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宋湘书法传世作品探讨

    时间:2020-11-07 22:00: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宋湘是清朝中叶岭南地区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本文对宋湘书法传世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其艺术特点,并探究在他的生活年代,碑学兴起之时,是否对宋湘的书法艺术造成影响。

    关键词:宋湘;书法;艺术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科广东乡试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年(1805年),参加庶吉士散馆考试,获二等,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曾任云南曲靖府知府,湖北督粮道等职。

    宋湘,对于客家人尤其是梅州客家人,可说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在乡邻之间口耳相传,如智对江西秀才对联,又如为皇帝祝寿献上佳对,抑或说他如何出口成诗,七步成文等,一幅饱含智慧的才子形象跃然于纸上。其实这些并非宋湘所作,而是广大百姓假托一位才子的身份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宋湘足够优秀,能成为广大百姓所假托的形象,这种优秀不但体现在他的诗文如《红杏山房集》之中,更体现在清朝科举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项目——书法之中。

    宋湘书法传世作品较多,创作主要以帖学为主,书体上看有少部分楷书作品,大多数为行草书作品,而几乎不见隶书、篆书作品。其楷书主要取法二王,行书则主要取法米芾、苏轼。从书法作品形式上来看,有信札、扇面、条屏、楹联、横幅、榜书等形式。

    一、 宋湘的楷书

    对宋湘楷书评价,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即清朝的科举考试,对字体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必须写得“乌黑光亮”,即“馆阁体”。在这种要求下,从宋湘履历来看,他的楷书一定是“过关”的,所以前人有说法认为宋湘多写行草书作品是因为其不擅楷书,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

    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宋湘的小楷作品功力是非常深厚的,其楷书作品《陶渊明诗饮酒二十首并序》,取法二王,犹行云流水稍带行书痕迹,又见唐《灵飞经》之意,结体扁平,法度工整规范。再如《宋湘殿试卷》,是清代标准的科考体,圆润秀美,但较为机械呆板,故后人颇有微词。宋湘作为一名文人士子,为考取功名而书写馆阁体是“规定”,而此作品恰恰能够反映宋湘楷书功底深厚,显然是经过刻苦训练后方才能书写出来的作品。另其值得一提的小楷作品是《七绝四首》,清新端丽,婉转流畅,有董其昌行楷之影。

    二、 宋湘的行草书

    宋湘的行草书作品是最广为人所知的书体。对于宋湘的行草书,历来不乏学者评价,不外乎赞其书风“兼二王风骨,得南宫精髓”。《清史稿》则赞:“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起之概”。观宋湘行草书作品,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有着“二王苏米”的味道,但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我们探究宋湘行草书代表作所蕴含的书法艺术,上文所列举宋湘书法作品的形式都在他的行草书墨迹之中有所体现,信札如《致沈青来信札》《致李鸣盛信札》;扇面如《上书谏言吴王》;条屏如《东坡先生故居六首》《草书唐诗四条屏》;横幅如《深灯浸虚堂诗》;楹联如广东惠州丰湖书院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等。这些作品或俊朗秀丽、圆润流畅;或章法排布疏密相宜,结字空灵纤秀,得董其昌之意;或笔力雄强,气韵连贯,一气呵成,笔下既有米芾的沉着痛快,又有苏东坡自出新意之感。

    三、 苏东坡书法理念对宋湘的影响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成就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曾被贬于广东惠州,在惠州留下了许多诗文和文化遗产。宋湘自小饱读诗书,喜爱苏轼,加之后来曾在惠州丰湖书院任教,耳闻目睹了许多苏轼的文化遗迹,对苏轼产生了敬仰和崇拜,而这种崇拜和敬仰,间接对宋湘书法有了极大的影响。苏轼曾说“我书亦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敲”,宋湘则云“我生做字略用法,当其酣处尤支离”,二者理念不谋而合,对宋湘书风更是多了一份“尚意”理念,苏轼行笔醇厚圆润,肉丰骨劲。宋湘亦有此特点,但细品之下,宋湘行书更为挺拔俊俏,不似苏轼姿态舒展。笔者更愿意相信这是宋湘对于苏东坡崇拜所产生的,不在于宋湘直接临摹苏东坡的笔墨而成,是一种人格魅力对于一个人书法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取意不取态”,有“心意相连之妙、审美相通之趣”。

    四、 令人称奇的“蔗渣笔”“竹叶笔”

    宋湘除以毛笔作字外,令人称道的还有“蔗渣书”“竹叶书”。《清史文苑》记载:“宋湘出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一竹叶蔗渣做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其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便是湖北汉阳古琴台《伯牙琴台题壁诗》,宋湘以竹叶当笔题写。观此作品,全篇气贯长虹,用笔挥洒自如,结体俊逸劲瘦饱含激情,气势磅礴,笔道老辣凝练,乃宋湘晚年的书法佳作。

    宋湘的榜书也颇为著名。与汉阳古琴台《伯牙琴台题壁诗》一起的“高山流水”匾额,充满动感,突出高山流水之状,更与《伯牙琴台题壁诗》交相辉映。而广东德庆龙母庙的“天光云影”匾额则磅礴大气,与“高山流水”匾额各有千秋。

    五、 碑学对宋湘书法艺术的影响

    上述对宋湘的传世作品稍作点评总结,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宋湘为何未见有隶书、篆书作品传世,所书都为“帖学”作品?

    宋湘所处年代正是清中碑学兴盛之时,何以宋湘“几不受此影响”?这点不得不令人有些困惑。从宋湘的交游圈来看,应该能找到答案。宋湘的交友圈主要有两个,一为北京交游圈,主要有阮元、翁方纲、蔡之定等人。二则是广东交游圈,主要有叶梦龙、张维屏、谢兰生及伊秉绶等人。虽然在嘉道年间北京书法圈碑学兴起,但当时的岭南依然笼罩在帖学的风气下。宋湘作为岭南人更多的会接受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氛围下的风气。这也正是宋湘作品几为“帖学”之作的原因。但是宋湘并不见得完全没有受碑学影响,尽管他本人并不热衷于碑学,所处氛围也多是在“习帖”风气之下,甚至在大理苍山见到南诏碑,写下《观南诏碑有感》也只字未提碑学书法艺术。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令人无法忽视,那就是宋湘在惠州期间与伊秉绶的交往交流,正是这个交往交流,极有可能让宋湘被动间接地接受了碑学影响,不经意地体现到了他的楹联书法作品之中。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于嘉庆四年(1799)授惠州知府至嘉庆七年(1802)罢官,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粤籍朋友,其中便包括了宋湘。

    嘉庆六年(1801年),宋湘应广东惠州府知府伊秉绶之聘,就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伊秉绶乃清代著名书法家,尤精篆隶,其隶书笔画浑厚,高古博大,与邓石如并称大家,是清代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湘在丰湖书院任教期间深得伊秉绶赏识,两人常谈诗论文,切磋书艺。伊秉绶作为碑学一代宗师,在与宋湘的书法交流中,不可能对宋湘没有一点影响,宋湘虽然对碑学不以为意,但对于碑派书法作品,应该说是“见得多了”,而在书法交流中对于伊秉绶书写过程应该也是反复观摩,这些对于主观上并不接受碑学书法的宋湘并未产生多少影响,但也正是这种不经意的记忆,反而在宋湘脑海中印象更加深刻,在其书写楹联中,不自觉不经意地表达出来,这种表现甚至是宋湘本人都未能察觉的。

    最有力地证明宋湘并非完全不受碑学影响的,乃其楹联作品“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纵观此联,虽为行书字体,但笔画雄浑,线条波桀,多为逆锋起笔,有篆籀之意,金石味十足,颇有碑帖结合、引碑如草之趣味。倘若宋湘完全不受碑学影响,他不太可能书写出碑意浓厚的楹联。联系上文宋湘自己对碑学的主观感受,他受碑派书法影响最大最深的,应该可以肯定为他在惠州与伊秉绶交往期间切磋书艺中形成的,尽管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被动的、间接的,但最终还是渗透到了宋湘的书法之中,在帖學书法流美圆润的基础上,多了一份碑学的苍朴浑厚,从而丰富了宋湘的书法艺术,让宋湘的作品更值得令人反复欣赏。

    参考文献:

    [1]李欣祥.宋湘生平及作品研究[M].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2]宋湘.红杏山房集(黄国声校辑)[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3]周利锋.宋湘与吴荣光、叶梦龙、伊秉绶交游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1(6).

    作者简介:

    钟雨柯,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经管学院税收学2016级。

    相关热词搜索: 传世 书法 探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