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结构优化

    时间:2020-11-25 12:11: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丽娜 颜姜慧

    摘 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是江苏省确立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集聚理论,笔者从分析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界定的现实基础出发,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阶段界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不同时期特征,提出产业集中区、产业带、经济带等不同空间组织形式,并对其地域构成进行界定。

    关键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2-27-03

    沿东陇海线是苏北区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区位条件较为优越的发展轴,是江苏省确立的带动苏北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级经济轴线,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的产业带是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具有高度集聚与扩散、创新等功能,对于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苏北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产业带建设成为提高欠发达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模式,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结构界定的理论基础

    产业带建设的理论基石是集聚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成为影响现代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先导性因素(聂华林等,2006)。集聚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经济性。从形成的动力机制看,生产要素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循环累积效应等都直接促成了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特征,是形成集聚的基础动力,而对于集聚产生的外部经济性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追求则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趋向形成的主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集聚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集聚经济在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产生巨大的效益。集聚效应可以节约上下游关联产品间的运费、加速经营组织间信息的传递、降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的使用成本等,进而通过成本的节约使得区域分工程度更加细化、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所以,集聚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带规划与建设成为多数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来说,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中,空间是产业带形成的物质载体,空间选择是最为基础、关键的一环。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区位势能,区位势能的大小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应综合分析不同区位资源禀赋、交通设施基础、人力资源状况、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空间组合的差异,科学界定产业带的空间范围,尤其是建设初期产业带的建设本身应具有一定的空间排它性和竞争性,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使政府的倾斜政策对象明确,实现既定目标。只有产业带快速发展形成辐射带动力,才能成为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轴,因此,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带空间结构的设计。

    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1、沿东陇海线处于极核式集聚发展向点轴经济带形成过渡阶段

    徐州、连云港两城市初步形成港城互动发展态势,是一种结构效率较高的双核型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7年徐州、连云港两城市经济GDP占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66.04%,占苏北地区的23.6%,而在2000年,则分别为59.9%和19.78%。可以看出,徐州、连云港两城市经济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及苏北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沿线经济在苏北地区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2007年,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土地面积、人口分别占苏北区域的18.2%和23.1%,实现人均GDP为22638.6元,高出苏北平均值的39%,进出口总额占苏北区域的55%以上,是苏北对外经济的支柱。从表1中可以看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等指标在苏北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带上优势显现。

    2、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相对区位优势显现

    从基础设施支撑条件来看,苏北已形成沿东陇海线(铁路、高速公路)、新长铁路,连盐、连淮、淮盐、盐通、徐宿淮等高速公路,同时还拥有现代化的港口条件,港城互动、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础条件日益优化。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完善,加速了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南向高速交通的不断重视与强化,使得本区域具有了联系我国经济中心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空间比较优势,为区际要素的流入奠定了基础,进而在承接长三角经济产业转移中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

    3、江苏省域经济区域分工中的战略定位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战略定位,直接关系到发展的对策选择、时序安排、建设成效。《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战略定位为:新兴的产业密集带、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本区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优势,将本区建设成为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同时,本区发展工业的条件较好,通过优先发展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使本区成为带动苏北振兴的辐射源、江苏省区域发展北部增长极。由此可以看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本区域经济实力及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关系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

    三、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空间结构优化

    从产业集聚论的角度看,强调空间选择的一定排他性、不均衡性,所以,在产业带建设的不同时期,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协调,确定不同的空间取向,包括产业带的空间范围、产业带发展的重点轴向选择、产业的空间组合等内在规定性。空间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点—轴(线)—网络。在由线到网络的转变过程中,轴的延伸方向和点的开发次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空间结构的优化。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来说,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空间取向直接影响到对区域经济辐射作用发挥的程度。

    1、产业集中区——产业带的初期空间组织形式

    产业集中区是产业带构成中的重要节点区域,也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只有以产业集中区为主体的节点区域经济的能量不断膨胀,产业带轴线的形成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本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适宜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建设铜山、新沂、邳州、东海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铜山、新沂等现有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邳州银杏、大蒜资源优势,连云港临海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集中区。利用本区域机械产业的基础和良好条件,以徐州为重点,围绕机械制造产品形成集上、中、下游产业链。充分利用连云港市临海优势,以盐化工为主,形成一批围绕盐化工的产品群。本区具有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重点加快邳州官湖地区木材加工产业发展,鼓励同类产业聚集,把邳州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板材制造和出口基地。把铜山、邳州、新沂建成水泥、玻璃、石膏制品生产基地,把东海建成全国著名的优质石英材料及应用制品和水晶制品的加工生产基地。只有通过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进而带来市场竞争力。产业强则区域强,是产业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2、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产业带的中期空间组织形式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是较为典型的交通经济带模式。而交通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以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为手段,其空间结构形态演进遵循“点—片—带”的发展模式:一是交通线(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建成连接了沿线地区一定层次的“经济中心点”;二是经济中心作为发展结点迅速扩大成“片”;三是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片”逐渐连成具有相对较强经济力量的发展带面(夏飞等,2004)。

    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当期发展的特征来看,立足于节点的经济辐射能力,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协调等因素对产业带范围进行科学定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地域构成的界定,借用辐射理论中的相关方法 :以徐连城市吸引范围断裂点处的场强为边界场强,选取沿线城镇经济的GDP作为衡量指标计算沿线城镇徐州、连云港、铜山、邳州、新沂、东海等辐射范围,以此作为确定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当期范围界定的依据。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区域特征,我们认为就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核心带空间范围大致包括:(1)徐州市区、铜山部分。徐州城市经济是苏北地区实力最强、基础最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讲,铜山县各镇处于徐州城市经济的强力辐射范围内,因此,这一区域成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2)邳州、新沂、东海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县市的城镇部分,以及县域经济强力辐射范围内的小城镇经济,如邳州市的八义集镇、土山镇、炮车镇、邳城镇、宿羊山镇、合沟镇等;新沂市的高流镇、阿湖镇、桃林镇、港头镇、庙头镇等;东海县的白塔埠镇、石榴镇等。(3)连云港部分。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既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要节点,在产业带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连云港市区,及其强辐射区域如锦屏镇、板浦镇、浦南镇、大浦镇、猴嘴镇、墟沟镇、连云港镇、板桥镇、墩尚镇等。

    3、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产业带的远期空间组织形式

    从江苏省域经济甚至从全国经济的层面来考虑,沿东陇海线作为全国重要的一级轴线——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建设与发展具有全国意义。在产业带建设的过程中,从发展的空间取向上来看,除了注重轴线建设外,更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做更高层面的考虑,在次级发展轴线的选择上要着重南北取向。即使是从江苏的角度来考虑,苏北的发展与振兴需要密切与苏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同时需要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深入展开区域分工与合作,这是沿线区域长期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基础、经济联系等方面,我们认为以下几条南北轴线应作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长期发展的重要空间取向:

    (1)连盐通沿线。属于国家沿海通道建设一部分,高速公路已经建成,而且连(云港)盐(城)铁路建设已列入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纲要。尤其是盐城市,作为苏北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一个“二传手”城市,作用尤为关键。随着沪通通道的畅通,这一轴线必将成为苏北经济接轨上海的最佳通道,成为沿海经济带隆起的关键区域,对苏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新长、淮扬镇沿线。主要指新沂、沭阳、淮安,南与扬州、镇江贯通,沿线铁路、高速公路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扬州——镇江铁路已规划,是苏北经济接轨苏南经济进而融入长三角经济的重要通道之一,对沿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从其空间区位来说,刚好位于江苏省域经济的中轴线,对于南北经济协调发展、全省经济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

    4、协调机制建设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涉及徐州、连云港两地级市,市域范围内还涉及市与县的不同行政区划。目前,沿线区域内部处于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整体、联动发展的优势远未形成。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作用仍比较明显,区域开发仍停留在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块块开发状态,低水平重复建设及相互竞争在所难免。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建立一实体机构有力协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使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能真正实现“点—线—面”的顺利转型,从而最终实现以区域为主的综合开发及苏北经济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可远,沈正平.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5,(02).

    [2].朱勤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科学崛起的对策措施[J].南京社会科学,2005,(05).

    [3.]朱勤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支柱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02).

    [4].张敏,蒋伏心.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与鲁南城市带发展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07).

    [5].聂华林,王成勇.区域经济学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夏飞,陈修谦.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

    作者简介:

    高丽娜,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颜姜慧,女,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 结构优化 陇海 产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