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犹忆少年露天看电影散文

    时间:2022-03-01 11:13: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犹忆少年露天看电影散文

      电影里的人在后面房子晒壁上、房檐上、柱子上走动。这种情况我只遇到过两次,估计是老师傅有事不在,新徒弟不熟操作所致。下面是由达达文档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犹忆少年露天看电影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犹忆少年露天看电影散文

      手机里现在流行对中外某部新老电影看点或某个重大主题做几分钟解说的剪辑。某天刷到的一个短视频,并没有介绍是哪一部电影,评论区有人问片名没人回答,但本着少年时代对电影的喜爱,那画面,那“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当年它曾在村边徘徊,徘徊。”的歌声,把沉浸在记忆里几十年的片名捞出水面,心便跟着回到了看电影的悠悠岁月。至今清楚记得这部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电影,是因为“踩瓦泥”。

      其时,在读小学。观看地点是鸭塘寨盐山大队部前的晒坝上。只记得当银幕上出现(夜晚)窗外有两个人合在一起晃动的影子时,观众发生了不小的骚动,有的大哥哥笑着说:“他们踩瓦泥了。”

      十多岁和二十左右岁的女孩子却都埋下了头。“踩瓦泥”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因为我们寨脚有瓦窑,做瓦坯前,人力畜力先将要做坯子的黄泥,在泥池里来来回回地、翻来覆去地踩,同时把泥里所有的砂石全部拣出,直到把泥踩得稀烂粘稠,达到需要为止。这就叫“踩瓦泥”。

      但我就不明白了,就是这么个踩瓦泥的行为,在电影里,怎么就让女孩子们不好意思呢?一年以后,我考起初中进县城了,听到这部电影里的歌(那时还不晓得叫主题曲,后来阅读《大家电影》杂志才知道)在大街小巷音像店的双卡录音机上、在高年级学生们的口中唱响。

      那时一部好看的电影刚上映,马上大街上很多人都会唱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甚至插曲。而音像店也很快在极显眼的地方挂出有这首歌磁带销售的广告。在一本两分钱看一次的前几年的旧杂志旧花书(小人书)地摊上,我在某一期《大家电影》里看到关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相关的赏析文字,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生产大队部前看电影大哥哥们说的“踩瓦泥”并非我所熟知的“踩瓦泥”,女孩子们的害羞原来如此。那时乡下的小伙姑娘都太单纯,看到电影里男女主人公搂抱亲吻这类镜头,都会自觉地红脸低头。在电影院,见过世面的城里的少男少女们就算不低头,脸也会绯红。

      生于六零后七零后的我们,七八十年代看电影都是露天的。太阳才落山,夜幕还没有升起来,生产大队的场坝上,白色的幕布已经升起来了,幕布前早已坐好附近的乡亲,自带的凳子,或长或短,或高或低,尽量靠前靠中抢占最佳观看位置,无序地挤着挨着。而边上和后面,陆续站满近处拖后赶来的乡邻,和远处晚些才赶来的热心观众。

      先到的人们眼巴巴地看着伟大的放映员,看他在桌子上安装好放映机,看他从长方形铁盒盒里拿出两个像车轱辘一样圆咕噜的片子,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装在机子上。当放映员开启机子,一块白光打到幕布上时,人们一阵喧腾,以为要放电影了。哪晓得白方块不断上下左右晃动放大缩小,直到刚好铺满在幕布黑边框内。偶有匆匆悬挂幕布,四角没有拉直平整,或者镜头没有调好,结果画面没有铺满幕布,或者歪到一边。

      电影里的人在后面房子晒壁上、房檐上、柱子上走动。这种情况我只遇到过两次,估计是老师傅有事不在,新徒弟不熟操作所致。人们看调试好后还没有人影在幕布上移动,又扭头看向放映员,看他从其中一个圆咕噜里拉出一截带子通过机子卡进另一个圆咕噜里,他手臂的影子偶尔会投在银幕上。夜色渐深,八点钟左右,人们希望放映机操作台上亮着的白炽灯被关掉,电影开始放映。

      当幕布上快速闪现123阿拉伯数字并伴随像带子转动晦涩的声音时,就是激动人心的电影到来了。一般先放几分钟与电影无关的内容,我们都叫它“加演片”,不知道为啥要播放它,反正只要多得几分钟电影看也是高兴的。接下来才到今晚真正要播放的电影,我们叫它“正片”。加演片时,放映员会提醒观众请坐好电影马上开始了。

      我第一次看到从放映机镜头里射出来打到幕布上的光束,花花绿绿,细小的人影晃动,还担心别人抽那老棉烟,飘扬过光束的烟子会在银幕投下影子呢。后来,我可以通过飘过光束的烟子,知道有多少看电影的人在抽烟。当银幕出现一个“完”字时,操作台上的灯光也同时亮起。坐在镜头前方的乡亲纷纷站起来,幕布布满了他们的影子。

      场上,人影散乱,凳子撞响。有开心的说笑声,有爹娘怕孩子走散呼喊孩子乳名的大声舞气,有外村寨来“xx等倒等倒一起走”的高声喊叫,如同集市散场。《上甘岭》《苦菜花》《地雷战》《南征北战》《赣水苍茫》《自古英雄出少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很多影片,就是那时候露天看的。露天电影,我们寨子放过两场。整个寨子,家家关门闭户,全家出动,盛况空前。八九十岁的老人多是第一次看,“人咋跑到那块布布上去跑跳说话的呢?……原来电影就是这个样子哦!开眼界了!”颤颤巍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那时只要听说哪个大队或者寨子放电影,只要有人站在村口高处大喊“去xx(寨名)看电影喽,去xx(寨名)看电影喽”,我便匆匆放下碗,跟着哥哥他们十几二十人一窝蜂地和领头喊的往前跑,印象里,女孩子不参与这个“夜跑”活动的。出了寨子,遇到其他村寨的,平时干活酒席赶场都相闯,大家都熟识,互相打个招呼,人越汇越多,像一股潮水向前奔涌。

      电影结束返回时,夜深了,如果是黑月头,不怕,路边的草垛多的不是,你扯一把稻草我扯一把稻草,点燃了照路。数十把火把,在暗夜里像一条大蛇向前移动。大家兴奋地谈论刚看的电影,谈论某个漂亮的姑娘,红红的火焰,亮红了兴奋的脸孔,亮红了一路天空,洒下一路火把星子,留下一路说笑声。这壮观的场面,开心的热闹劲,如果天上有神仙,恐怕都要心动下凡走一遭了。

      我到得最远的,要数离家将近十华里的场坝和抵针了!当然,有时得到的是假消息,大老远的白跑一趟,有点小失望。当第二天别人故意问起昨晚你们看了什么电影时,笑笑说《英雄白跑路》,也算是自我安慰了。个别喜欢开玩笑的回答说是《帐子里的骑兵》,乐得问的和旁听者都哈哈大笑。

      在那时结婚还是“手表、单车、缝纫机”三大件的顶配年代,得看场电影,要兴奋好几天。

      读中学进了县城,城里有电影院,父母每星期给的零花钱可以匀出买书、看场电影,加上学校经常组织,于是在宽敞有座位且有编号、地面前低后高、墙面特意做得凹凸不平、音响效果是露天电影没法比的电影院里,看了《红高粱》《黑楼孤魂》《地道战》《冰山上的来客》《大渡河》《渡江侦察记》《潜影》《508疑案》《奇袭》《三大战役》《血染湘江》《夜半歌声》……在马场坝这边的新电影院多是放映新片,二三角钱一张票,经常座无虚席,自然有站票销售。倒卖电影票的票贩子也应运而生。在我们这偏远的西部地区,八十年代中期,出过稍微远一点家门,最先得到改革开放春风吹拂过的人,只要有一颗灵活的头脑就能稳赚一大笔,最先发起来。大会场的老电影院经常推出8分钱的老电影,吸引了不少观众,我就是其中一个。

      从黑白电影到彩色故事片,由普通电影银幕到“彩色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电影技术的进步,画质和影音效果得到极大提升,电影越来越吸引人。到凯里读书时,就有了镭射电影。最有名的是州大礼堂,屏幕宽大,影音效果特别好。

      还清楚记得,电影开播前先来一首当前最新流行歌曲,或者广告,非常享受。比如黄家驹的歌,比如《相思风雨中》,比如“魅·力·科技马自达6”,尤其是浑厚男中音的“州大礼堂明日隆重上映xxx”电影节目预告,让你充满期待。每一场都是爆满,应该比影剧院上座率高很多。如果要对在凯里师专的学习生活写些回忆,州大礼堂是忽略不过的。

      刚分到谷硐工作前两年都还到谷硐电影院看过两场电影,可片名现在却一点都不记得了。

      二三十年以后,拍摄技术更科技,影院设施更人性,影视题材更丰富,人物刻画更细腻;智能数码,无线连接,随时随地,随选随看,或坐或卧,或倚或立,怎样舒服就怎样来。可我却惊异地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少年时在沾满尘灰的露天里、在设施简陋(相对于今)的影院里看电影的感觉。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 少年 露天看电影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