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非遗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承及研究《非遗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承及研究》课题组

    时间:2020-11-16 10:02: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忱 李艺 王薇

    摘要:马渡民歌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能完整唱出马渡民歌的山民们越来越少,这让传承和记录出现了阻碍,我们应对其进行保护和抢救工作,让其传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和曲调应该被记下来,让马渡民歌后继有人。文章将从原生态马渡民歌现状;以《苏二姐》、《拉石号子》、《韭菜歌》、《十把扇子》为例的曲式结构、艺术特色分析;马渡民歌表演者和马渡民歌的传承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原生态;马渡民歌;传承

    前言

    作为一个川东人,对于原生态马渡民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为了能够让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我决定到马渡关镇实地考察,记录乡民们演绎的马渡民歌。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马渡民歌创作表演的艺术特色和曲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了解原生态马渡民歌,让原生态马渡民歌受到重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原生态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马渡民歌的传承发展的观点和思考。

    一、原生态马渡民歌现状

    在自然界中,生物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现象称为“生态”。

    “原生态”一词是在自然科学中借鉴而来的,主要指的是未经艺术加工或者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东西。

    综合来说,“原生态民歌”就是一种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作并广泛流传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被誉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当地的民歌特色文化研究协会王成陆副会长及民歌手们向我们介绍了马渡民歌现在发展的真实情况,马渡关是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唱腔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川东民歌400首,马渡独占200多首。马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中国四大民歌之一《苏二姐》的发源地。

    马渡乡民们搜集的民歌集、笔记本及录音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曲谱不完整,大部分山歌只有歌词,录音与曲谱不一致等等,这是马渡民歌从起源至今传播范围不远的原因之一,虽然马渡乡每年都举行“民歌节”,修建民歌广场让许多中老年歌唱爱好者聚集在此尽情高歌,但文字资料的匮乏,乡民们传唱的马渡民歌版本不一,使得整理原生态马渡民歌曲谱工作非常困难。

    尽管地方电视台对马渡民歌也曾多次作新闻报导,但真正了解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人还是很少,一离开宣汉境内,就难以找到马渡民歌的踪迹了。

    在采访民歌协会的叶章云书记时,他讲到:“对于马渡民歌,有三国文化、唐朝文化、民俗风情等。想要把马渡民歌宣传发扬出去,要深入了解才行,如果是走马观花的听一下看一下,那根本就不行,只是听到了表面的东西。我从支部书记退下来以后,就在想马渡民歌传承的这个问题,当时有很多老的作品都已经过时了,但是我听这些歌觉得对,我就慢慢来收集,从0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停止收集,凡是听到民歌唱的好的,我都是过去了的。凡是收集的民歌我自己大概都唱的来,因为这个民歌如果自己不会唱那就很难学,因为我们对于旋律还是有一些基础,就大概掌握得到。我所收集的民歌中,唱民歌的人去世的都有好几个了,我把当时的录音和词都记下来了,我现在整理的资料也不怎么规范,只是笼统的整理了一下,因为我们马渡的记谱水平也有限,记下来的曲谱和原来唱的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就是不够准确。我们之前也开展过很多届民歌文化节,号召各个年龄层的人来传唱马渡民歌,其中也有少部分年轻人唱会了很多首。当然马渡民歌涉及到方方面面,有高亢的,有带黄色的,有在山坡上吼的、互相取笑的。之前也来过很多人了解马渡民歌,但是作用都没有太大,如果各位真的想宣传、打造马渡民歌,必须要认认真真把马渡民歌的底子掌握清楚。如果想要传承,想要下一代了解,谱的曲子和唱的不是一回事,那肯定不行。之前出过一本马渡收集山歌的书,最初的那一本出版以后,有很多人按照谱子来唱,唱不起走,谱子不对,第二本的时候有很多还是原封不动的从第一本搬过来的。我对谱子这方面不懂,我找人看谱子唱给我听,还是和原唱不一樣。我这最早记录的这一本是没有分类的,我就想把这些重新分类,然后谱成准确的曲子再出版。”

    对于叶书记说的这些问题也是马渡民歌现状中比较严峻的问题,之所以马渡民歌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不广泛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其本身作品的模糊性,流传的版本较多,较分散,虽然当地的村民对于马渡民歌非常熟悉,但他们由于自身受现代化城市的影响,唱原生态马渡民歌不多,他们的生活状态,要走出马渡也比较困难。马渡民歌不像东北秧歌、陕北民歌等在全国广泛流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至今也没有唱马渡民歌的代表人物,在马渡乡虽有比较有名的民歌传承人,但年龄都偏大,对于马渡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马渡民歌的现状来看,想要永久良好的传承下去,面临的问题较大,当地政府也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次采风,马渡关镇当地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二、原生态马渡民歌分析

    《苏二姐》是马渡民歌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传唱度高,在全国范围流传很广,也出现了许多版本。我们在当地采风时就发现,马渡村民们唱的曲调存有差异,通过对比现行各种版本的曲谱与歌词,发现最后两句“你呀我呀妹儿娃子,好干活哦,二嫂哟”歌词与曲调始终一样。而马渡当地人于中骥搜集整理的《马渡民歌》一书中记载《苏二姐》的曲谱与我们在当地采风听到的版本最为相似,最终我们如实将其记录整理。

    《苏二姐》 是一首体裁短小的放牧山歌,描写了马渡乡民极具生活气息的劳动场景。歌词内容生动有趣,曲调活泼明快,风格清新爽朗,反映出乡民淳朴爽朗的精神面貌。歌曲结构为简单的一段曲式,从调式上来看,属于中国传统五声羽调式。歌曲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由于劳动强度较小,“领”与“合”更像是邻里间的调笑打闹,在一呼一应间,语气轻快、此起彼伏。

    《苏二姐》得以全国闻名,离不开“情歌王子”李依若的收集、整理与推广。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是宣汉县马渡乡宣汉县百丈村人,他才华横溢,先后整理创作巴山民歌上百首,《康定情歌》就是其中之一,在采访马渡民歌协会王会长时,他讲到“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叫李英的姑娘热恋。李姑娘是康定人,两人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李依若根据马渡民歌‘溜溜调创作了爱情歌曲《跑马歌》,歌词中‘李家溜溜的大姐正是他的恋人,后来此曲演变为《康定情歌》。但因当初家人反对,有情人未成眷属,后来全靠他的义父和李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诸多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多次听他唱过《跑马歌》,因此,马渡人都坚信《康定情歌》是李依若原创。”

    李依若记录的《苏二姐》早年来自平昌的放牛娃,给财主李炳章放牛、牧马,当朝霞冉冉升起的时候和村里一群放牛娃牵着牛儿或骑在牛背上,在山坡上一领一合地唱起情绪欢快,特色鲜明的放牛山歌“清晨起来去放牛,一根田坎放出头......”,短小的放牧山歌是牧童在野外互相呼应传递情感的工具,是他们的自娱,也给大自然增添了蓬勃的乡野情趣。被爱好音乐的李依若发现,在原唱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加以提炼:“清晨起来去放牛,一根田坎放出头,放得牛儿饱又饱,哥儿回来好做活。”[2]歌中衬词"苏二姐”“你呀我呀妹娃子”“二嫂哟”,新颖、鲜活,独具特色,是对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关系的生动勾画,氤氲着村落群体生活的浓厚气息,所刻意渲染的环境氛围,亲和而温馨。

    1950年,川北行署文联在南充召开"音乐戏曲工作者代表座谈会",李依若作为宣汉代表,组织几位同志在会上演唱了《苏二姐》。从此,《苏二姐》一歌不胫而走,为诸多报刊发表,作曲家时乐蒙更直接借用该曲,写成《英雄们战胜大渡河》,传遍全国。1957年达州文工团的郝玉霞代表中国青年文工团到苏联演唱这首歌得了金奖,是中国四大名作之一。

    歌词:

    领:一声的吔,号子儿哟嗬。合:哟嗬,咗嘞!

    领:人站嘞个齐哟嗬。

         合:哟嗬喂吔,咗嘞!

    领:二声的吔,号子儿哟嗬。合:哟嗬,咗嘞!

    领:齐卯嘞个力哟嗬。

         合:哟嗬喂吔,咗嘞!

    领:前拔的吔,龙头儿哟嗬。合:哟嗬,咗嘞!

    领:中拔哪嘞个腰哦嗬。

       合:哟嗬喂吔,咗嘞!

    领:全凭的吔,后头哟嗬。

     合:哟嗬,咗嘞!

    领:,莽起往前的捎哦嗬。

      合:哟嗬喂吔,咗嘞!

    领:哟嗬,咗嘞!          合:哟嗬,咗嘞!

    拉石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的开山采石工地。本首《拉石号子》是四川马渡县用于搬运石头时唱的号子,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以节奏性很强的呼号声体现齐心协力的劳作场景。领唱者既指挥、组织了劳动,又以风趣的唱词鼓舞和调节劳动者的情绪。

    《拉石号子》歌曲结构为简单的一段曲式,从调式上来看,属于中国传统五声徵调式,通过四段歌词进行“领”与“合”的反复,达到统一步调、统一节奏,指挥行动与鼓舞士气的目的,最后以重复衬词“哟嗬,咗嘞”结束。

    号子领唱部分的节奏具有鲜明的切分特色,齐唱的部分节奏简洁、强弱分明,与身体动作相配合,具有强烈的应答色彩。

    歌词:

    奴在后院割韭菜,突然窜出个小伙儿来,这是什么怪。

    要吃韭菜拿把去,要想探花儿夜晚来,莫穿响皮鞋。

    不知门儿哪边开,不知树儿哪边栽,叫我怎样来?

    屋后有根梧桐树,梧桐树上挂灯台,傍到梭下来。

    门斗后面有碗水,淋湿门斗自然开,情歌进屋来。

    灶孔里面有壶酒,碗柜里面有盘菜,自己喝来自己筛。

    踏板上面有盆水,踏板下面有双鞋,洗脚上床来。

    《韭菜歌》是马渡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山歌,歌词生动地表现了男女之间情爱之意。此曲为一首简单的一段式,是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徵调式,歌词是一男一女通过问答的形式完成的山歌,

    歌词:

    二把扇子二面花,姊妹二人十七八,情妹愛我人材好,我爱情妹会当家。

    三把扇子是清明,姊妹二人去卦坟,两人坟前双膝跪,三揖九扣像拜堂。

    四把扇子正栽秧,姊妹二人行对行,眉来眼去心发慌,情哥情妹喜洋洋。

    五把扇子是端阳,姊妹二人游长江,风拂水面波荡漾,你我江上像鸳鸯。

    六把扇子三伏天,花花扇子手中拿,情妹为我擦汗水,我为情妹扇扇忙。

    七把扇子是月半,姊妹二人去烧香,菩萨面前许个愿,保佑二人早成双。

    八把扇子是中秋,姊妹二人去梳头,镜子照映二人像,郎才女貌天作就。

    九把扇子是中秋,姊妹二个手挽手,有情我郎抱着走,乖乖小妹不怕羞。

    十把扇子是重阳,姊妹二人配成婚,情哥情妹两相好,祈愿生个小宝宝。

    十把扇子是一首山歌,描写了马渡乡男女青年通过山歌来表达爱慕之情,记录男女青年二人爱情生活的美好。

    十把扇子歌曲结构是一段曲式,从调式上来看是一首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羽调式,歌词一共有十段,每段歌词从一把扇子到十把扇子一次排列,这也是马渡民歌歌词的典型代表,类似作品还有《十想》、《月亮往月斜》等,还有类似的作品歌词通常为正月到十二月一共十二段,代表作有《小茶山》、《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子漂》、《绣荷包》、《妹儿歌》、《倒采茶》、《修洛阳桥》、《十二花古人》等。

    马渡民歌演唱者

    在当地,乡民们认为最权威的马渡民歌表演者一一“大胡子”雷泽胜,很多马渡民歌的宣传片都是由他来拍摄的,雷泽胜出生于1963年,是百丈村十七社人,这里以前叫阆英山,现在是蔡家山。他与李依若是一个村,也是受李依若影响,对民歌文化很感兴趣。蔡家山的东面是浪洋坪,西面是雷家坪,环境造就了雷泽胜,从小跟着大人上山下山,在山上学喊山歌,与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雷泽胜在演唱民歌时,声音高亢、情绪饱满,近百首民歌随口就来,1984年参加全乡文艺汇演,演唱的《花儿与少年》,《阿里山的姑娘》让人赞不绝口,在外形上,雷泽胜也注重包装自己,留了一脸络腮大胡子,使人们对他更加印象深刻,培育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形象。

    三、马渡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一)原生态马渡民歌当前的困境

    随着现在年轻人对流行音乐越来越感兴趣,对民歌的关注度降低,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播受到了阻碍,在采访叶书记时,他也提到了,所收集的民歌中,唱民歌的人去世的有好几个了,所幸当时的录音和词都记下来了,否则这些民歌就将永远遗失,那将是我们最大的遗憾,我们应对其做抢救性的保护工作,不仅要记录这些民歌,还要为它的传播尽到责任。马渡作为四川省宣汉县的一个乡镇,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居多,留守在家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和上学的小孩,人口流动性大。这样的环境不利于马渡民歌的传播。

    乡民们在传唱的过程中,民歌的旋律和歌词会出现变化,一首山歌还会出现歌词和旋律有不同的版本,这对搜集整理民歌的工作加大了难度。马渡乡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少有乡民在山头上喊歌,也很少有牧马放牛的,民歌的传唱大多是通过民歌节或是节假日的演出来体现,这让马渡民歌失去了原汁原味,更多的是一种表演的形式,虽然这也是一种传承的方式,但是很难再出新作品。

    (二)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承

    原生态马渡民歌的曲谱记载是它传承的基础,政府应对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民歌的搜集、整理、谱曲、保存和宣传等工作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对马渡乡还在世的民歌传承人进行保护,以带徒授业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民间艺术。[3] 政府应创造更多的民歌表演平台,加强原生态民歌的宣传力度。

    马渡民歌承载了众多当地的民族文化,对于宣扬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原生态民族音乐都将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声乐发展中也应该占有自己的一定位置。如今山歌小调比比皆是,马渡民歌要在其中求生存和发展,应该保留其自身的特色和原始的唱腔,在保留原生态唱法的基础上,将原生态唱法和现在的时代观念良好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并不是将原生态所具有的特点摒弃,而是根据现在社会发展需要,在所有原生态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逐步做到促进原生态唱法的发展,将共性和个性良好结合,才能使原生态唱法真正的传承下去。

    作为马渡民歌的开拓者,加强传统民歌知识的掌握,制定指导计划,将马渡民歌融入到多种形态的艺术表演中。把马渡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建设艺术表演的重要指标因素,进一步优化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4] 在日常教学中,把民歌艺术纳入音乐课程的教材中,让学生们学习,例如在视唱练耳中着重强调旋律特色,在声乐作品中强调原生态的唱腔,使学生充分掌握其艺术特色和马渡民歌当地的语言特色。

    2017年1月,马渡关石林景区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荔枝古道,浪洋寺摩岩造像等历史古迹,也有勤劳的马渡乡民创造的马渡梯田、蔡家山茶林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马渡乡旅游,原生态马渡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大力宣传,打造马渡生态文化民间艺术之乡,把原生态马渡民歌纳入景区中,形成专门的传唱区等等,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让原生态马渡民歌更好的传承下去。

    结语

    原生态马渡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本文的論述让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比如谱子不全、部分谱子记谱需要再次整理、歌曲分类不明确、老一辈民歌传承人的相继离世、当地年轻人学唱民歌的不多、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马渡民歌等。通过这些问题让我们清晰认识到马渡民歌保护、传承、发展、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我们应充分挖掘马渡民歌的艺术价值,改善其现状。通过政府的保护;自身的改良;加强民歌教育工作和结合旅游业的宣传等方式传承下去。在这次民歌采风交流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当地领导、民歌协会及乡民们对马渡民歌发展的真切希望。调研马渡民歌的音乐工作者来来往往,我们虽只是其中一个课题组,但我们深感这次课题采风对我们具有真实的重要意义,我们愿与大家一起为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雪飞.从音乐传播的视角思考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3):67-84,

    [2]于中骥《马渡民歌》,川宣新出内2007第001号.

    [3]赵栅凌.“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6):88-100,

    [4] 张馨之.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4-5.

    作者简介:

    陈忱(1992—),女,汉族,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钢琴,音乐教育研究。李艺(1992—),女,回族,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声乐,音乐教育研究。王薇(1991—),女,汉族,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民歌演唱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yy2019027)。

    相关热词搜索: 民歌 传承 原生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