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散文《过年》

    时间:2022-02-24 11:00: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散文《过年》

      锣鼓的响声,从大年三十陆续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孩子们没有烟花爆竹。下面是由达达文档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过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过年》

      临近年关,窗外静悄悄。凭窗远眺,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孩子嘻戏打闹和爆竹声。思绪的轻舟,载我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过年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杀猪分肉

      下乡第一年,刚进腊月,各小队就安排五六个精明强干的人进行杀猪准备工作,这活儿队长是不会让我们干的,我们下乡的哥几个也就是瞧热闹。

      首先是逮猪。先由两名身手较为敏捷的小伙子进猪圈,用手轻轻地摩索着猪待到它感觉惬意躺下时,慢慢用牲口扣把四蹄锁住。遇到察觉了意图反抗的猪,就有意思啦!逮猪人要如猛虎下山般把住扑倒,用力压着,把蹄子绑住。然后,圈外面的人用一根很长的木棍穿到四蹄之间,七手八脚把猪抬出来。这时,刚开始哼哼的猪一下子凶恶起来,歇斯底里吼叫起来,同时扭动着肥胖身躯,令抬它的人也随着它的扭动而左右摇摆。

      杀猪的过程是最精彩的。先在地上斜埋半截头号大水缸,旁边用八印大锅烧开水,同时还有两桶冷水备用,这道工序曰“对浆”。所谓“对浆”,就是使水温度适宜,水太烫会使猪皮和肉分离,水太凉又会使猪鬃刮不下来,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傅都会用手去调试水的温度。

      在烧水的同时,三队的老社员刘振林二叔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和刘振连是村里杀猪手艺最精湛的。只见他身上背一个特大号的布袋子,手里提一根两米多长手指粗细的铁条。他把东西放在地上,走到大缸边用手摸摸温度,掏出烟袋点燃才慢条斯理地说,烧水的火不能太急,要温火烧开。常言说的好,火急毛不褪,火慢肉发柴,你们可别小瞧这烧火的,可是大有讲究。二叔边说边眯着有神但不大的一双眼晴,看了看围着看热闹的人继续说,杀猪好坏,第一是刀准,第二是水好!我们城里人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杀猪,非常兴奋,大声喊道:别说了您哪,快点儿吧!振林二叔这才把烟袋从嘴里拿出揣进怀里,从布袋里掏出一把二尺多长的尖刀,还有一个形状像铁板,半尺长,一面卷起另一面有刃的家什,后来知道是刮子,是用来刮猪毛的。

      二叔紧了紧布腰带,脱去棉袄,拿起手中的尖刀,来到案板上待宰的猪旁。我和同伴及看热闹的人都瞪大眼睛观看,猪还在大一声小一声地哼哼着。二叔把刀咬在嘴里,小心翼翼的单腿跪在猪的面前,嘴里念念有词,但听不清他说的嘛意思。只见二叔用手抚摸着猪的脖子,没注意刀是嘛时候到了手中,只见手起刀进,一刀插进了猪的心脏。一腔热血从猪喉咙中喷洒而出,直接喷到早已备好的放了盐水的盆中。再也无力痛苦嘶吼的猪,就这样结束了它不到一年的生命。

      这时,振林二叔从布袋里拿出一块已经看不清颜色的破布擦擦手说:杀猪是害命,不能让它痛苦,所以要一刀下去凉嗖嗖的完事,减少疼痛感。我们几个人大声对着二叔说,二叔您别说了,快干吧!

      他扭头看我们一眼,径直走到大缸边又用手试了试水温,回过身来跟其他几个帮忙的人说,开始吧!只见帮忙人中的刘万林拿刀在猪的后脚处划开一寸多长的口子,然后用铁通条从口子插入,看得见在猪皮和肉之间呈蛇状前行的痕迹。然后用嘴往通条捅过的地方吹气,这是最吃力的活了。只见刘万林鼓着腮帮子,玩命往里吹气,每吹一口,捅过的皮和肉就分离鼓胀起来。往返循环,直到整头猪,都鼓鼓囊囊,又肥又大。再看吹猪的刘万林,满脸通红,大口喘着粗气,憨憨的傻笑,还来了一句,妈呀,可憋死我了!我们小哥几个可开眼界了,哈哈,听说过有吹牛这个词儿,没想到还能看见吹猪这种事儿!

      这时,二叔又一次来到大缸边,把缸里的开水用桶舀出一半放一边,用另一只桶拎起凉水靠在缸沿上,一边细水长流往里兑,一边用手不停搅动着。突然,他一声大喊:快,抬猪!几个人闻声而动,快速把猪抬到缸边,振林二叔抱起猪,顺缸沿把猪慢慢放进滚烫水中。拽着猪后腿,翻动着猪的全身,约摸过了一支烟的功夫,整个猪身全被热水浸泡得差不多了。他不时用手去抓猪毛,直到一抓一把后,才撒开双手对着帮忙的几个人说,把它抬过去吧!

      刘万林等人就用那铁板刮子开始刮猪毛,很快,一头白白胖胖的大肥猪就躺在案板上了,然后是开膛破肚,分离头、蹄、下水……村里大喇叭也会传出兴奋的声音:全体社员注意了,到马号分肉去呀!

      唱戏敲鼓

      杀猪分肉是农村过年的第一道硬菜,还有年味更浓的唱戏和耍鼓钹!

      据说,刘庄早就有小型评剧团,表演的有模有样。我们刚步入社会到了农村,对评剧好坏并不在意,直到剧团彩排时,才感觉唱的还真好听。伴奏虽然不专业,看起来也中规中矩。

      下乡头一年,我没回家过年。从头至尾看了刘庄小评剧队的演出,比如《茶瓶计》《夺印》,还有我始终不懂得也说不出名的剧,反正看的挺入神,全村的人也都爱看。

      这些剧目演出前,还有一道擂大鼓的表演。刘庄敲鼓最棒的当属刘广志大叔。那时过年,全村老少全集聚在庄街心,把村的大鼓、锣、镲、铙等全部搬出来。只见刘广志大叔来到大鼓前,环顾一下四周人群,双手紧紧腰上的布带,又往手心里吐上一口唾沫拿起鼓锤一声大喊,爷几个,老道吃干饭,敲起来!

      只见广志大叔双手举起鼓锤,在鼓沿上小声击打,其他的乐器随着鼓锤的节奏时而急时而缓。突然,一声沉闷的重锤击到鼓的中心,乐器戛然而止。片刻,又响起鼓的击打声,各种乐器和鼓点汇聚成震人肺腑的经久不息的乐章。

      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几个孩子全看傻眼了,张着大嘴被这种鼓乐征服了,佩服得有一种要拜师的冲动!

      锣鼓的响声,从大年三十陆续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孩子们没有烟花爆竹。有条件的家庭,孩子们口袋里会装有一些零食,条件差点的,也会装点妈妈精心炒的黄豆粒等。挤在人群里,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往嘴里扔几粒零食,津津有味,每每想起,令人难忘。

      革命化春节

      来到农村,我才知道在农村过年和城里是不同的。16岁以前,在城里生活的我,年是这样的:年前,妈妈蒸上一大锅富强粉的白面馒头,炖一锅按定量配比的大肉。用面给我们炸上一锅散子,还熬糖稀做麻糖。把供应的花生、瓜籽、蚕豆以及各种小吃,如黑枣、柿饼子、几个核桃、各种糖果都放在一个瓷盘子里。等到年三十守岁时,才能动用这些吃食。

      妈妈新做的衣裤、鞋袜都放在睡觉的枕头旁,好像怕被别人偷走似的。孩子们大都轰轰的厉害,真叫他们熬到十二点个个不行,等到十一点多吃隔年饺子,谁都不想吃,有的困的东倒西歪妈妈也不忘往嘴里塞一个饺子。鞭炮声时而紧凑,时而零散持续到初一凌晨一点多才慢慢恢复平静。

      16岁以后,我基本是在农村过年。1970年以后,按上级的要求,过革命化春节!从腊月十几到整个正月,人们都在田间,沟边,河滩挥汗劳作。有打冻方清淤的,有平整地块稻茬子的,还有到苇滩收残叶断根的。既便是下了大雪,人们也不休息。把一尺多厚的雪抬到地里,我有些不解,社员耐心地说,为了给秋小麦盖被保墒争取好收成。

      这是我所经历过年的事。八十年代末以后,特别是近些年,过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人们的吃喝穿戴以及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人们的富足和追求,更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欣欣向荣!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过年 随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