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究综述

    时间:2020-12-05 04:23: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蒋艳婷

    摘 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是青年恩格斯一篇实地调研考察的为工人阶级发声的申诉书,马克思和列宁等人对该书评价很高。近几十年来,国内学界对《状况》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工人阶级境况、著作本身的地位和价值以及著作对当下中国的指导意义。梳理对《状况》的研究情况,掌握既有文献对《状况》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进《状况》今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人阶级;价值地位;现实意义;比较研究

    《状况》是青年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顿观察工人阶级悲惨遭遇后,根据亲身所见所感,借助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资料所写成的为工人阶级发声的申诉书。研究既有文献可知,学界对《状况》的研究主要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遭遇以及历史使命;《状况》一书的丰富思想和价值地位;《状况》对当下中国的指导借鉴意义三个方面。

    一、对恩格斯《状况》中工人阶级的研究

    (一)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分析

    工业革命的兴起将农民分成了工业无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成为了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是工人阶级兴起的重要原因。张雷声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其次使得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阶级进行分化、组合,小资产阶级被消灭,工人世代为工人。伴随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朱燕指出是工业革命孕育出了工人阶级。李婷在论述工人阶级如何产生时,把原因归为小农被吸引进城市,土地荒置被大佃农利用,衍生出农业无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机器的不断使用和投入抢占了工人的工作位置,大批工人失业,出现了工人愈劳动愈贫困的怪相。

    (二)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境况

    工人阶级的劳动由之前的悠闲适量变成压迫超量,他们除了在身体上备受奴役外,还在精神上遭受摧毁。

    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体现在身心两方面。工人的生活悲惨,精神颓靡。小孩受教育匮乏,智力低下,偷盗时有发生,道德教育不足,张雷生这样认为。朱燕则从工人的非人境遇、法律和事实的不平等、济贫法、习艺所、监狱等方面反映无产阶级在身体和心灵上遭受的残害。

    (三)工人阶级的苦难根源和历史使命

    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从特殊到普遍、从个体到群体、从无意识的个别斗争到有组织有纪律的斗争。

    在斗争的实践中,英国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逐渐认识到了联合的力量。朱燕直言工人阶级苦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工人阶级在改变自身状况的斗争实践,从单个人的反抗走向联合。李婷认为恩格斯在《状况》中对无产阶级的描述表明已经觉醒的英国无产阶级不仅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承担着人类自身的解放。樊怡卿也肯定了工人阶级自身的力量,谭培文则以共同利益为切入点,认为是无产阶级的共同苦难和共同利益唤醒了无产阶级共同的阶级意识。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二、对恩格斯《状况》一书的价值地位确认

    (一)《状况》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思想

    马克思1863年4月9日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到:“你的书中的主要论点,连细节都已经被1844年以后的发展所证实了”。马克思对《状况》一书给予了极高度评价,不少研究者基于文本解读,认为恩格斯的《状况》一中蕴藏着丰富的城市思想、道德伦理思想以及慈善等思想。

    1.城市思想

    工业革命兴起后,城市和乡村之间开始打破了绝对界限,在繁荣城市的表象下,暗藏着灰暗的“人间地狱”。英国由工业革命引发的大机器工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新兴城市的发展过程。李淑梅认为大城市既是创造文明奇迹的典型,又是工人屈辱生活状况的典型。周文在其文章中开篇直言恩格斯《状况》一书中的城市思想有待研究。工厂生产方式促进了大城市的形成和专业化,除此之外,工人住宅区也体现出了大城市空间隔离的特征。

    2.道德伦理

    在身份转换后,无产阶级的道德问题在生活中日益凸显。刘星在文章中表明恩格斯《状况》中深刻地阐述了教育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阶级伦理和家庭伦理等一系列伦理思想,点明了英国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面貌和实质。

    高兆明在其文章中指明商業(经济)道德的建立,是经济活动主体主观意愿和社会客观秩序的统一,得出要完善社会客观秩序。姜德福也加盟《状况》蕴含着道德思想的行列,他更为全面的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商业道德的表现问题,从工人阶级、商业道德以及资产阶级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给予原因分析。

    3.慈善思想

    张蓉还挖掘出恩格斯在《状况》中所体现的慈善思想。她否定英国资产阶级虚假慈善的慈善思想。最后说明工人阶级在身体、精神上遭受着欺凌,又毫无权利可言,相比于资产阶级,他们才是对人道、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正慈善的追求者。

    (二)《状况》一书的当代价值及地位

    马克思和列宁对恩格斯《状况》一书做出至高评价,恩格斯花近两年时间完成《状况》一书,书中除了对资产阶级尖锐诉讼,唤醒无产阶级的联合反抗意识外,还有更深层的意蕴。

    张雷声在《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中指出恩格斯从与马克思不同的道路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对工业革命形成的结果中展示出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

    黄平就恩格斯写作《状况》的方法和无产阶级立场出发,认为《状况》中大幅度描写工人阶级的惨状不仅仅只是突出工人的悲惨境遇,更是一定程度上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沈亚生则认为《状况》的重大意义在于使人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概念化的东西都是鲜活的社会历史的反映,都是根源于对生活世界的本质直观。重读《状况》一书是我们深化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也是我们透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一面宝镜。

    恩格斯通过观察和对可靠材料的分析,走向了一条与马克思非常接近的道路。李婷认为恩格斯已经认识到了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预见了一种科学理论诞生的必然。恩格斯在完成《状况》的创作后,就与马克思投入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中,而正是这一部著作,宣告了唯物史观的诞生。刘星还指出,恩格斯的《状况》对后来《共产党宣言》有着重要作用。

    三、剖析恩格斯《状况》对当下社会的借鉴意义

    将恩格斯《状况》中描述的现象与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况相联系,企图从城市规划、商业道德、立法保障、工人工资待遇、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出对策和启示。

    (一)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问题

    恩格斯在《状况》中描写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把农民从农村吸引到城市,城市暴增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矛盾对立尖锐,工人生存空间狭小、生存状况破败,城市的阴暗面并不是表面那么光鲜亮丽。

    李淑梅表示恩格斯对英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及其付出的沉重代价的探讨,对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建设、城乡二元化结构具有启示意义。刘云杉、许晶则从城市思想出发,刘云杉通过三重空间批判维度,明晰恩格斯的空间批判思想对我国社会空间建构的意义;许晶则从穷富人差异、工人生存环境入手,描写我国城市进程中的空间挑战并给出了相应政策。

    (二)多重保障工人阶级的地位和权益

    《状况》中对工人阶级的描写凸显出工人阶级从分散行动的薄弱到联合起来的巨大力量这一变化。工人阶级身上具有无限潜能,工人阶级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制度的使命。

    禚明亮认为我们应当发挥工会在组织工人运动中的作用,刘戎呼吁在伟大的变革中实现工人阶级的道德解放,在政治中寻求定位、在经济中谋求发展、在参与中发挥话语权、在伦理中获得道德解放。

    孔令全则从收入分配差距这个视角出发,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生产方式拉大了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对现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有教育意义。我们应该通过确立人民权益主体地位、在再分配环节重视保障劳工权益等方面缩小收入差距。

    (三)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产业革命的兴起一方面使得大城市的生存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各类废弃物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陈波、赵巧凰、何小玲、董璐璐以及梅雪芹则以生态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指出当时英国环境污染的表现以及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为当下中国环境的治理敲响警钟。呼吁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育良好国民素质、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异化以及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态度等。

    (四)发扬恩格斯观察、实践等科学精神

    对于恩格斯长达21个月的亲身实践所写出的《状况》,不少研究表示应学习并应用恩格斯身上这种科学实践精神。

    汤家玉、蔡伟峰两人肯定恩格斯在创作《状况》时候的实地调查、亲身观察等方法,指出要立足中国实际,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当代中国发生的一切。《状况》是恩格斯和马克思两个人思想全面相同、默契一生的书,郑亚楠指出,恩格斯这种忠于事实、问心无愧,大胆反思、发展辩证的观点和胸襟,正是今天培养和新闻联播者最丰沃的精神来源。

    舒小昀从史料角度去分析《状况》,黄惠、孟雨、金依群等人则以写作方法为切入点。指明典型调查应该具备的一些条件,恩格斯身上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从《状况》描述的当时各类社会情况出发,联系当下我国发生的相似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策分析经验启示,从侧面表明了各位作者关心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然而对于两国在不同背景下,不同原因造成的类似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是否妥当应给予考虑。

    四、对恩格斯《状况》既有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学界对《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状况》是青年恩格斯的一篇著作,恩格斯在中年再读看这篇文章时依旧表示满意,马克思也曾致信恩格斯谈论到《状况》中的主要观点甚至一些细节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被一一证实。《状况》从调查到出版期间,马恩进行了第二次会晤,基于两人两次会晤后的差异,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状况》的原文引用,可以知晓马克思对《状况》一书的认可态度。但是学界对恩格斯《状况》的研究文章数量并不多,且研究年代较为久远,近年更新文章的数量少、速度慢,研究有待加强。

    第二,对《状况》的研究的视角有待创新。学界的研究视角多基于对《状况》文本内容的研究,分析工人阶级境况,分析本书的价值地位,探析本书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显有从整体出发,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由此,将文本当做一个整体解读,并结合马克思同时期的著作进行研究分析,窥探马恩此一时期思想上的契合性等,或许可以作为未来深化研究《状况》的一条路径。

    第三,从《状况》出发分析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慎重考量。对《状况》的研究中,有很大占比是从《状况》文本描述的当时英国社会状况情况出发,联系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给与经验借鉴和启示。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要关照现实,这种联系当下的写作理念凸显了作者对解决现下问题的关切之心,然而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时期不同原因造成的类似现象进行类比是否贴切和妥当需要慎重定。

    [参考文献]

    [1]王文东,赵艳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空间生产与空间正义思想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4):14-19.

    [2]周文.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城市思想[J].教学与研究,2016(06):59-65.

    [3]张雷声.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9):16-20.

    [5]朱燕.工人阶级的命运与前途——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6):42-45.

    [6]何小玲.工业化初期城市生态问题一瞥——重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有感[J].理论视野,2014(06):19-22.

    [7]刘戎.从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道德现状与认同[J].江苏社会科学,2012(02):247-251.

    [8]李淑梅.重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2):45-49+82.

    [9]舒小昀.材料与社会调查分析——从材料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7):83-90.

    [10]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之住宅问题及成因——兼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02):84-89.

    [11]耿百峰.恩格斯晚年對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认识——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的深入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9(03):103-106.

    [13]刘星.简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阶级伦理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11-14.

    [14]高兆明.主观善、客观善与商业道德——重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序[J].浙江社会科学,2004(01):164-167.

    [16]王炳煜,王力.《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民族问题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6):74-79.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相关热词搜索: 恩格斯 工人阶级 英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