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酒中豪气干云天

    时间:2020-12-31 04:21: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施晓宇

    1

    1995年第5期《中华散文》发表过我的《喝酒》一文,说的是我自己从不会喝酒、厌恶喝酒到学会喝酒、不讨厌喝酒的过程。如今几年过去,进而在酒桌上发现,凡能喝酒的人,不分性格内向外向,一般是心胸坦荡、豪爽大方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方人比南方人会喝酒、能喝酒。也许是南方人口过于密集的缘故,南方人确实比北方人心眼多,肠子拐弯多,所以喝起酒来计较也多。

    为什么有人总是喝酒不爽快呢?因为工于心计、心胸狭窄的人过于算计喝酒的“效益”,让一杯酒盛载了太多的目的、作用和收益,所以喝起酒来必定扭扭捏捏、锱铢必较。而官场上的人,即便会喝酒,也轻易不喝。好官怕喝酒误事、坏事;坏官怕喝酒后狐狸尾巴露出来,被人捉住把柄。还有一条,无论好官坏官,轻易不肯喝酒的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形象。担心喝酒过量乱了方寸,胡乱与人称兄道弟、随意拍板,现出原形——至少,平日强端着的架子一旦放了下来,露出真面目,害怕失去威信,从此部下、旁人不买账。如果喝酒过量乱了性被人钻了空子,一夜之间身份或会从将军变为奴隶,那就更不得了了。

    2

    至于女性,通常是不肯喝酒的。这显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似乎女性一旦端起酒杯,就不是淑女了,就不是贤妻了,连最起码的做人的品质也要大打折扣——无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善饮的女性,不是荡妇就是女侠,抑或根本就是与男人毫无区别的傻大姐。譬如艾丝美拉达、玛格丽特、潘金莲、“一丈青”扈三娘。最可怕的是在《水浒传》里与丈夫“菜园子”张青一起在大树底下十字坡开店的“母夜叉”孙二娘,动不动就在酒里下蒙汗药,将一条条汉子“倒也倒也”地麻翻了,剁成肉馅,做成人肉包子出售。就连打虎的英雄武松也差一点成了孫二娘的刀下鬼,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真正善饮的女性同男性一样,也是热情豪爽的性情中人,肚里拐弯少,为人真诚。因为少,就更受男性欢迎。而且,对于善饮的女性,男性一般都高看,很是尊敬。一者有礼貌的成分,“物以稀为贵”“好男不跟女斗”;二者通常会喝酒的女性都比男性能喝,私下里让她三分,也怕她三分。所以,在酒桌上,理智的男性大多不和女性拼酒,怕的就是一旦“拿”不下来,自己丢乖献丑。但就大多数女性而言,仍是轻易不肯喝酒的,一是怕酒后出丑,破坏了淑女和贵妇形象,二是还因了传统的名声问题。所以在酒桌上,一般女性都和官人一个模样,要么扭扭捏捏,装模作样,娇滴滴,不胜酒力,要么好像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一样算盘挂在胸膛上,非得你喝一杯她才抿一口,甚至你喝一杯她只拿酒杯象征性地在樱唇上抹一道口红,似乎不这样,就显不出她的高贵、她的典雅、她的与众不同来。为了身份与名声,包括名节,她就只好高高在上让人敬而远之。当然,这里要将一种女性除外,那就是真正不会喝酒的单纯女子。倘若强逼这样的女子喝酒,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不懂得怜香惜玉,那就不是真男人了。

    3

    从喝酒的角度讲,今天的中国人真是人种退化、愧对祖先,尤其是文人。翻开《中国的文学史》看一看,历朝历代有哪个作家诗人、骚人墨客不会吟诗填词,不会泼墨丹青,不会喝酒行令,不会放浪形骸?不善饮酒那也叫文人?不善饮酒那也叫墨客?先来说说闪耀着思想光芒、体现了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他们是谯国的嵇康、陈留的阮籍和阮咸、河内的山涛和向秀、沛国的刘伶、琅玡的王戎。这里先挑一个阮籍来做代表。

    阮籍是“建安七子”阮禹的儿子,家境贫寒,四岁就没有了父亲,全靠自己勤学成才。年轻的阮籍在政治上本来抱有济世之志,曾经登上广武城,考察楚汉古战场。面对项羽的惜败、刘邦的登基,阮籍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死,由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无能的曹芳主理朝政。说是辅佐,其实曹爽与司马懿已经为权力争斗得不可开交,政局十分险恶。这时曹爽要任命阮籍为自己的参军,阮籍哪里敢接受,只好称病辞官归隐故里,并且天天喝酒每喝必醉。不久,曹爽果然被司马懿所杀,朝政由司马氏独专。于是,司马氏的心腹大将钟会屡次试探阮籍对时局的看法,阮籍都借酒装醉躲过灾祸。而司马昭本人则赤裸裸地提出要与阮籍两家联姻。聪明的阮籍干脆借酒大醉六十天,放浪佯狂,使联姻之事无法进行。

    顺便再说一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喝酒更是不要命。“刘伶澹默少言,不妄交游。唯与阮籍、嵇康友善。性嗜酒,纵情肆志。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插而随之,说:‘死便埋我。曾著《酒德颂》一篇,主张:‘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还不算,刘伶还对“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然而醒”的生活方式心向往之。

    说穿了,“竹林七贤”的智者们,不过是借酒掩护自己的政治主张,借酒逃逸暗无天日的无常现实。为了生存,也为了捍卫,他们面对高压的政治和血腥的屠杀,就这样选择了走向自然、高蹈山林的生存方式。他们最懂得人的物质世界、精神生活与山川土地、自然景物的密切关联,最懂得人的生命源自大自然的孕育滋养,也最懂得酒对人生的妙处,最懂得酒对人生的丰富及引领人走向崭新境界的独特作用。就是通过佳酿美酒这座桥梁,通过魏晋时期广泛流行的老庄玄学,在佯疯假癫中,悄悄洗濯苦难人生的悲辛,悄悄写下千古流芳的作品,并由此将自己的清洁精神和脱俗文字超拔于世俗人间,继而将既注重主体精神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又深化发展天道宇宙与老庄玄学浑然一体的哲学命题,巧妙地经由农家米酒传导给了今天的我们。

    4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唐朝,或者说重点说说酒对唐朝诗人创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第一个要提到的自然是诗仙李白。李白一生以酒为题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可谓多矣。著名的《将进酒》通篇上下做足了酒文章,一气呵成气势恢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这是何等的大手笔大气派,何等的大境界大视野!但是,大手笔大气派的李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尽的儿女情长。请读《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南京的一班少年朋友开怀痛饮,李白将要告别之际,友人仍然执意挽留,举杯相敬。真的是滴滴美酒无不深藏了当地友人浓浓的情意。就是今天透过诗句想象当年酒店送别的热闹情景,也能清晰地看到诗仙李白依依难舍的浪漫情怀。在《行路难》里,李白又写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又是何等的清醒和理智。在《襄阳歌》里,李白将一杯酒一下子给自己增添成了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然后配上他另一首诗里的两句就显得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抒胸臆的真诚告白,每一个字都是何等的豪放磊落。在《客中行》里,李白用的是同一种笔法:“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表达的是一样的不羁与高蹈。而在《梁园吟》里:“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在《侠客行》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吐露的则是另一种潇洒与放达。在《月下独酌四首》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再联想李白另一首诗中的两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还有他的《流夜郎赠辛判官》:“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便一目了然地领悟到李白外表貌似放达实则内心世事洞明的铮铮傲骨!

    从以上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倘若没有酒,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哪里看得到这样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优美诗句。倘若没有酒,一千五百年前的今天,又哪里产生得了一个标志着唐朝诗歌创作巅峰水平的大诗人李白!

    5

    如果说六十二岁去世的“诗仙”李白天生是一个与酒相依为命,是一个“斗酒诗百篇”的旷世奇才,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五十九岁去世的“诗圣”杜甫。作为同时代不相伯仲的两大诗人,杜甫似乎永远是一个与贫病交加、与穷愁潦倒为伍的倒霉诗人。譬如他写的《客至》诗句:“盘飧市遠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家中临时来了客人,可是杜甫家里菜肴熟食都没有第二种。又远离市井,连残存的陈酒也是旧酿。仅仅两句诗,就活画出杜甫的潦倒和窘迫。所以杜甫在《逼仄行赠毕耀》里自嘲:“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并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中感叹:“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但是,就像在诗歌的创作上,杜甫的诗才不在李白之下一样,在喝酒的水平和豪放上,杜甫一样毫不逊色。且看这一首《醉时歌》:“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与好友郑虔相互邀约,迫不及待地找钱打酒,彼此畅快一饮的情景。郑虔比杜甫年龄大二十岁,所以杜甫客气地以师长称郑,故而有“痛饮真吾师”的赞美诗句出现。可见二位好友喝酒时是何等的酒酣耳热、气氛热烈。又如杜甫在《绝句漫兴九首》里自述:“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在《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里抒怀:“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同样表达杜甫的潇洒豪放和心知肚明。而在《曲江二首》里杜甫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终于表达了与李白完全不同的对酒的另一种感受和认识。只不过,关于酒的题材的诗作在数量上杜甫确实没有李白创作得多,所以后人往往只记住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却忽略了杜甫也是一个喝酒的高手,而且,据说他的死也与酒有关。

    6

    杜甫的一生都在漂泊和迁徙中。在他生命的前半段,有两次长时间的漫游。第一次到了江浙,游历了金陵、姑苏、剡江、天姥山,第二次到了齐鲁大地,吸取了江南和山东文化,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也是在这期间,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二人携手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议论时政,结下深厚情谊。一年后两人在山东兖州分手,李白准备重游江东,杜甫则启程去长安,此后两人再没有见过面。杜甫为此写下许多怀念李白的诗篇。杜甫的后半生大多漂泊在西南地区,在他四十八岁到五十九岁的最后岁月里,八年在四川,三年在湘鄂。最安定的时期,是在成都住的五年。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草堂,好歹有了个栖身之所。就是在这里,杜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唱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公元765年,长期给杜甫以关照的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忽然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得举家东迁,到了四川夔州。这时杜甫已是百病缠身,疟疾、肺病、糖尿病、风痹病都来袭扰。于是杜甫想到了回归河南洛阳老家,不料船出三峡,正遇河南兵变,杜甫受阻于湖南。受阻的可怕结果是杜甫万万没有想到——他人生的最后两年竟然就此无奈地漂泊于长沙、岳阳、衡州和耒阳之间,而且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情。终于,在公元770年的冬天,杜甫病死在长沙往岳阳的湘江舟船之上,享年五十九岁。死前他写的最后一首三十六韵长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有句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传达的仍是殷殷爱国之心、切切忧民之情。单从此诗的标题亦不难看出杜甫晚景的凄凉。有传记说,杜甫临终前病饿交加,偶遇仰慕他诗名的聂县令,此公大献殷勤,热情地送上佳肴美酒。杜甫因过度饥饿,突然痛饮美酒,加之饱食牛肉过量,造成胃胀滞食,不幸去世。但颠沛流离一生的一代“诗圣”在离开人世前,在风雪交加的湘江行船上,有酒喝、有肉吃,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安慰了。联想到诗仙李白,据说也是因喝醉酒,兴之所至下河捞月,就此驾鹤西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7

    大唐王朝不仅仅是只有李白、杜甫会喝酒。大凡能吟诗填词者,皆能豪饮。请看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唱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于武陵的《劝酒》一诗,表达了与王维的同一层意思:“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同时也是一个大诗人。他在《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里对喝酒一事也不甘示弱:“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诗文俱佳、诗名远播的刘禹锡在《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里更是豪情万丈:“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刘禹锡还在《重寄表臣二首》中将友人之间的不舍“醉别”刻画得入木三分:“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不过,平心而论,把喝酒写得最是豪气干云的,还要算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之不相伯仲的,还有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杜牧的“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李商隐的“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王昌龄的“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秦系的“纵醉还须上山去,白云那肯下山来”,韦庄的“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相关热词搜索: 云天 豪气 酒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