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及同名电影研究

    时间:2020-11-22 03:42: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伍尔夫小说及同名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5C1436。

    摘  要:伍尔夫小说《奥兰多》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女性主义小说,伍尔夫在创作的过程中,准确地把自己的女性主义和意识流表现手法融入其中。而《奥兰多》同名电影的改编,则非常独特地表现出奥朗多这个人物角色在人生变化中的逻辑性,巧妙地展现出奥朗多思想上的转变和故事的曲折性,因此电影和小说都是各有春秋的。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奥兰多》

    作者简介:全涛(1981-),女,湖南保靖人,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0--02

    《奥兰多》这部小说是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伍尔夫创作了这部小说作品之后,在1992年英国著名的女导演波特将这部小说改编为同名的电影,并且进入了荧幕。电影和小说的叙事结构必然是不同的,虽然是出自于同名的小说《奥兰多》,但是同名的电影与同名小说之间仍然有非常大差别,作为一部比较成熟的电影,其内在对于语言以及人物等方面的塑造,包括故事情节的铺排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伍尔夫小说中未必能完全体现的部分。因此对比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以及其同名电影之间的差异,可以充分地分析小说与电影叙事文本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地对伍尔夫的创作思想,以及电影叙事结构对于小说的分解与变化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两部《奥兰多》中奥兰多的基本形象

    《奥兰多》这部电影基本上与小说内容相接近,整个电影中主要还是以奥兰多的人生跌宕起伏为主要的基础。伍尔夫在创作《奥兰多》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比较多地融入了意识流的一些特点,因此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这个在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在波特的电影《奥兰多》中,奥兰多也同样有着非常强烈的女性主义烙印,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对伍尔夫的思想借鉴较多,因此在叙事和表达上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在奥兰多这个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奥兰多是一个贵族美少年,曾经是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一个英国贵族,也曾经是女皇的侍卫等。这个美少年虽然年轻,但是却受到了女皇的宠幸,居住在一处巨大的宫殿之内。欧洲大冰冻的时期,奥兰多爱上了莫斯科公国大使的女儿,但是随后又出现了失败的恋爱,深深受到打击的奥兰多曾经希望能够从文学或者为国家出使等方式建功立业,不过在这些途径中,奥兰多仍然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苦闷完全解脱。

    在电影《奥兰多》的塑造过程中,奥兰多在性别颠倒变化之前,这种沉浸在诗意的形象表达得比较少,这一点在伍尔夫的原著中则能够渲染出来,这可能是因为诗歌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电影荧幕之上不是相对容易能够表达出来的。在《奥兰多》这部电影的塑造过程中,奥兰多形象最为丰富的仍然是1600年奥兰多的性别从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过程,这种性别的变化让奥兰多拥有了不老的青春,但是同时也让奥兰多尝尽了人生当中的各种悲喜交集。

    在电影的处理上,奥兰多相对而言就是一个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人。当初作为伊丽莎白皇室之中的一个贵族,奥兰多虽然有着别人没有的恩荣,但是却没有自由,因为即便是居住在华丽的宫殿里面,奥兰多仍然没有办法去主张自己和莫斯科公国公使女儿的婚事,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在性别因为昏睡之后产生转变,奥兰多逐渐成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尽管追求的过程是十分坎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奥兰多的追求也还是得以实现的。

    电影最后将奥兰多走在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宫殿之前,面对自己曾经是男性的画像、走在曾经吟诵着诗歌的树木之前喜极而泣,并且聆听天空之中加百列大天使在唱歌的美妙歌声,这一刻,奥兰多是明白自己已经走向了自由。相对于伍尔夫的小说,电影对于奥兰多的塑造和刻画更加丰富。

    伍尔夫在小说里塑造的奥兰多,与电影里的奥兰多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追求自由的奥兰多。但是电影不同于小说的部分,就是奥兰多这个人物形象能够真正意义上鲜活地表现出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于获得自由之后的欢欣鼓舞等。这一点也是小说和电影互相之间存在的人物形象最大差别。

    二、电影《奥兰多》对于小说的结构性改编

    伍尔夫在《奥兰多》小说作品内所塑造的奥兰多人物经历主要是分成了六个不同的部分,这六个部分也就是奥兰多人生中的六个不同的阶段。在叙述的模式上,伍尔夫采取的是非常经典的第一人称叙述模式,也就是以奥兰多自传的方式對这个虚拟的人物角色进行流畅的叙述和介绍,这四百多年的传奇和神话传说,正是透过这样一种带有自传式的叙述方式得到全面的铺排。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实际上都没有非常明确的一些主题,也就是叙述的过程中没有非常明显的时间标识,只有非常特别的一种模糊的意识流方式,让奥兰多这个人物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不同的场景中能够感受不同的历史背景,这样就能够让主人公奥兰多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之下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因为伍尔夫在创作《奥兰多》的过程中受到了意识流创作风格的影响,也就是能够在叙事的过程中呈现出内向化的特征,这也是让更多阅读《奥兰多》这部小说的人能够避免受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影响,能够跳出具体历史条件去独立思考奥兰多这个人物以及其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特征。

    而电影《奥兰多》则不同,在整部电影的开端上,其主要是强调在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中所出现的英国社会开端的情况,也就是这种传奇的奥兰多人生经历上,导演波特对这些时间轴线强调得比较鲜明。伍尔夫在意识流的创作思想下,没有刻意强调奥兰多这个人物人生阶段与对应的历史时期,但是电影《奥兰多》则强调了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些历史时期对于奥兰多这个人物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原本伍尔夫原著《奥兰多》中存在的六个章节,也就在电影中变成了七个章节,在相对比较紧张的电影时长中,也能够展现出奥兰多以及其背后超过四百年的欧洲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上面的动荡。从这一点上,电影《奥兰多》与小说原著之间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时间逻辑性相对较强。

    小说《奥兰多》中叙述风格相对内向化,在电影中则比较依靠外在的情节进行表现和推动。在七个标题章节内,电影《奥兰多》主要是透过外在的内容和叙述,对奥兰多的人生经历进行更具体的界定、表达等。电影为了更加明确地将奥兰多的人生阶段和经历都讲清楚,在每一个章节都会将奥兰多的人生阶段关键词以黑色的屏幕、白色字体的方式进行表现,十分鲜明地划定了奥兰多人生变化的时间、章节等。不過,这种看起来十分明确的做法就是对原著小说那种多维的导向和演变产生了非常大的损失,原来伍尔夫在《奥兰多》中的多义性文本也逐渐消失了。

    三、电影《奥兰多》与小说的语言和性别认同差异

    在小说《奥兰多》中,伍尔夫非常少有地运用了带有“喜剧”的手法进行刻画,伍尔夫极为少有地采取了轻松快乐的方式进行刻画,而且也带有非常强烈的幻想性语言。在小说里,伍尔夫是有着非常严肃的性别观念,虽然整部小说带有荒诞的色彩,而且甚至带有某些狂欢的性质,但是小说本身也是有着非常严肃的思考,这种带有一定幽默的严肃思考,是伍尔夫对于贵族、文学作家的批评等方面的具体化文字。比如奥兰多希望写诗歌,但是却被曾经资助过的诗人嘲笑和讽刺等,奥兰多在小说里面就曾经这么说“我再也不想和别人打交道”,这样的一种想法也具体落实到位,奥兰多整天都和自己饲养的猎犬以及种植的玫瑰花丛在一起。这句话表现出奥兰多其实也有着一些孩子气,但是这种孩子气,其实也是伍尔夫带有一定幽默性的表现。这种带有淳朴但是浪漫多情的语言,是奥兰多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的重要基础。

    伍尔夫的小说语言风格也是带有非常丰富的节奏性,这种节奏性让整部小说的文本带有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其细腻的文笔,能够把小说人物主角的形象雅致的表现出来。从整部小说的演变上看,可以看出在画面美感的呈现重点还是通过文笔的细腻以及刻画等方面来呈现,结合大量的比喻或者隐喻的手法,以及拟人与夸张的修辞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出作者非常丰富的文字张力,这也是伍尔夫采取陌生化的手段进行刻画的一个重要基础。

    但是波特在电影当中则表现出非常突出的含蓄与叙事语言风格,而且由于电影本身技术的特征,在技术上面的限制也无法完全把画面里面充满幻想与极具备张力的艺术场面展现出来,因此很多人物角色的语言谈吐,其实相对于小说文本而言并不是十分丰富,在语言的展现上也尽可能的是保留了原来小说中所具备的幽默色彩,不过这种语言幽默色彩则因为电影技术的限制而大为削弱。针对这一方面电影也采取了其他的技术手段,让原本语言上的幽默转变为可视化的场面幽默。比如小说中主人公奥兰多,在初始土耳其的时候,与土耳其国王把酒言欢,主人公说出了非常多的恭维话,这些恭维的话里面赞美土耳其国王管辖土地的广阔无垠,在小说中可能这种幽默感则很难体现出来,但是却能够在电影中得到呈现,这句话说完之后电影切换为一片非常荒无人烟的土地,这里的讽刺和幽默的效果也就大为提升。

    性别上面的差异也就是雌雄同体,是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非常注重的一方面。作家带有非常严肃的性别观念所创作的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完全可以看出伍尔夫对于人生以及世界演变的一些看法。在电影里面对于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以及雌雄同体的状况,则进行了更加大胆的改编,由于电影拍摄的时代已经是1992年,因此在电影的末尾,甚至将奥兰多这个人物角色刻画为骑着摩托带着女儿的角色,这无疑是带有非常强烈的改变特征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对于小说原著中的雌雄同体观念进行进一步延续大胆并且具有新奇特点的拍摄以及场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与观念上面的冲击更加强烈,这也是原来小说中无法体现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仇小萌.伍尔夫小说花园意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28(5):84-89.

    [2]何亦可,于学勇.伍尔夫的《奥兰多》与英国文学市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5-58,65.

    相关热词搜索: 同名 奥兰多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