文学的态度。而汤汤童话艺术上的成功,除了这种可贵的态度以外,还在于她对现实人生、对童年生存的热切关怀。她以敏感的诗心,深挚的同情,在童话中对一系列严峻尖锐的现实问题,做出艺术回应。她的笔触,不仅伸及儿童成长心理和成长环境的方方面面,也指向儿童与成人共同置身的时代境遇,在童话这样一种突出创造性想象的艺术门类中,却始终紧扣着现实人生的重要问题。这是她的童话震撼心灵、发人深思的深层原因。她也以此接续上了中外童话史上伟大作家开创的优良传统,对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童年关怀:平凡人,爱与陪伴,疗治精神创伤

    汤汤对“儿童问题”的关怀,首先体现在对“平凡人”“普通学生”的关注。在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传统中,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在生存竞争空前剧烈的背景下,作为成人的父母、老师,常常不自主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期待,加增超额的压力与负担,在不自知当中,失去了对普通人的尊重,以及平等的意识。汤汤的《睡尘湖》等作品触及了这一现实。在《哪怕是只丑丑猪》里,单亲妈妈苏小棉,从女儿三岁时起,就常拿她跟楼上的同龄孩子对比,结果是万事不如人,苏小棉急得左一个笨猪右一个笨猪地骂,结果在女儿11岁那年,骂的次数达到11111次的时候,女儿真的变成了一头小笨猪,苏小棉吓得晕了过去。这一童话想象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深有所思。它用一种夸张变形的方式,来警示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当然,父母有时候只是方法的问题,他们的内心是深爱孩子的。苏小棉在孩子变成猪以后,追悔莫及,用超乎想象的毅力来补救自己的过失。这篇童话带有一点点教育成人的意味,让人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恰当。

    另一本近作《伊扣回来》,也是对相近问题的思考,但行动的主体,完全从成人转移到了儿童身上。《伊扣回来》中的妈妈,开明通达,对孩子满了慈爱。但要强的女儿欢天,却不能接受自己“中不溜秋”的成绩,不能接受自己资质平平,她甚至觉得,上天赋予人不同智商的脑袋是很不公平的。她想要成为尖子生,想要得到老师赏识的目光和同学崇拜的眼神。每次考试没有达到理想成绩,她就要闷闷不乐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当她偶然地闯入到高科技的“漠世界”以后,她不惜以自己全部的感情(伊扣)去换取“漠世界”的智商(艾扣)。此后,她变成了天才,却再没有喜怒哀乐,成了一个乖戾的“空心人”,她的冷漠无情让人不寒而栗。她在学习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和荣誉,却没有给妈妈、弟弟和她自己带来一丁点快乐,反而大家都在怀念那个成绩平平却让人觉得温暖的小姑娘。最后,她终于决定放弃天才,把自己的伊扣换回来。童话里说了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花的美丽,要知道这也是一种天分。”在这篇童话里,汤汤将视角内隐到儿童自身的愿望中,让他们自己来表述内心的压力,做出成长中的抉择。汤汤想让儿童自己来获得这个经验:每一种形态的人生都很可贵,不可替代,值得珍惜。同时,对“漠世界”的描述,无疑是在传达一个更深沉的警示:人类社会的未来会怎样?会不会变得充满了科技理性的统治,却失去了生的多彩与乐趣?人类的当下状况又已怎样?是否正在为追逐某些利益而不惜牺牲和损伤人心该有的很多情感?《哪怕是只丑丑猪》倡导的是尊重平凡的现代观念,《伊扣回来》则提供了另一种看待平凡的视角,警惕一种过度发展带来的危害。

    汤汤童话对儿童的关怀,还体现在对亲子关系中的爱与陪伴的倡导上。人类在所有动物中拥有较长的婴幼儿期,人生的童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相对较为脆弱,对爱和陪伴的需求较为突出和强烈。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爱与陪伴却并不容易实现。中西部农村的留守儿童,城市父母迫于工作压力的忙碌,人情的冷漠和异化,都是问题。汤汤童话在这方面做了杰出的表现。《喜地的牙》想象一个离奇、艰难的换牙过程,来象征儿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阵痛,某种惊天动地、不由理智掌控的恶魔性冲动,同时也借这个艰难的过程,凸显出坚韧深厚、绵绵不尽的亲情。在童话中,喜地换牙之后的破坏力一次比一次强大,怪相一次比一次恐怖,但姐姐和妈妈的包容力和同情心也一次比一次深广,甚至在兔子人宣称这个孩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只是个累赘”之后,妈妈和姐姐也没有丝毫念头想要放弃。读到这里,我们这些做老师、家长的成人,能不反思我们平时是多么容易对一个不如意的孩子心灰意冷、失去关爱吗?这篇童话深刻的现实意义由此凸显出来。此外,尤能给我们鼓舞的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之后,喜地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收获了成长,姐姐在照顾弟弟的过程中学习上获得了长进,一家人的心灵也靠得更紧密了。这就是爱与陪伴的力量。

    在这个主题上,汤汤还有一篇杰作《抱抱》。这是个几千字的短篇童话,却交织着三重的需要与三重的漠视:它的开头写到“我”因为心情不佳,想念住在乡下的妈妈,想念小时候妈妈温暖的怀抱,可“我”却漠视行动;
    然后是“我”院子里的冬青树突然变成了会跳舞的树,按照后来小去的说法,这是因为树渴望拥抱,但是闻讯赶来的记者、植物学家们却无视这样的想法,只会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环境、地质的原因;
    最后是“我”找到懂得树的秘密的小去,他是孤儿院收留的弃儿,也常坐在地上大哭,想要拥抱,可是护理的阿姨出于职业性的倦怠,根本就不理会。这篇童话活画出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作品中有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它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童话世界,那么压根儿不值得一提。但是它发生在了充满钢筋水泥的再现实不过的城市里。”这意味着,我们生活的是与童话相对的,放逐了诗情、想象力、柔情的世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迁徙、忙碌、职业病,等等,我们一点点丢弃了感情的领土,让“抱抱”这么个行为变得可望不可即。童话安排一个小孩子来看懂树的秘密,打破僵局,促使我有所反思和领悟,从而接来了母亲,领养了这个孩子,时时拥抱跳舞的树,解决了所有的难题。这启示着,我们应该注意接收童年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与信号,汲取童年提供的智慧,破解“现代病”,才能回到理想的生活。

    汤汤童话中有部分是表达对特殊儿童的关注的。例如《我很蓝》的主人公,是一个生下来就长着蓝色的脸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离弃了她,只有外婆与她相依为命。周围的人都躲着她,一个被吓尿了裤子的小男孩甚至暗中向她扔石块。她为此而伤心。可是当她误入了一趟“紫天堂”再回来以后,一切都变了。这篇童话的启示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应该反思该怎样对待这样特殊的孩子。毫无疑问,应该一视同仁,应该爱。外婆因为有着善良的心,深厚的爱,因而毫不介意外孙女蓝色的脸,甚至觉得无论她的脸是什么颜色,都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颜色。因为爱而包容一切,让所遇之物皆有爱的色彩,这是何等伟大的境界。但是其他的亲人却不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头脑里的桎梏太多,总习惯把事物分成三六九等,而自居上等;
    把世界划分为正宗旁门,而自居正统、中心、权威,缺乏平等意识,缺乏设身处地之心,因而常生狭隘、排斥之心。蓝蓝误入“紫天堂”的时候,一开始也被他们的紫脸吓到,但转瞬却想到人世也是这样看自己的蓝脸,是不对的。“紫天堂”的人没有这样的头脑桎梏,因而不把蓝蓝视为异物,反而真挚喜欢,视为天使。这是对我们巨大的启示。人类真应该放下傲慢与成见,学习谦卑、包容。另一方面,童话也在跟特殊的孩子们对话,询问他们内心该如何自处。在童话里,蓝蓝做出了很棒的回应。她铭记外婆的教诲,不恨离弃她的家人、邻居,在“紫天堂”里,真诚地为他们祈福。在遇到考验,必须要伤害其中一个的时候,她甚至不惜以自我牺牲来代替。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在“紫天堂”遇到的考验,让她掂量出人世的可爱与可贵,领悟到任何一个人都是不该被遗弃的。她内心被激发出了更大的爱。同时,在“紫天堂”收获的被尊重与被爱,解脱了她内心的自卑。回来以后,面对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环境,可是她内心已不再会有悲伤。多么美好的成长!

    汤汤的另一篇童话《蓝鸟》,不完全属于这种情况,可是因为与当下生活热点关切重大,也值得一说。它写的是习惯了独生子女角色,独享父母宠爱的糖糖,担心新到来的弟弟分走父母对自己的爱,因而暗地里咒骂弟弟,在弟弟出生后嫉妒父母对他的喜欢,偷偷掐他的屁股。因着姐姐的咒骂与怨气,弟弟患上了孤独症,失去了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兴趣。后来在蓝鸟——弟弟体内的伤心能量凝聚而成的精灵——的提醒下,姐姐知道了弟弟的病因,竭力关爱弟弟,挽救自己的过失,并最终在蓝鸟的帮助下,爬到天上摘下一颗星星,彻底医好了弟弟的孤独症,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蓝鸟也随之消失。这个作品出版于2014年,当时全面二胎政策还未提出,汤汤即敏锐地触及到了这一问题。它不是为自闭症儿童,倒是为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像是一次促膝谈心,探讨如何面对角色改变。当时的社会上,确实不断有“独生子女”为妈妈肚子里的弟弟妹妹而闹脾气的新闻,这篇童话的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汤汤童话对儿童问题的关心,还表现在对失去亲人的孩子,如何疗治他们内心的创伤;
    对犯下过失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等问题上面。前者较典型地体现在《琶蕊黛鸶花》《穿茉莉花风衣的鬼》《流萤谷》等作品里。但它们也有不同的视角,前两部着重在成人如何守护儿童,《流萤谷》里儿童却成了行动的主体,帮助妈妈走出家庭变故的悲伤。它们共通的思想是,逝去的亲人并未远离我们,他们就在我们心里,并且一如既往希望我们幸福。这与讲述帮助犯下过失的孩子的作品《枫香树上小路的眼》,也是款曲相通的。这个童话讲述的是因为“我”硬要小路去买糖葫芦,导致小路遇到致命车祸,而在当时的压力下,“我”对小路的父母撒谎说是她自己一定要去买的。此后,“我”一直生活在苦痛和悔恨之中。直到一年后小路的魂灵来找“我”,告诉我车祸只是个意外,与买糖葫芦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撒谎的事,换了自己也会在巨大的压力下一样做的。最重要的是,小路告诉我,只有看到我开心了,她才能放心地离开这个孤单冰凉、笼罩着白茫茫的雾的魂灵世界,跨过彩虹桥,去往天堂。在小路这番话后,我才彻底走出了悲伤和悔恨,用更大的勇气,去担负起我和小路本应该有的生活。这个童话启示我们,在犯了错误的孩子面前,如何反躬自省,跟他们一起担负人性的软弱,开脱他们的压力,用宽容和鼓励来帮助他们继续新的生活。汤汤还有个童话《无欢》,触及的也是类似的主题。

    二、时代关切:义利之争,“城市病”,信念之根

    汤汤是有过人的天赋和丰富的内在世界的作家,她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儿童文学的视野之内,有的时候,她是在借用童话的形式,表达成人心灵的况味,或者浇自我心中的块垒。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凌晨四点的蔷薇花》。它写的是“我”有一次很偶然地在凌晨四点醒来,看到窗台上的蔷薇花蕾变成了粉嫩惊艳的娃娃,原来每个凌晨四点,蔷薇花蕾都会化成人形,而这些可人儿也在逐日变化。“我”答应她们,要用相机留下她们美丽的倩影。可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不是忘了买胶卷,就是忘了买电池,或者就是昏睡过了头,等到我终于痛下决心,万事俱备,守候到了那个点,要按下快门的时候,娇艳的可人儿已变成白发老妪,并且转瞬就在寒风中凋零而去,留给我无法弥补的叹惋。这里面写的,可能不仅是汤汤,也是很多都市人都遭遇的“忙碌综合征”,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忙了什么,但就是疲于奔命、晕头转向,眼见得时间如飞而去,而无暇享受生命的美好与诗情,徒然把雏菊珍藏成灰。

    由此也可见出,汤汤童话对现实的关怀,是在童年问题与成人生存两个层面上双向展开的。而当下对中国人心灵冲击最大的力量,无疑来自于金钱,人性面临的最大破坏力,是经济利益及由此决定的物质和感官享受所带来的疯狂。正是这股腐蚀力,造成了人心的贪婪、争竞和败坏,所有的社会诚信危机、人情冷漠,无不与此相关。汤汤童话也不可能避开这个社会现实的触动,不可能不对此有所触及。她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因为生存的窘迫与艰难,有时候不得不将人们逼到“义利之争”这个问题上。例如《老树精婆婆的七彩头发》中的大风,《木疙瘩山的岩》中的父母,《到你心里躲一躲》中的木零,都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不得不想做损害别人的事情。另一些童话,则是直接针砭人心的贪婪,甚至是见利忘义、薄情寡恩。例如《睡尘湖》里,蓝朵朵的失踪,就是因为她的爸爸偷了陶陶山上那口有几百年历史的红瓷碗,而《住着叹息的青瓷花瓶》里,痴情最终敌不过现实利益,对佳话的珍爱最终输给了现实欲望,所以最终导致青瓷花瓶破裂的结局。汤汤感知到现实世界里这股魔力,但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作家,她不愿轻易缴械投降,束手就擒。所以在《老树精婆婆的七彩头发》里,她让大风在义利之争中最终持守了道义的立场,塑造了一个君子形象。这方面尤其典型的是《妖精的丰厚酬谢》。这个作品既表现了人在物质诱惑面前的抉择,也触及到了当今社会的诚信危机。当妖精贴出告示求助的时候,谁都不敢去帮她。不得已再贴告示,许以重酬之后,人们更怀疑其中有诈。这像极了我们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老人倒在地上谁也不敢去扶的情景。后来的事实证明,妖精并无害人之心,她所要求于人们的,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不足以让冷漠的围观人群愧怍吗?《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变成一颗南瓜籽》《镯子,娉娉婷婷》也都触及对社会信任危机的反思。

    汤汤童话不仅指向对社会问题的针砭,还继续向着哲理层面掘进。她的一些作品,表现人类普遍的、抽象的生存境遇,具有现代主义色彩。最典型的是《住在六十楼的土土土》。它写的是现代的一种“城市病”。在现代都市里,高楼取代了树林,水泥地隔离了泥土。患了城市病的人,瞳孔里会开出烟灰色的小花,有五个或六个小小的灰色花瓣。土土土的使命就是找到这样的人,把他们变成蚯蚓,带到自己露台上的泥土里,让他们呼吸地气,接收营养。待到他们钻出来再变回人的时候,便是焕然一新,神清气爽。童话里说:“泥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很多人已经忘却。”正因为此,眼睛里开出灰色小花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土土土自己,也因为隔离泥土太久,变得越来越衰弱和枯萎,外出找人时摔的跟头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频繁地梦见大片大片的长着花草的泥土。终于有一天,一个人临走前告诉他,他的眼睛里也有了烟灰色的小花,他疲惫得下不了楼了,他再也回不到大片大片的泥土之上,他也变成了蚯蚓,钻到了露台上那片泥土里。到最后,他才说出,原来他是一个有上千岁年纪的土地公公。这意味着,守护我们的土地公公也因为城市病睡去了,我们还有救吗?在中外的创世神话里,无论是女娲造人,还是上帝造人,都是用泥土为原料,土壤原是我们的生命之本,然而现代都市却隔离了土壤,让现代人远离自己的本原,变得越来越机械冰冷,失去元气,就像童话里说的,“感到深深的迷茫与疲惫”。工业文明越来越深地改变了人与自然母亲本有的依存关系,无疑会对人性造成一些异化。汤汤以其过人的艺术敏感,在童话里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伊扣回来》中也有着对人类前途的忧思。那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漠世界”,全然不顾感情空间的丧失,最后竟然落得人们再也不懂得相爱,没有人结婚,没有新生命的到来。谁也意想不到,他们的衰亡竟是以如此的方式到来,科技偏执者的自我否定会以如此方式。最后他们不得不向孩子求助。这是一个意味深远的艺术构思,成人社会的确应该放下成见和复杂的心思,像古人说的那样,“复归于婴儿”,倾听一下遥远的童年所发出的隐秘的智慧之声。

    汤汤对时代精神境遇的关怀,持续在《凌浔的鱼》《水妖喀喀莎》等作品里。《浚浔的鱼》写的是一个小女孩,掉到水里后,变成了一条鱼,听到一个声音召唤她往上游去,原来那里是他们家谱上记载的家族发源地,是生命的源头,需要有人守护在那里,水源才不会干涸,生命的记忆才会长存。这是一个象征意味特别浓厚的童话。因着现代文明的推动,我们在这个“地球村”里,迁徙变得越来越容易和常见,于是逐渐失去了生命之根,失去了独特的生命印记。除此之外,内在的,我们也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精神源头。《水妖喀喀莎》里,“噗噜噜”湖干涸了,或许是表征着古老的自然丧失了,可是迁徙了的水妖们,还梦想着它能恢复,有一天可以回去。在长久的等待中,有一些水妖失去了信念,遗弃了自己的梦想、本性。喀喀莎是个执着的守护者,她愿意承受痛苦,付出代价,也不愿放弃梦想,放弃对家园的思念。这让我感动,也值得每个人思考。那个湖,可以看作是古老自然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家园,还可以理解为某种精神品质。我们应该反省,我们是否有像喀喀莎那样,坚守着它们?我们是否也像那些动摇了的水妖一样,在时代的纷繁诱惑之中,遗忘了善良、正义、圣洁这些精神品质、真理碎片,而变得失去信念、心灵空虚?这样的问题,超越于一切具体的情境之上,亘古常新,将我们引向对信仰的探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对“热闹派”流风的反思,对“稻草人主义”的呼唤

    汤汤写过一些“创作手记”,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创作动力,有时候只是来源于一个简单的玄想,例如《别去五厘米之外》《到你心里躲一躲》等,但这些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最终旨归,也是在现实社会人生的大关怀之上,这非常难得。而另一些作品,则直接根源于尖锐刺痛的现实问题。它们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凭空幻想,不是游戏消遣,而是生长在最坚实的人间情怀上,因而枝繁叶茂,饱满滋润,引人注目。譬如《一只小鸡去天国》的诞生,是源于汤汤一次去医院探病,看到一个小姑娘在病床上蹦蹦跳跳,给外公打电话,说:“外公,我得白血病了,不用上幼儿园了,好开心啊。”在这个让人落泪的时刻,汤汤决定为这些孩子写一篇童话。这个作品的结尾经历过变动,汤汤也曾犹豫过,是否要让死神把小鸡带走。在最近看到的版本中,是带走了。汤汤说:“我还是狠下心来写了现在的结尾,因为有时候命运真的很残酷。”汤汤决定不回避,而是在直面中找到合适的路:“活着的时候,要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美好而幸福地活着。”这篇童话里真是这样刻画的,所以汤汤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来不及长大的孩子。”它同时也是献给所有人的生命赞歌,唱响一种向死而生的积极人生态度。类似的还有《琶蕊黛鸶花》,它是汤汤为班上一对失去了妈妈的双胞胎孩子而写的,当她写完并恰好赶在毕业典礼上读给孩子们听以后,那对双胞胎走过来感谢汤汤,说:“虽然妈妈远在天堂,可她一直用爱在守护着我们,她就在身旁,现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汤汤后来写道:“在那一刻,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温暖、真切的安慰,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深厚博大的人道关怀,它不是一种姿态和说辞,而是落在具体的行动和个体之上,同时又拥有超越个体的普遍意义。这是汤汤提供的宝贵的艺术经验,是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界的艺术财富,值得书写与记取。

    其实,放眼中外儿童文学史,那些伟大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里,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性深刻的洞察;
    《树精》表达了他对亲历的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以及体现出来的时代发展风向的复杂思考,《鬼火进城了》是在1864年德国与丹麦的战争当中写的一个讽刺性作品。当然,他还有《夏日痴》这样的为生错了时代的天才而作的抒情诗一般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举凡那些最值得关心的时代和个人事件,都有可能触发他的写作,让他在童话中做出回应。所以,叶君健感叹说:“充满了幻想的伟大诗人和童话作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大师……这是一种颇有意思的混合。”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直扑现实问题的艺术态度,安徒生童话就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尊荣?

    中国童话史上也有这样一个关怀现实的优良传统,自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问世以来,薪火相传,不绝如缕。那篇同名的童话,讲述的是田间的稻草人,看到乡间女子的种种悲痛哀苦,心急如焚,心碎倒地的故事。后来有研究者将这一传统称为“稻草人主义”。它指的是:“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来说,都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来实现作品的价值尺度——就创作者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帮助小读者认识社会,了解人生,洞悉现实世界的种种世相,在下一代身上发生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这个传统,在张天翼的作品中流淌着。如《大林与小林》,既是儿童读者看来妙趣横生、欢快生动的童话,在成人读者,也不难感知出其中包含的作者对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官僚政治腐败的愤慨,以及悲生悯乱、忧国忧民之情。茅盾、巴金、老舍都曾创作过此类的作品。新时期以来,在整个儿童文学领域内,有不少这样的力作,例如刘健屏的《我要我的雕刻刀》、董宏猷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等。在童话领域,葛翠琳、孙幼军等人,都曾创作过对“十年动乱”、极“左”思潮进行批判的作品。前辈作家的艺术情怀与风骨,值得我们记取。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热闹派”童话,因其切中了“十年动乱”后人们疲惫的心灵对快乐的渴求,切中了儿童天性中游戏的冲动,儿童的生命能量释放的需要,风靡一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它的原初出发点来说,也有着极特殊的针对性与极强的现实关怀。但它的流风所及,后学者视童话越来越倾向于游戏、娱乐、搞笑,再加上市场逐利力量的推波助澜,这种动向几乎要成为主导型的面貌,从整体上改变中国童话的格局了。包括后来童话界倡导过的“大幻想文学”“幽默文学”也是这样,其初衷有合理性、现实针对性,值得肯定。但其后来的发展,渐渐忘记了初衷,走向偏至,风格面貌越来越单一、贫瘠,对童话史上曾经有过的优良传统越来越隔膜,渐至于遗忘。

    这种情况的出现,跟市场化后的儿童文学大环境有关,也跟作家本人的艺术天赋与心灵品质有关,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个看似不经意的因素,即跟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家不再爱学习有关系呢?在跟一些儿童文学工作者的交流中,我几次听到他们有几分自嘲,实则是谦逊地说,儿童文学的“准入门槛”低,我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实际上要有很高素质。他应该是善于学习的,不仅仅是学习经典作品中的技艺,也要善于体察整个儿童文学史里流贯着的精神传统,只有把自己放到传统的源与流中去,才能获得有根基的艺术生命,那些轻率上阵、无的放矢、自昧于文学传统的作家,很可能会转眼风消云散,或者终究要被历史遗忘。

    班马在谈80年代初的儿童文学青年作家的创作情绪趋向时,几次说到他们是带着“拯救感”介入儿童文学事业的,这充分说明了那一代作家对文学史的深刻反思,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注。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岂可不提高追求?汤汤的作品无意中接续了这个传统,可视为良好的示范。她让我们看到,童话虽然取用非写实的艺术形式,但它的骨子里是有现实精神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在对各行各业的艺术家们发出召唤,这里面蕴含了广博的艺术可能性与生命力。童话,可以自外于这个世界,闭目塞听于这个召唤,失去最广阔坚实的生长土壤吗?兹事体大,同仁不可不思之。

    相关热词搜索: 童话 汤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