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从《宇治十帖》看《源氏物语》隐逸思想的发展

    时间:2020-09-18 04:22: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宇治十帖》在《源氏物语》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有时可以把《宇治十帖》与《源氏物语》本篇分开来看,作为《源氏物语》的续篇,自成一个单独的故事。因为全书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的主人公都是源氏,围绕他的一生与许多女子之间的感情纠缠而展开,其舞台除了描写源氏流放须磨的第12帖(须磨)和第13帖(明石)之外,都是在繁华的京都。而《宇治十帖》则是写源氏去世后,以他的儿子熏公子(其实是栢木与三公主的私生子)和孙子匂亲王为主角,故事的舞台也由京都转向了宇治。更重要的是,虽然《源氏物语》全书贯穿着浓厚的避世隐逸思想,主人公经常在经历人世心酸之后选择出家,但《宇治十帖》中流露出的隐逸思想比本篇更加成熟统一,笔者认为在最后的女主人公浮舟身上表现出的 救赎思想是作者在作品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凝练后,达到的终点。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对《宇治十帖》中几个关键人物的描写,来探讨《源氏物语》隐逸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源氏物语;宇治十帖;隐逸思想

    作者简介:姜晓寒(1982-),女,汉族,重庆开县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研究中心进修过古典文学博士课程,研究方向是日本文学,现在乐山师范学院日语系任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2

    一、《宇治十帖》的主要情节

    《宇治十帖》描写了京城贵族熏公子与匂亲王和隐居宇治的落魄亲王八王爷的三个女儿之间的感情纠葛。熏公子从小性格孤僻,虽然长相俊美,才华横溢,是京城所有女子憧憬的对象,但他对风花雪月之事不感兴趣,一心只想修行佛道。一次偶然听说了被称为“俗圣”八王爷,就前去拜访。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成了莫逆之交。一个月夜,熏公子又去拜访八王爷,无意中窥见了王爷的两个女儿在合奏琴筝。熏公子惊叹这样的深山之中竟然有如此美丽优雅的女子,对大女儿大君一见钟情。八王爷自知命不久矣,一面让两个女儿发下终身不嫁的誓言,一面拜托熏公子在他死后照顾女儿。王爷死后,熏公子不负嘱托,尽心照顾两个女儿,同时对大君展开了强烈的求爱攻势。大君守着父亲的遗嘱不愿结婚,一心要把妹妹中君嫁给熏公子。熏公子为了让大君死心,暗中将宇治两姐妹的事告诉了匂亲王,想撮合他娶妹妹中君。在熏公子的穿针引线下,匂亲王来到宇治,偷偷溜进中君的房间,成了好事。熏公子本以为中君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后,大君就会考虑和自己的婚事,可是匂亲王用情不专,不久又娶了右大臣的女儿,大君十分担心中君的未来,竟卧病在床,香消玉殒了。熏公子后悔莫及,想重新在中君身上寻找大君的影子,可是中君也早已为人妻。中君十分同情熏公子,告诉他自己还有一个妹妹浮舟,是父亲的私生女,长得和大君十分相像。因他母亲身份低微,八王爷不承认这个女儿,后来母亲嫁给地方小吏,她也跟着去了。熏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派人去向她母亲提亲。但是夫人觉得女儿虽然是八王爷的贵种,现在名义上却只是地方小吏的继女,与熏公子实在不配,就没有马上答应他,只是让她先去中君家住一阵,看能不能适应京城的生活,再做打算。一次匂亲王来看中君时发现了浮舟,向她求爱没有得逞。熏公子知道这事后再也无法等待,立刻把浮舟带去了宇治,把她作为大君的影子留在身边。匂亲王得知后,去宇治找到浮舟,带她泛舟游海,对她山盟海誓。浮舟夹在两个男人之间十分苦恼,渐渐不知道自己到底爱谁,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何去何从,最后只好选择了投海。后来她被僧人救起,了悟到人世的无常与空苦,剃度出家。熏公子和匂亲王找到了她,她都据不相见。这部长篇绚丽史诗般的绘卷《源氏物语》在此落下帷幕。

    二、八王爷的避世思想

    八王爷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亲王形象。他原本是桐壶帝的弟弟,源氏的叔叔,虽然淡泊名利,无心争夺皇位,却在政权斗争中被贵族利用,卷入与朱雀帝争夺皇位的纷争当中。失败后他对人世的一切感到十分厌倦,于是离开纷扰的京都,在宇治这个荒凉寂静的地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八王爷隐居山中,整日念佛修行,被世人称为“俗圣”。但是他的隐逸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信仰,而只是一种逃避。政权斗争的失败,现世的不如意使他远离繁华人群,向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正如八王爷自己所说:“我的信心并不如熏公子,他那么年轻有为却热衷修行,我只是被世人抛弃之后才走上修行之路”。

    三、熏公子的赎罪思想

    那么熏公子真的像八王爷所说的那样真心热衷修行才选择了隐逸之路吗?其实也并不尽然。熏公子表面上是六条院源氏的老来子,叼着金碗出生,从小穿金戴银,在侍女仆从的簇拥下长大,成人后就被封为中将,享有世间无尽的风光。但是他自己隐约感到自己的身世没有那么简单。从母亲的出家,父亲的冷淡到侍女们的议论,他从小就感觉到和这个世界的疏离,才会想要去拜访隐居的八王爷,向他请教人生的哲理。直到在八王爷府遇到以前曾伺候过三公主的老侍女,告诉了他身世的真相,知道自己并不是源氏的亲生儿子,而是父母犯下不伦之罪的私生子,为此父亲已经以死谢罪,母亲也遁入空门。这更加坚定了熏公子的隐逸之心。他从心底认定自己是一个不该出生的人,是罪孽的产物,父母都已经为自己所犯的罪付出了代价,只有自己一直欺骗着世人,锦衣玉食,身居高位,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羡慕,这让他非常不安,他觉得只有隐居避世才能赎罪。因此熏公子的隐逸思想也并不彻底,可以说在知道身世之前他的信仰和八王爷很像,是一种避世的态度,而知道身世之后,赎罪的想法成为了 他的主要动力。

    四、大君的厌世思想

    八王爷在临死前要两个女儿发誓终身不嫁,隐居山中。这是八王爷避世思想的延续,他不但自己一生避世,还害怕女儿结婚后无法与世人好好相处,而成为大家的笑柄,落个悲惨的下场,这才让她们终身不嫁。大君一直死守对父亲的誓言,在山里过着寂静的生活。但她也不是真正喜欢隐居山林,而是继承了父亲的避世思想。而且經历了父亲的死,失去了唯一的依靠,让她从心底对这个世界的虚无感到深深的恐惧与厌倦,可以说是一种厌世观。任凭熏公子怎样追求她,她都不为所动,说是要守着对父亲的誓言,其实就算没有这个誓言,她也是不愿嫁给熏公子的。在心里她很欣赏熏公子,也深深爱慕他,但是她想“如果我与熏公子结婚,没有后援来支持,该是多么的寒碜。”当时的婚姻制度是访妻婚,一夫多妻,夫妻结婚后一般不同住,丈夫夜半到某个妻子家与妻子相会,白天离去,就这样游走于多个妻子之间。要保住正妻地位的话,女方要为丈夫提供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上的物资,并对他的官场晋升各方面要有帮助。大君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八王爷在世时他们家都已经十分落魄,更何况父亲死后,自己就像孤女一样孤立无援,如果嫁给熏公子,根本没办法为他提供任何物资上的帮助和官场上的后援,这样即使熏公子再爱她,也不可能将她作为正妻。但是自己作为亲王的女儿,决不能沦为姬妾。这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思想。大君认可熏公子的人品相貌,一心想把最珍爱的妹妹嫁给他,自己努力作为妹妹的后援。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大君不是真心认可终身不嫁隐居山林这个誓言,只是从现实上去考虑,没有能力圆满婚姻的幸福,只能将梦想寄托在妹妹身上。而且,大君一直身体孱弱,她那种彻底的厌世思想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此,她认为自己没有未来,不相信自己会长寿,所以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自己早死的悲剧结局。所以可以看出,大君的隐逸思想一方面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今生的彻底绝望转而希求来世的幸福。

    五、浮舟的救赎思想

    浮舟是《源氏物语》庞大人物绘卷中最后一个女性角色,所以她的隐逸思想可以看作是作者最总终的观点。经历了避世和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后,作者终于通过浮舟体现出真心的信仰与救赎。最初浮舟也是苦于现实的痛苦,在两个无比优秀的男人之间无从选择,但是与之前人物不同的是,她不是就此选择修行来逃避,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极端的方式——投海自尽。作为世俗的生命在此已经结束了。僧人将她救起之后,她选择出家是她的重生。在全书的终章《梦浮桥》中,浮舟拒绝与前来寻找她的匂亲王和熏公子相见,此时她已经熄灭了对二人世俗的爱情,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人类之爱。她感悟到每个人都是独生独死,独来独往,所以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去爱所有的生命。她面朝大海发出感慨:“某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次重逢,但是不是作为男人和女人,而是同样作为佛的弟子,一起携手走过梦的浮桥”,笔者认为这句话正是作者最终隐逸思想的表现。《源氏物语》中有很多女子最后的归宿都是出家,但是她们都是把出家当成逃避痛苦感情和悲剧人生的一个避风港,出家之后内心也并没有真正感到平静与幸福。就像藤壶皇后提出疑问“难道生为女人就是有罪的吗?”在当时作为女人,几乎没有追求自己感情幸福和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就算贵为皇后、公主,在男人眼中都不过是个精美的艺术品,将女人物化,在平安时代非常严重。只有最后的女主人公浮舟不是把出家隐居当成逃避的手段,而是真正悟出了人生的哲理,找到救赎的可能。那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没有男人或是女人的区别。只有抛开男人和女人的束缚,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相处,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世俗情欲纠缠中的贪嗔嫉妒痴恋之心,从而产生真爱。她是《源氏物语》中唯一一個真正看出当时女子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的人,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她除了选择隐逸避世,再没有其他办法去争取幸福,但她并不是一味逃避现实,而是努力去寻找心中救赎的光明。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宇治十帖》作为《源氏物语》最后的部分,其中的人物经历了避世思想、赎罪思想、厌世思想等消极的隐逸思想后最后达到了积极的救赎思想,这是作者隐逸思想发展的经历,也能体现出作者最终的观点,即隐逸不是人们用来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而是要通过锻炼自己的心灵来提升灵魂,消灭贪嗔嫉妒之心,产生一种平等的人类之爱,来救赎自己和别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秋山虔《源氏物語 の招待》学灯社 昭和42年.

    [2]圆明美《王朝摂関期の妻たち――平安貴族の愛と結婚》新典社 2010年2月.

    [3]铃木日出男《浮舟物语试论》(《文学》昭和51 年3月).

    相关热词搜索: 源氏物语 隐逸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